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和2005年10月、11月間,我先後幾次到多家書店買兩位青年作家出的幾種新書。凡到之處我把文藝書架上所有的新書細心翻了個遍,望眼欲穿找得急出一頭汗,除了大家、名家、中外名著、新新類、言情類的長篇小說排列在最醒目處外,沒見那幾種書的影。後來,我在一家大書店裏查電腦,電腦裏顯示,某某的書壓根沒進過。某某某的書還有不少,但隻有一種,而不是幾種。我很感激這家書店的主管有遠見和正義感平等待人進了這部新作品。
我就在新書架上找電腦上有的那種書,可找來找去仍沒有。我問負責文學藝術類專櫃的女青年:“某某某的書怎找不到呢?”我報了書名。
女青年很熱情,說:“可能在西邊書架上。”她把我帶到最後牆角的書架下,往上一指,說:“你在那上邊看看有沒有?”因忙,她一扭身走了。
我沒找到那本書,又去問那女青年:“我要買的那本書是才出版的,你怎麼擺到舊書架上?再說那上邊沒那本書。”她問:“那本書的作者是專業作家還是業餘作者?”我說:“我隻是個讀者,怎去給人家定級別呢?我隻知道這個青年作家出版過好幾本書,很受歡迎。我讀過其不少作品,感覺不錯才想看想買。”她客氣地說:“你要買的那本書開始在新書架上擺了八九天,就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列到那邊了。”我說:“你這新書架上不是有幾十年前出的書嗎?”她說:“這些書一天賣幾本。你要買的那本書幾天才賣一本,不賺錢。”我說:“隻要是內容健康的書,隻要對讀者、社會有益,幾天賣一本也是好事。你把它擺在新書架上,一來二去有讀者來買此書,時間一長,不就知道這人這書,銷售量自然會加大。寫本書很不容易。”姑娘說她再找一找。為不為難她,我離開了書店。
回家途中,我一直在思考書店女營業員問那本書的作者是“專業作家還是業餘的”那句話。我認為:專業作家從起步到成功成名,一路走來曆經的辛酸,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付出的經曆和代價外人難以想象成功的來之不易。我所尊重和銘記,英年早逝的陝西著名作家鄒誌安、路遙老師的不幸即是實例。所以,我很欽佩、羨慕專業及著名作家。而且我的珍藏書中,一半是名家、大家、專業作家的。一半是後起新秀及業餘作者的。閑時,我會抽出來一遍遍細讀。無論是名家或青年或業餘作者的作品,隻要寫得好,我都會從中吸取精華。而業餘作者的作品,不乏贗品、垃圾,但也不全是拿不出手的破磚爛瓦。如果誰這樣認為,是不負責任,不誠實,有失公正。因為在無名、業餘作者中的作品,也有被拍成話劇,電影電視劇的,也有獲省、國家和國際大獎,為單位、自己和國家爭光的。至於那些沒被人承認的業餘作者的作品,一是作品本身有局限性,二是業餘作者無權、無錢、無能力使自己的成果打入市場。
我還認為:無論是專業作家還是業餘作者的作品,隻要是國家正規出版、發表的內容各有特色,這才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隻要不是不健康的書,不是垃圾書,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適合不同讀者的口味,能達到讀書娛樂受啟迪的目的就行。
我這人愛說真話,說良心話。雖為此秉性大半生我吃盡了苦頭,可做人還是實在好。從這個角度上看,公正地說:專業作家從起步到成功,其間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沒體驗過的人不知道,專業作家也是經過奮鬥熬出來的,走到今天也都不容易。不過,當專業作家的好處是領國家發的固定工資,旱澇保收,生活有保障,住在現代化寬敞的居室裏。采風、開會,到基地體驗生活,掛職,出國考察等活動坐的公車,花的公款,受高規格的接待,風光無限。寫作有窗明幾淨的辦公室,有冬暖夏涼的空調,優越的創作環境促使作家們能集中精力專心寫作。作品完成後,出版也順理成章。唯一的缺點可能有寫作任務,得填創作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