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相
正德七年,離奸宦劉瑾被誅已事隔兩年,宮內的總管太監換上了當年與劉瑾號稱八黨之一的穀大用,正德重新起用因劉瑾專權而退隱林下的顧命三大臣劉健、謝遷、李東陽回京輔佐朝政,朝野上下暫時出現一片平和景象。
這一天,正德皇帝正在禦書房批審公文,江彬喜滋滋走進來:“皇上!禦花園新移來的幾株紅牡丹花開了,皇上要不要去看看?”正德放下公文,從龍書案後麵轉過來問:“幾時開放的,朕怎麼一點也不知道。快去看看!”說完拔腿向外走去。
江彬趕緊相隨:“奴才也正奇怪,昨天還不見一個花打苞,今天竟然所有的花都開了。”他們轉過九曲長廊來到禦花園,在花園的中心位置,果然一簇簇鮮紅牡丹爭奇鬥豔,竟相開放。正德道:“牡丹被號稱花中之王的確名不虛傳,這麼好的景致,朕怎麼能一個人分享?江彬速請太後、皇後到禦花園賞花。”
江彬應聲退去,皇上獨自站在花叢中,想起當年傾心相愛的李鳳姐不禁一陣心酸,算一算離鳳姐去世的時間,轉眼已過了三年,再過三個月就又要到鳳姐的周年祭日了,他輕撫著牡丹花低聲道:“鳳姐,轉眼卿離開朕已經三年了,這三年來朕朝思暮想無時無刻不思念著愛卿,朕已將卿最喜愛的紅牡丹移到禦花園,希望愛卿也會隨著它們一起來到朕的身邊,以解朕的相思之苦。”想起鳳姐當年因酷愛牡丹不遠千裏從江南到洛陽去看牡丹。因染惡疾英年早逝。想起當年與鳳姐朝夕相伴,恩恩愛愛那段日子,心中一陣痙攣,忍不住兩行眼淚流了下來,他又道,“愛卿你放心,你雖然獨眠地上,朕的一顆心始終陪伴著你,朕一定在卿的周年祭日去梅龍鎮看你。”
皇上正顧自垂淚時,皇宮內還有一個人也在傷心流淚。
江彬撒腿跑進慈寧宮,見宮外站著一群宮娥太監愁眉不展,他們見到江彬好像見了救命草,一齊跑過來:“江大人,太後正一個人傷心,不知該不該稟告皇上。”江彬深得皇上寵信,雖然不是太監也在宮內行走自如,他問:“太後怎麼好好的就傷心,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有沒有請太醫?”
太後的貼身宮娥錦兒道:“太後一大早起來就悶悶不樂,茶飯不思。我們給她請了太醫也被趕了出來,而且將我們都趕到宮外,隻一個人關在房中。”
江彬心中著急:“你們小心在這兒侍候著,我去稟告皇上:”他無心在給皇後送信,一個人撒腿又向禦花園跑來,遠遠看到皇上站在花叢中負手而立,真是玉樹臨風,豐姿俊雅。他跑到皇上跟前單膝跪倒,“皇上!”
正德拭去淚水問:“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信都送到了?”
江彬暗忖:“今天怎麼了,隻一個太後傷心,就夠上下大亂的,皇上怎麼也哭了?”他答道:“不知為什麼,太後一個人悶在屋中,將宮娥都趕到宮外。”
正德大吃一驚,飛身向慈寧宮奔去,皇帝貴為天子,出門進房都要注重身份,但此時他已顧不了許多了,自從孝宗皇帝駕崩後,張太後一直憂鬱不安,悶悶不樂,但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將自己關在房中,一定是有什麼事情。正德掠到慈寧宮外,眾宮娥太監一起跪倒給皇上請安,皇上擺了擺手,一個人步入慈寧宮,掀開珠簾走進去,太後背對著門怒道:“退下!哀家今日誰也不見。”
正德走到太後身後跪倒:“母後!兒臣給母後請安來了。”太後拭去淚水轉過身來,伸手扶起皇上,拉著他在椅子上坐下來問:“皇兒,你不是在禦書房批改公文嗎,怎麼到這兒來了?”皇上道:“聽說母後不高興,兒臣放心不下特來看看,母後哪兒不舒服?”
太後苦笑道:“我沒什麼,隻是想起了一件往事。國事為重!皇上還是回宮吧。”太後背轉過頭,不再看皇上。
皇上問:“父皇駕崩已經七年了,母後還記著父皇?”太後搖了搖頭:“你父皇雖英年早逝,但死亦死矣,多想也沒有用,我隻是想起了可憐的真兒,今天是她十八歲生日。”太後忍不住眼淚又流了出來。
正德趕緊勸道:“十七年前的往事母後還記著,母後身體要緊,真兒泉下有知也不希望母後為了她傷心過度。”正德很奇怪,母後既然說過‘死亦死矣,多想也無用。’又何必為了十七年前不幸遇難的禦妹朱阮真而耿耿於懷。十七年前禦弟朱厚煒三歲夭折,轉過三個月禦妹朱阮真在慈寧宮後山的琉璃亭中被火燒死,一年兩場禍事而母後獨想禦妹而不想禦弟又是為什麼?正德帝百思不得其解。
太後歎了一口氣:“要是真兒不在人世,我也就少一份掛念,可她偏偏尚在人間,你叫母後怎麼不想她?十七年了,母女一別就是十七年!”
正德很驚奇問:“禦妹不是十七年前被一場意外大火燒死了,怎麼還在人世?”太後道:“十七年前那場火並不是意外,而是先皇派人放的。”皇上如墜五裏霧中,太後又道,“太監楊廣說真兒足心有一顆朱沙痣,將來她會仿效武皇自立為帝,你父皇聽信讒言,答應在後山建一座琉璃亭,把真兒放進去,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放火燒死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