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好的方法是,教你的孩子表現出自信心。當孩子麵臨“受欺”時,建議他嚴肅注視著欺淩弱小者的眼睛說:“住手,我可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情”或者“請不要碰我”等等,然後,昂首挺胸地離開。當對方還要繼續欺負行為時,教孩子用手用力地推開他。
媽媽也可跟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幫助他演習信心十足的樣子,如站得直直的,直視著欺人者的眼睛。建議他說一些話來使欺負他的人放鬆警惕。比如,假如實施暴力的人常常罵你的孩子是笨蛋,你的孩子可以這樣做出反應:“那不是真的,我很聰明,我得了好分數。”
但是,媽媽也不要總是以孩子為中心,要引導孩子多從別人的角度來想問題。比如帶孩子出門買東西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給家人選些小禮物;商量外出遊玩時,不一定每次都去兒童遊樂場,也可以選擇一條大家都認同的出遊線路等。此外,教會孩子一些起碼的社交禮儀也很重要。比如見麵時的熱情問候、接受別人幫助時的真誠道謝、犯錯誤時的主動道歉,以及如何對身邊人表示起碼的尊重,等等。
注童培養孩子的社交意識,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分享。正如蒙台梭利所說,孩子隻有掌握了社會交往的禮儀,才能有信心去發展他的社會性。有些媽媽擔心,教孩子禮讓妥協,會不會使孩子形成軟弱性格?事實上,這是個觀念誤區,因為禮讓妥協並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媽媽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並且像保護自己的權益一樣尊重他人的權益。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集體生活中做到既不受欺負排斥,也不欺負排斥別人,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太大的學問,在做媽媽這一方麵,大家都是學生,沒有任何經驗,而孩子“受欺”後怎麼教育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讓孩子選擇示弱並非就是要以暴製暴,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當孩子強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一種威嚴,這種威嚴足以讓欲實施“欺負”者望而卻步,這樣的孩子必然會成為未來社會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