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江雪就不一樣了。這可能與她的成長經曆有關。
在江雪小的時候,鄰居家有一個孩兒王,叫“張大娃”,與他同歲,上學時不好好讀書,整天拉起一幫比他小的同學欺負學校的學生,連老師看見都頭疼。
那時候江雪隻有10多歲,有一個妹妹,就是江麗,上學時,父母要在田地裏做農活,無暇照顧,所以上學和放學的時候都是讓江雪帶起妹妹一起。
在小學的一次放學後,江雪因為貪玩,與同班的小夥伴先去玩耍去了,當玩到天黑回家後,母親看見滿臉、滿手都是灰塵的江雪回家了,根本不問青紅皂白,從灶房裏抽出一根黃荊條子,逮住就是一陣暴打。但她自始至終沒有哼一聲,更沒有掉一顆眼淚。最後在母親喋喋不休的罵聲中才知道,是妹妹江麗回家的路上,被鄰居的“張大娃”欺負了,推倒在紅苕地裏打了。江麗一路哭回家,母親問為什麼哭,妹妹江麗告訴了實情。
江雪自知沒有照顧好妹妹,所以也挨得心服口服。但是等她自己把打挨完後,躲過在家的父母,就往“張大娃”家跑去,看見“張大娃”正在自家的院壩裏玩耍,她二話不說,上去就與“張大娃”扭打起來,最後隨手撿起一塊磚頭狠狠的砸向了“張大娃”的頭,臨了又撿起一塊磚頭,跑向“張大娃”家的灶房,對著正在冒著熱氣騰騰的大鐵飯鍋就砸了進去,然後一溜煙跑了。
當“張大娃”的父母拉著滿臉鮮血的“張大娃”找上門來,江雪的父母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大家都不知道江雪在哪裏去了。
在滿院壩,滿田壩,左鄰右舍都找遍了,都沒有看見江雪的一個影子。挨了打事小,娃兒跑莫見了事大。“張大娃”的父母也偃旗息鼓的領著“張大娃”回去了。留下的就是相互埋怨的江雪的父母。
第二天一早,住在10裏以外的姨娘把江雪領回了家。父母才鬆了口氣。也沒有再打她了。
在此以後,鄰居的“張大娃”看見江雪都躲開,也再沒敢欺負過妹妹江麗。
然後讀完初中,考取了益昌縣師範學校。
三年的師範學校畢業後,江雪被分配到益昌縣的一個偏遠山區鄉的一個村小當小學教師。
學校原來隻有一個50多歲的當地的男民辦教師,她去了後,就是兩個老師了。學生隻有10多個,都是當地村民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