蘇秦遇刺,立即驚動了齊王。他聞報後,當即去看望蘇秦。
齊王見蘇秦身負重傷,痛恨交加地說:“我一定要捉到刺客,為先生報仇!”
蘇秦喘著氣說:“大王,請您不要亂殺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
“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嗎?”
“他是蒙麵的,看不清,隻知道他身材很高大。”
“光憑這一點怎麼通緝刺客呢?”齊王很焦急。
蘇秦說,“臣有一計……”如此這般地說完,就與世長辭了。
再說齊王回到宮中,一些平時與蘇秦爭寵的大夫紛紛來到他麵前,看他對蘇秦之死抱什麼態度。齊王卻恨恨地說:“我方才明白,蘇秦是燕國派來顛覆我國的奸細。現在要將他五馬分屍,方解心頭之恨!”
齊王當即命令把蘇秦的頭和四肢分別拴在五輛馬車上。一聲令下,五輛馬車向五個方向奔跑,頓時,蘇秦的屍體分為五個部分。
齊王剛要回宮,隻見觀看分屍的人群中擠出一個人來,自稱是殺死奸細蘇秦的刺客。齊王見他身材高大,就說:“你把行刺的過程說說看。假如真是你殺的,寡人將重重賞你。”
那人敘說了一遍,跟齊王了解到的現場情況一致。齊王知道那人確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說:“寡人若不照蘇秦先生臨終獻的計謀行事,你這亡命之徒怎會自投羅網啊!”
刺客知道自己上當了,拔出劍來要刺殺齊王,可被周圍的衛士們一躍而上剁成了肉醬。
諸葛亮死後退敵的故事與此很相似。
諸葛亮拚了老命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終因用腦過度,熬夜過多而積勞成疾,在第六次出祁山的時候病死在五丈原。
臨死之際,諸葛亮預料他死後司馬懿必定乘機,驅軍追趕蜀軍,為了保障蜀軍撤退中不受任何損失,他特意在病榻前囑咐楊儀道:“我死之後,不可掛孝開喪。我軍可叫後麵的營寨先撤,一營一營慢慢撤退。如果司馬懿來追,你們可以布成陣勢,擂鼓迎戰,並將先時所雕的我的木偶像,置放在小車上,推出軍前,讓大小將士分列兩旁。司馬懿見了一定大為驚疑,慌忙撤兵。”
諸葛亮死後,蜀軍遵照他的遺囑有秩序地緩緩撤退。魏國將領夏侯霸到五丈原查看,不見一人,急忙回報司馬懿:“蜀兵已經撤退了。”
司馬懿跺腳道:“我們還將信將疑什麼,真是笨蛋!孔明真的已經死了!快快追殺!”便率領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及大軍殺奔五丈原來,搖旗呐喊衝入蜀寨時,果然沒有人影。司馬懿對兒子說:“你們去後麵催趕軍隊,我率部一馬當先追殺。”司馬懿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便奮力追趕。
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殺聲大起,隻見蜀兵殺出,樹影中飄出軍旗,上麵寫著一行大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司馬懿大驚失色。睜眼細看,隻見蜀軍幾十個將領擁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戴著綸帽、搖著鵝毛扇的孔明。司馬懿大驚,叫道:“諸葛亮還沒有死!我軍中了他的埋伏了!”急令全軍撤退。
突然,背後薑維率軍大叫一聲:“你們中了我家丞相的妙計了,司馬老兒,今天我看你還往哪裏逃,拿命來!”魏軍一聽,頓時慌了陣腳,丟盔棄甲,各自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五十裏,背後兩員魏將趕上,扯住他的馬嚼鐵安慰道:“都督不要慌張。”
司馬懿摸摸頭顱:“我的頭還在嗎?”
兩個將領說:“都督不要怕,蜀軍去遠了。”
司馬懿喘息了半晌,神色才安靜下來,率部慢慢退回本寨。
過了兩天,鄉民相互傳告道:“蜀兵退入山穀後,哀聲震天,軍中揚起了白旗。孔明果然死了,隻留薑維率一千名將士兵斷後。前天車上的孔明是個木偶人啊。”
司馬懿聽了長歎一聲道:“我能測料諸葛亮生前的計謀,不能測料他死後的安排。他真是天下奇才,我不及啊。”於是“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的諺語就此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