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玩
??
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明白許多深奧的道理,健全心智,培養良好的品性,明白做人的道理,完善健全的人格。玩中學,樂在其中,其樂無窮。這已經成為當代不少家庭的教育觀。
就拿自己來說,對於兒子,我從不強迫他做什麼,隻是隨著他的興趣,一切順其自然,最多也隻在一旁引導,其大主意還是他來拿。比如說他去年下半年剛剛上大班,是該練習寫字的時候了。對他來說也許是一項新事物,但兒子卻不願意寫,無論老師家長用什麼方法,好像都無濟於事,還有他姥姥見他不好好學習,也是氣得直想打他,還批評我,嫌我不管他。
跟孩子在一起時,一有空我就拿來一支筆在本子上寫字,邊寫邊對他說寫字的樂趣。兒子見我很喜歡的樣子,就要跟我搶鉛筆,我卻故意不給他,見我如此,他更來勁了,非要跟我奪過筆也要寫。但他卻不大會寫,我於是趁機叫他跟我學,我寫一筆,他學著寫一筆,若發現他寫得像點樣就表揚和鼓勵他。
漸漸地,我發現兒子對寫字不再反感了。從原來隻會寫“1”字,到會從“1”寫到“100”,從不會寫拚音,到一口氣將這些字母寫完。可能還是年齡小的原因,手握一會兒筆就嚷著累,我隻好不讓他再寫了。隨後,我給他做了個小黑板,買了個寫字板,讓他用粉筆和記號筆等在上麵寫、畫。慢慢地,小家夥對寫字來了興趣,字也寫得越來越有力了,有時還讓我當學生,他當起老師,做上課的遊戲。為了練習他手的力度,我每天讓他練習塗畫,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筆,將空白的畫塗上顏色。剛開始他亂塗一氣,但我並沒批評他,隻是笑著看他塗畫,或給他做下示範。一天天過去了,他塗得也越來越均勻了,手握筆也越來越穩了。有時我也給寫個大大的數字或拚音什麼的,讓他自己去塗顏色,然後將此剪下來,或用固體膠貼到指定地方。兒子卻樂此不疲,對數字或拚音的結構於不知不覺中掌握了。
現在兒子上大班了。他在班裏年紀最小,但老師說他卻是學得最快也是進步最快的一個,由原來的不會畫到畫得像了;由原來的坐不住板凳到知道聽課了;還說兒子學習很輕鬆,隻要老師教過的漢字或課文,他幾乎都能認得,熟練地背誦。
兒子的蒲扇
?
天氣炎熱,看著兒子玩得滿頭大汗,便用濕毛巾給他擦了擦,然後把他趕上床,他便安靜地坐在那裏開始用拚裝玩具組裝汽車。桌上的風扇也好像失去了作用,吹出來的全是熱風。我順手拿了個蒲扇朝著兒子扇起來,坐在床邊的我扇著扇著,慚慚感到疲憊,自己也不自覺地合上了眼……恍惚中,我感到一絲涼風掠過脖項,朦朧間眼前晃動著一把蒲扇和兒子的笑臉。
?他使勁地朝我扇著,我欣慰地說:“謝謝岩岩!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1”兒子扇的更來勁了,“媽媽,你感到涼快了嗎!”“是的,好涼快呀,真舒服!”我微閉雙眼說,“岩岩真是長大了,知道給媽媽扇扇子了!”扇著扇著,他好像又想起什麼似的,起身抱來個枕頭,示意我將頭抬起來,然後他捧著那個枕頭迅速續在我腦後,接著又找來了枕席為我墊上,然後又拿來一塊人造棉布幫我蓋在身上,是怕我涼肚子呢。
??記得他一歲多的時候,我們跟母親住在一起。小家夥睡覺不太準時,有一天晚上,我實在撐不住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誰知當我突然醒來時,身上竟蓋著被子,起初我以為是母親為我蓋的,誰知母親卻說是兒子為我蓋的。那時他還不會獨立走路,說話吐字也不太清楚,但母親見他拽著一個小被子,往我身邊拖,他用柔軟的小手,笨拙地扯起被子往我身上拉,兒子在慢慢長大。
??兒子的蒲扇,給這個燥熱的夏季帶來絲絲涼意……
發表於《大理日報》(09。9。25)
風兒找媽媽
?
太陽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風兒風兒還在刮,它在找媽媽。
問過小樹,問過小花,媽媽媽媽,你在哪兒別把我丟下。
?
太陽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風兒風兒還在刮,它在找媽媽。
告訴小樹,告訴小花,捎給媽媽一句話,風兒好想她!
晚上,我上網查資料,兒子在家玩。一會兒,他跑到我跟前,要看動畫片,順勢坐在了我腿上,跟我一起看電腦,找他喜歡的節目。見我桌麵上有個圖標上“卡拉峰”字樣,便指起來說:“我要唱歌。”“唱什麼?”“我想唱‘風兒找媽媽’”便動情地唱起來。兒子唱這首歌時,雙手環住我的腰,對我說,媽媽我愛你,而聽著兒子稚嫩的童音,想著歌詞,我卻不覺得有些心酸,不知說什麼是好。他又自己搬來電子琴,插上電源,對著小話筒,又響亮地唱了起來。邊唱邊用眼睛看著我,還跳起舞來。稚嫩的童音清脆悅耳,伴著舒緩的旋律,可愛的舞蹈,如一彎清泉汩汩流淌,瞬間將我包圍,浸潤著我焦躁的心,在這酷熱的盛夏,讓我頓感清爽。
我隨手從網上搜了下,耳邊響起這首優美舒緩、略帶憂傷的旋律,我和兒子便陶醉在這動人的兒歌中了,兒子唱一字不差,歌詞、旋律及節怕記得很準,對聲音控製和把握上也很到位,我誇獎了他一番問道:“跟誰學的?”“我們大四班的老師教的。”
歌曲《風兒找媽媽》柔婉的曲調,富於感情的歌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兩段歌詞描述了風兒想媽媽,並請小樹、小花幫忙找媽媽的故事。歌曲中表達了風兒對媽媽的思念之情和想要找到媽媽的強烈的願望。孩子對媽媽都有著深深的依戀之情,這一點很容易讓幼兒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別說是孩子,就是我聽了也感動不已。不禁回起童年的那種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小時候我膽子特別小,怕黑、怕小動物、怕一個人在家,尤其是當母親不在身邊時,心裏總感到不踏實,有時還有恐懼感,常常提心吊膽,深怕有什麼意外發生。
一天下午,一場大雨突然襲來,伴著轟轟的雷聲,爸爸、妹妹還有我在家,媽媽出去買東西了,她走了好幾個小時還沒回來,我便害怕起來,嘩嘩的雨點讓路麵瞬間成河,同時也將我的心淹沒了,一個響雷打得我渾身發抖,趁爸爸沒注意,我飛快地跑下了樓,站在大門口,等了一會兒,還是不見媽媽的身影,我淚如泉湧,哇哇地哭起來,焦急內心讓我什麼也顧不上了,就衝進這大雨中,冰涼的雨點劈哩啪啦無情地澆在我頭上和身上,飛奔的腳下濺起了很大的水花,我的腦子裏隻想著媽媽,想把她快點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