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無赤金,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上班的媽媽亦沒有神通廣大的本領讓孩子一下子變得完美,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養成很多小毛病,怎麼讓孩子糾正自己的問題進而趨於完美一直是上班媽媽縈繞於心的苦病。
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改掉他所有的壞習慣,但是收效甚微,其實換個角度,我們誰敢保證自己就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沒有人。所以我們不可能一下子讓孩子變得完美,而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的追求完美,我們隻需要幫助孩子改善他一些不良的習慣就能讓他們趨於完美。
孩子在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那種認為自己有缺點的意識,認識不到他們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麵,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總是感覺他們要做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根本不會花費時間去想做一件事的後果,這是我們這些上班的媽媽沒有的東西,也是孩子天真可愛的地方。
比如孩子已經五歲了還喜歡把手指放進嘴裏吮吸,這時候我們就要讓他學學不亂把東西放進嘴裏的小夥伴,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者孩子在家裏總喜歡站在電視機前麵抱著電視看,我們就要告訴孩子那樣會落下嚴重的眼疾,會對他以後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擾。當孩子已經有壞毛病的苗頭時,上班的媽媽要做的不是拿著“滅火器”去滅火,更不是對著孩子大發脾氣,而是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控製好火候。
劉婧的孩子小輝非常懂事,從不在外麵惹是生非,媽媽忙的時候也不會央求媽媽陪他玩耍,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喜歡這個安靜的小男孩,可小輝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見了生人不愛說話。劉婧是在政府機關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怕自己不常在孩子身邊時他再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所以劉婧就對小輝管得比較嚴,每當自己和老公去上班的時候,劉婧就把小輝送到他姥姥家,下了班再去接他。
因為劉婧在機關工作,所以會有很多上門求事的老鄉或者同事,這些人一進家門總會對小輝稱讚一番,小輝隻是看他們一眼笑笑然後接著幹他自己的事情,如果是熟人的話就會一笑置之,如果是第一次來難免就會感覺尷尬。在機關工作的人第一就是要學會和陌生人主動產生一些交際,作為機關裏邊工作的佼佼者,劉婧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是小輝的表現讓劉婧心變得有點涼。有時候會對孩子發些脾氣讓他改正,剛開始的時候小輝還會多說幾句話,沒過幾天就會又像以前一樣在生人麵前沉默不語。劉婧以為孩子不愛說話是心理問題就領著小輝去看心理醫生,希望心理醫生可以治好孩子的這個毛病。當劉婧對心理醫生說完小輝的問題後,心理醫生告訴劉婧:“孩子在心理上沒有病,很多上班媽媽的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當你們發現自己孩子的缺點時不是打就是罵最後反而適得其反,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做媽媽的不能因為孩子的一些缺點就放棄培養孩子那一方麵的能力,小輝的情況還是好的,隻是不愛說話,幸虧你發現得早也沒有對孩子有過分的要求,要不然孩子以後還真的有可能會患上自閉症。”
心理醫生的話讓劉靜暗自慶幸,仔細想想感覺自己給孩子的空間確實很小,於是劉婧以後就放寬了對小輝的約束,讓他多有時間去外麵和小朋友玩耍,還幫小輝報名參加了一個培養小孩子說話能力的夏令營,慢慢地劉婧發現小輝的笑臉變得多了,每次回家還會告訴劉婧一些他和小夥伴們有趣的事情,並且話也慢慢地多了起來,在生人麵前也不再那麼靦腆了。
有一次劉婧和小輝去街上散步,小輝指著前麵也在散步的身影說:“媽媽,你快看,那不是張阿姨嗎。”還沒有等劉婧反應過來,小輝就已經跑到人家旁邊主動和人家搭訕起來,劉婧看著自己的孩子奶聲奶氣地和大人交流,自己也會心地笑了,心想:自己的苦心總算沒有白費啊!自從小輝變得愛說話以來,所有人都對他更加寵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監護,孩子的能力離不開媽媽的培養,上班族媽媽不能因為孩子某一方麵的能力有一些缺點就放棄培養孩子那一方麵的能力。看看劉婧,當她發現自己孩子不愛說話的缺點時,她不是對孩子發脾氣,不是打也不是罵,而是想辦法幫助孩子努力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甚至還領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最後幫助孩子克服了不愛說話的缺點,讓孩子從小就有了和陌生人交談的能力。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完美的孩子,可是我們不能完全統一地支配生活與工作,所以我們就有可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達到我們預想中的完美,不想讓孩子有任何不良的習慣,可是世界上出現了“完美”這個詞語,但是還沒有出現過完美的人。如果上班的媽媽真為孩子的不良習慣努力地幫他改善過,那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