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聽完後,心裏明白:別想用這樣的話來激我,我周瑜怎麼會上你的當?於是周瑜也不言語,讓諸葛亮繼續說。
諸葛亮見周瑜不動聲色,接著說:“我主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曹操抗衡,結果孤身棲於江夏,存亡難定。將軍決定降曹,一可以保妻子,二可以全富貴。至於國家歸誰,可由天定。這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本是刺激周瑜的,可周瑜卻仍不作聲。
魯肅在側聽罷卻生氣地說:“你這不是讓吾主屈膝受辱於國賊嗎?”
諸葛亮見周瑜不答腔,心想,方才你激我,我不作聲。現在我激你,你又不言,看來我不得不出手了。於是諸葛亮不理會魯肅的話,接著說:“我有條妙計,可以使江東體體麵麵地與曹操講和。一不用勞軍士擔酒牽羊;二不必納土獻印;三不煩主公和將軍親自渡江去講和。隻需一位使者送兩個人乘扁舟過江就可以了。曹操如果得此二人,他那百萬大軍可不戰自退矣。”
半天未語的周瑜終於忍不住地問:“先生所指何人?”
諸葛亮見周瑜終於說話了,便賣關子說:“江東送去這麼兩個人,簡直如同大木落一葉,太倉減一粟。而曹操得到後卻如獲至寶,必滿意而去。”
周瑜和魯肅都有興趣地問:“先生到底說的是哪兩個人?”
諸葛亮說:“我在隆中時,聽說曹操在漳河造了一個銅雀台,這座台閣十分壯麗,曹操本是個好色之人,他要廣選天下美女在這裏。他聽說江東喬公兩個女兒,長女叫大喬,次女叫小喬,這兩個人都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堪稱江南美女之首。曹操曾發誓‘我第一個願望是掃平四海成就帝業。第二個願望是要取江東二喬,納於銅雀台中以度晚年。’如今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東,實際隻是為取此二女啊!將軍為什麼不去尋找那位喬公,用千金買下此二女,遣人送給曹操呢?這是範蠡獻西施之計也。”
周瑜問道:“你說曹操要取此二女,有什麼憑證?”
諸葛亮說:“曹操的幼子曹植下筆成文,遵曹操之意,曾作了一賦,名曰《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專門說他合為天子,並誓娶二喬。將軍難道沒有耳聞?”
周瑜說:“此賦從未聽過,先生還記得其中之詞嗎?”
諸葛亮說:“我喜歡他的文華之美,所以常記誦之。”
周瑜說:“請先生背誦一遍如何?”
諸葛亮說:“可以。”接著便把詞賦從頭到尾誦讀了一遍。其中把原賦中“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螮”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罷詞賦,離座指著北麵曹操所居的方向氣急地罵道:“曹賊無恥之極,欺吾太甚了!”
諸葛亮勸道:“當初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還許以公主和親呢,將軍為什麼要可惜民間這兩個女子呢?”
魯肅說:“先生有所不知,大喬乃孫伯符的主婦,小喬乃公瑾之妻也。”
諸葛亮故作驚恐地說:“亮實在不知,失口冒犯,請將軍恕罪。”
周瑜氣哼哼地說:“我一定與曹賊誓不兩立!”
諸葛亮在側激他說:“這可是國家大事啊!將軍宜三思而行,不可因一時之怒來確定軍國大計。”
周瑜此刻才說實話道:“我受伯符之托,怎有屈身降曹之理?方才我所說的話,乃與子敬戲語,望諸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共破曹賊。”
可以說,周瑜是個聰明人,剛開始他知道諸葛亮的意圖,也能沉住氣。但諸葛亮更聰明,他首先用民族自尊心來激周瑜,後又無中生有,用人人都有的羞恥之心來激他。最終,周瑜還是上了諸葛亮的當。就這樣,諸葛亮為聯合東吳共破曹操鋪平了道路。
15瞞天過海,騙過對手的“法眼”
要想騙過對手,首先得騙過自己人,甚至是自己。如果連自己人都瞞住了,那還怕騙不了對手嗎?而且自己人受了瞞騙,就不會有人泄漏自己的底細,更適合“演戲”。
春秋初年,齊襄公有兩個兒子:長子糾,次子小白。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則輔佐小白。後來,齊襄公昏庸無道,不聽小白忠言,小白被迫逃到離齊國很近的一個小國莒國。而公孫無知陰謀篡位後,公子糾也被迫出逃,逃到了他的母親的老家--魯國。但公孫無知十分不得民心,登基一個多月,便被大夫雍廩設計殺死了。因公子糾是長子,是法定繼承人,雍廩便派人去魯國請公子糾回國做國君。
魯莊公一聽,十分高興,便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即位。但魯國大夫施伯卻說:“齊、魯兩國實力相當,齊國無君,對魯國而言是一件好事,先不要動,靜觀其變。”但在公子糾的百般懇請下,魯莊公終於發兵了。
這時,管仲對公子糾說:“公子小白在莒國,莒國離齊比魯國離齊近,如果他先到的話,可能王位就被他奪走了。不如先讓我騎著快馬去阻止他。”
公子糾說:“好,你要多少人馬?”
管仲說:“三十人馬就可以了。”
而在莒國的小白聽說齊國國亂無君,便同鮑叔牙商議,借了些兵力,急速地往回趕,企圖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