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欄獨語9(3 / 3)

看著這些閃爍美麗整齊劃一的彩燈,腳踩著通紅耀眼的地麵,欣賞著路邊美景,有時竟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或疑是誤入公園中。晚上出來散步的人更多了。還有的專門為欣賞美麗夜景而來。行車司機的心情也是格外好,有位出租車司機就曾說過:“這燈安得真好,將路麵照得夠亮的,不用開車燈也能行駛呢。”

走到宋金河畔,你會感到眼前忽然一亮,你會被瞬間的另一番景象所感染。長長的河連同河對岸的那些排列整齊、顏色各異的閃爍著的霓虹燈,向遠方伸展、綿延,讓你的心情傾刻好轉,內心豁然舒暢。那彼岸燈火,亮晶晶、光燦燦,猶如一個個閃亮的小眼睛,將流動在夜色裏的藏青色的河麵照亮。燕剪柳絲,桃香杏紅。麥苗蔥青,景色怡人,一派原生態景象。霓虹燈池蘆葦蕩,水產豐富景怡人。鷺鳥向著藍天唱,藕荷嬌豔四溢香。嶄新的綠化帶,雅致的涼亭花圃,新建的光燦燦亮堂堂的公園廣場,移栽的一棵棵珍貴的南方灌木,給這裏帶來了清新一片,河水清澈,碧波蕩漾。那河對岸的音樂噴泉、水幕電影,時而雄偉壯觀,時而曼妙溫馨,讓人駐足欣賞,激起遊人無限的遐想和浪漫情懷。這也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流光異彩耀夜空。

每次提到宋金河,提到新建的綠化帶,岩岩的話也多了起來。這次他竟然說了句讓我驚訝的話來,他說宋金河比黃浦江還要好。他對比著說道:宋金河的水又清又綠,水幹淨,而黃浦江的水又黑又渾,水很髒;宋金河邊很安靜,人很少,黃浦江的人太多,且吵鬧繁雜;宋金河有這麼多這麼大的綠化帶,有植被樹木,而黃浦江沒有綠化帶,兩岸全都是高樓,到處都是人。

這就是兒子眼中的宋金河。黃浦江畔,這個聞名遐邇享譽世界的地段,這個讓五湖四海的遊客享受沉醉歡喜的地方,這個風姿綽約、閃耀著瑰麗傳奇故事的所在,這個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地帶,為什麼在兒子眼裏,卻激不起他那麼多感動呢?為什麼在兒子心中,遠遠不如自己家的那條比她小上好多倍的小河呢?黃浦江給了我們很多,可我們究竟要帶給那裏什麼呢?垃圾、噪音、喧嘩、尾氣,我們所到之處,是一片汙染的境地。

盡管那裏處處是高科技的,空氣什麼清新劑之類的純天然的價格昂貴的高科技產品,可依然趕走不了那麼多汙染。我們在破壞那裏的環境,在糟蹋那裏的風景,因我們的到來,原本安靜的那裏變的更加混亂,一片狼藉。

我想起了我們在上海外灘時的情景,當我的雙腳踩到了傳說中的“上海灘”時,激動興奮的我忽然又無望了起來,失望、傷感、無奈,各種情感一湧而起。耳邊是《上海灘》的主題曲,那是照相的為招攬生意而渲染的氣氛。此時我們披著夕陽的餘輝,看著江上泛著橘紅的金光的浪波,等待著光亮漸漸變暗,等待著遠處那個圓圓大大的誘人的橙子在河對岸的摩天大樓間慢慢下落,直到消失到那密集的樓房中。

都說近處無風景,可在兒子眼裏,他家旁邊就有一道很美的風景,讓他留戀,給他快樂。童心無邪,孩子的眼睛是最純淨的,也許真如他所說吧,宋金河畔,這片正在建設中的地帶,經過無數人的辛勤勞動,已建成河岸公園,美不勝收。那麼多去年移來的樹種,現在已複活、發芽。大多數樹身上掛著個吊瓶,上麵插著很多管子,說是給那些移栽來的很難成活的樹打營養藥。嘿,樹也跟人一樣,需要營養,一旦營養不良,或發生病症就要補充營養。自然光合作用無法補充的,就給其輸液。看著眼前那麼多的樹掛著吊瓶,滴著營養液,我仿佛看到了不久後這裏的一片蔥綠茂盛。

我又想起了前段時間有位來這裏參觀的人,曾經提出的這樣的建議:這條河應該由原來的“宋金河”改名為“宋江”。細想想,有道理。叫“宋江”一語雙關,既有曆史文化內涵,又充分說明了此河的流動的韻致、廣闊的空間和所具有的氣魄。

彼岸燈火,科技和繁榮的象征,給人美的享受和無限遐想;彼岸燈火,也像一顆顆孩子的眼睛,撥開汙濁的蒙蔽,給人澄澈的心靈,讓這個世界更透明。

三代人的“燈”火

爺爺說,他出生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一盞小小的草撚燈,在一間茅草屋裏發出暗淡的光暈。爺爺出生在草撚燈下,生活在煤油燈下,白天是真實的白天,夜晚是真實的夜晚。一燈如豆,暗淡的燈光甚至連一間小屋的東西都照不清楚。爺爺聽說過電和電燈,在他的想象裏,那是無限的光明,就像一首歌唱的“光芒照四方”。可是很遺憾,爺爺沒見過電,也沒見過電燈,就匆匆地走了。

父親很幸運。上小學的我常常能看見勞累一天的父親在淡黃的白熾燈下加班,有時設計圖紙,有時整理材料。後來,父親開了一家工廠,那時家裏也換上了日光燈。淩晨四五點,我依然能看見父親在台燈下計算數據,寫可行性分析報告。在燈光下,父親的頭發白了,皺紋多了,腰身佝僂了,腳步慢了,一天天蒼老了。

一個時代的結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在父親漸漸蒼老的容顏中,我從一個嬰兒長成了一個大姑娘。我對各種燈光情有獨鍾,在無月的夜晚,我常常一個人呆呆地在校園裏散步,欣賞從各種建築物裏發出的不同燈光:操場上的“小太陽”,大門口閃爍的霓虹燈,學生宿舍裏的熒光燈……各種顏色的燈光猶如現代生活一樣斑斕,讓人目不暇接。?

如今,我居住在城市的樓房裏,真正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房間裏安裝了各式各樣的吊燈、花樣百出的台燈和壁燈,夜晚和白天一樣明亮。電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電也改變了一個時代!?

60年,一個甲子;60年,滄海桑田;60年,風雲變幻;60年,“燈”火相傳。從草撚燈到多姿多彩的萬家燈火,我家三代人見證了“燈”的變遷。

發表於山東電力報(09。11。6)、菏澤日報(09。9。16),

榮獲山東電力“新中國成立60周年征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