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聽星語
生命的綻放
?我從未如此感動過,盡管我以前多次見過石榴花。
?我輕輕地走近了這棵枝繁葉茂的石榴樹,它安靜地玉立在那裏,在綠得發亮的枝葉間,一朵朵石榴花競相綻放著美麗的笑臉,如無數個燃著的火球,點燃了我內心曾經擁有的,卻因俗事困擾已沉寂很久的那股激情。
?我癡癡地望著這群在正午陽光的映照下更加絢麗多姿的石榴花,一串串,一團團,一簇簇,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充滿著向上的生機,她們是那樣光彩奪目,我貪婪地欣賞著,久久不肯移開視線。那薄如絲綢般褶褶皺皺的花瓣,一層層地鋪展開來,鮮紅嬌豔,粉麵桃腮,猶如一群款款而來的紅衣仙女,向我們微笑。有的橘紅色的花骨朵,已裂開幾道縫隙,一直不甘寂寞、蠢蠢欲動的內心似有一股無窮的力量。
?可能是壓抑太久了吧,亦或說沉默了很久,經曆過無數次光和作用,淋浴了足夠的甘甜雨露,汲取大地供給的各種營養後,根須源源不斷地把營養輸送給枝、莖、葉,石榴樹努力地向上生長,它蓓蕾日漸膨脹,分娩出嬌豔的花朵。她們用火熱的激情釋放所有的美麗。經曆了苦難和磨礪後的石榴花思想更成熟了,意誌更堅定了。
?石榴花不僅美豔欲滴、形態可人,還有著謙遜品格、沉靜的心態。她不像雍容華貴的牡丹濃妝豔沫、擺首弄姿;她不如灼灼的桃花妖媚張揚、急於顯擺,迫不及待地開放,韶華已盡,花落飄零。當其他花兒妖嬈多姿的身影隨著天氣的炎熱而漸漸隱退時,石榴花才將這美麗的青春、似火的熱情盡情綻放在炎炎烈日下。不事張揚、甘於寂寞的率性品格,讓人甚是喜愛。
??有人將最美的花比作女人,不僅僅因她有著花一樣嬌好的容顏和曼妙的體態,更重要的是其內在蘊藏的一股無形的力量讓人敬慕,她們有著獨立的人格、優秀的品質、率真的個性,同時又不乏頑強的意誌和向上的精神,這也正像石榴花,不浮躁、不爭寵、不招搖,一覽無餘的謙遜本色,讓人更為欣賞和感動。
?唐詩人子蘭的《千葉石榴花》雲:“一朵花開千葉紅,開時又不藉春風。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豔態同。”以美人擬花,人花合一,寄慨頗深。如果說梅花是報春的使者,那麼我認為熱情的石榴花就是送春的使者了,她用火紅的笑臉迎來了一個火熱四溢的夏季。
??石榴樹下,黑色的泥土上覆蓋著星星點點紅紅的花瓣,落英繽紛,像胭脂一樣漸漸將泥土染為紅色。完成綻放最美的使命後,她們就花落歸根,融入泥土,化作秋實,釀造一生的香醇。石榴,美麗的火紅,悄悄地綻放在夏日的驕陽下,醉人的甜蜜,隱匿在樸素的外殼裏。石榴花,用她特有的真情演繹著絢麗的人生。
本文榮獲2009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三等獎;2010年9月入選《全國兒童文學精品讀本叢書(散文卷)·《半瓶陽光》(萬卷出版社)
秋夜如水
夜色像叢林的霧一樣,從稀薄一點點變得稠滿起來。一彎的新月彎在遼闊的天空,悠悠蕩蕩地懸掛在雲天,飄渺迷離。
秋夜是水做的,夜色清涼如水,帶著潮濕的詩意,猶如一位古典的美女,婷婷嫋嫋。飛揚的裙角,舞出一個異常柔軟的夢,夢裏有花開的聲音,時刻縈繞耳邊。
秋夜的露珠,在夜晚來臨後,靜悄悄地在廣袤的大地上凝結。凝結在野草的葉尖,樹的枝條,屋頂的瓦,人沉睡的夢中……露珠像一個無所不能的天使,施展神奇的法力,讓大地一片晶瑩、澄澈、透明、清涼;露珠是一顆顆亮瑩瑩的珍珠,映出的是寶石的光芒,水的繽紛世界。
月亮發出柔和的光,綿軟如緩緩的溪流,蕩漾出一波又一波的涼意。站在院外,水樣的清涼浸透衣服的包裹,鑽進每一個細微的毛孔,不動聲色地滲進肌膚、血液、細胞,禁不住讓你打了個寒戰。立秋了,秋夜被如水的月光洗滌得愈加清涼了。
明月幾時有?在夜涼如水的秋夜,月色和水一樣的淡然。生活是五彩繽紛的,而生活的結果又是特別安靜的。明月的秋夜帶來濃情和蜜意,助長了愛的情思,泛濫成一條遙遠的天河。隔了天河的牛朗和織女在鵲橋上的相會一定寫滿了浪漫,落在天河的水麵,濺起一朵朵多情的浪花。
秋夜是喧鬧的。蟲子鳴叫出原生態的天籟,蟋蟀的“嘀嘀”聲在院子裏的菜地、院牆的牆角此起彼伏,緩慢悠長,或者明快響亮,高音、低音、中音交織一起,奏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大自然的靈氣和神性的向往。
而在我的心裏,卻固執地以為秋夜是阿炳演奏的哀婉的二胡一曲,彈出的音符蘊涵了世事的滄桑。秋夜寫滿了心事,動物的、植物的、人的心事。
秋夜像一本鋪展的書,一本線裝的古典詩詞……
發表在《散文選刊》(2009年第11期)、《中國廣播報》(2009.9.16)
走進匡廬
?
未進廬山,就已經被他的神秘、壯美所驚歎。一處處美麗的景點,一個個神奇的故事,無不讓人夢繞魂牽。
遠看廬山,眾多景物景觀,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峰嶺之間。真的不知道,是大自然造就了廬山,還是廬山成就了大自然。
沿北道上山需經三百九十六道旋,山道崎嶇險峻,汽車盤旋回還;人在車上,如騰雲駕霧,晃悠悠,飄飄然;隔窗遠眺,山穀幽深,鬆青柏翠,俊秀而壯觀。
條條小路上,閃動著文人墨客的身影;棵棵草木間,彌漫著改變曆史的戰火硝煙。“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這是世人一年四季的讚美;“滕纏樹、溪連泉、雲繞石、人在天”,這是世人古今中外的讚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此時,我忽然感受出蘇東坡當時的情懷,也豁然品味出那景、情、理的變換。
深入廬山,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隱身於曆史和現實之間。蘆林湖碧波粼粼,如琴湖水光瀲灩;錦繡穀險峻奇秀,仙人洞風光無限。白居易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盛地,最使人流連,神秘莫測的美廬,在那個曆史風雲的變幻中,讓每一個到來的遊客為其感歎。
親近廬山,才能感悟廬山,才能讀懂它深厚的曆史,才能體會它豐富的內涵。龍首崖拔地千尺,似蒼龍昂首天外。幾棵虯鬆盤石隙,亂花漸使雙眼迷。微風驚鬆濤,晨露潤龍須。四周懸壁峭立,滿目翠綠欲滴。每滴水都是一首詩,每棵樹都是一幅畫,每棟別墅都有一段傳奇。“廬山天下戀”,天地間有無數奇跡,廬山更多一份神秘。
含鄱口含鄱陽湖,望鄱亭外觀日出。這咫尺之地,令多少文人墨客曾經流連忘返,吟詩詠歎。含鄱口外五老峰,組成領袖毛澤東,五座山峰的巧妙排列,讓一代偉人再現,仿佛是這位深受人民愛戴的領袖,依然檢閱著世界風雲,用他曾改變曆史的巨手,再一次撥動小小的地球。
是億萬年的地殼運動,造就了疊障九層、崇嶺萬仞的廬山;是千百年的曆史文化,滋潤了峰詭不窮、怪石不絕的廬山。
廬山,你偉岸寬廣,你博大精深。廬山,你記錄著今天,你見證了曆史。當年,一代中國領袖,俯瞰小小寰球,洞察世界變幻;如今,泱泱中華民族,沿著科學之路,蓬勃如日中天。
廬山是一部史詩,我百讀不厭;廬山是一把號角,要撼地震天;廬山是一麵旗幟,讓大地紅遍!
廬山,你是自然的長子,挺起大地的脊梁!
廬山,你是國人的圖騰,寫滿華夏的尊嚴!
?(於2007年9月16日獲得鄆城縣“祖國山河頌”詩歌朗誦大賽創作及朗誦二等獎;於2007年12月9日發表於《菏澤日報》第4版)
走近文學殿堂
背上行囊,獨自遠行是我一直以來的宿願,如今已到而立之年的我終於實現了。那天,我滿載著親戚、同事和文友們的祝福,獨自一人乘車奔向了世界蔬菜博覽會的聖地——壽光,參加山東省第十六屆作家班的培訓。從鄆城到濟南,從濟南到壽光,一路奔波,輾轉兩地,經曆了近7個小時的行程,而我卻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