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當著孩子的麵,別指責公婆(2 / 2)

的確,溺愛孩子的祖父母輩常常滿足孫輩的各種渴望,爺爺奶奶認為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贏得孫子的親近感。這個時候父母要出麵打消長輩的顧慮,告訴他們不必用這種方法來“賄賂”孫子和孫女兒們,一些小的禮物如麵具、糖果、氣球和風箏、乒乓球拍,就能讓他們滿意。因此,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媽媽應該吸取這樣的教訓,多跟溺愛孩子的長輩溝通,告訴他們你不希望孩子收到的禮物有哪些。你也可以提供一張“愛心禮物清單”,羅列出孩子希望有,又對他們的成長有利的禮物目錄,下一次長輩送東西時就可以“有的放矢”。

切記,不要當著孩子的麵指責老人,比如,孩子愛玩遊戲機,你可以找個帶鎖的櫃子把遊戲機鎖起來,在你規定的時間讓孩子玩,我就是這麼做的,這樣既不傷害公婆,孩子也欣然接受。

孩子還小,他們對事情的認識多是來自於媽媽的教導,你的一言一行都將定形於孩子的腦海。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當公婆出錯時,你可以告訴孩子不對的地方,但最好事先對公婆給予肯定,並對孩子與公婆的相處給予肯定和支持,要教育孩子尊重長輩。更要發展孩子鑒別是非的能力,不是隻告訴孩子要怎麼樣,而是啟發孩子獨立思考,自己做決定,應當怎麼做。必要時幫助他一把,孩子有偏見時,給予糾正,這就夠了。這樣做的前提是,讓孩子感受到你是幫助他,而不是時時處處在挑他的毛病。讓他感到,當他無助的時候,會有人守護在他的身邊,給予安全感,更能讓孩子能夠理解你,並在潤物細無聲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你的觀點,而不是強迫孩子接受。

公婆的做法和說話固然有的時候是正確的,但是難免會有些不合時宜的老思想和固執的思想在其中。所以,當公婆在講話時,作為晚輩的你首先一定不能插嘴,即使意見不同,也要等公婆說完了,再以委婉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他們不同意你的說法,則不要當麵爭執,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麵爭執。其次,在與公婆溝通時要保持冷靜,心中不要存有抵觸情緒,要客觀地聽取他們的意見或建議。所謂“旁觀者清”,要將自己置身於旁觀者的位子來和長輩進行溝通。最後,如果意見始終不能達成一致,也不要與公婆發生爭執,即便可能長輩有錯誤之處,也應諒解。

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尊敬長輩是理所應當的。而作為晚輩的我們,實在沒有什麼資格談論作為一個長輩該怎樣處理親子交流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我的公婆、我們的長輩們活了幾十年,很多觀念都是根深蒂固,強迫他們去改變也不現實。而作為母親,我的職責還有教育好下一代,自己的言行都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懂得尊重老人,尊重他人,與人友好地相處,那麼,就從自己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