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掌勺的是誰?(2 / 2)

“還沒有說地方。”

任傑一聽,白了眼王玲,麵無表情的說道:

“你看你,做事情這樣沒有計劃。”

然後想了想,道:

“那就到城郊的一個農家樂去。”

王玲一聽請組織部的領導到農家樂吃飯,一下就不高興了,問道:

“農家樂?!”

看任傑沒有回答,緊接著說了一句:

“哪個農家樂?”

但語調已經低了許多。

任傑當然知道王玲這句反問的意思,一笑,說道:

“怎麼,檔次低了?”

王玲嘿嘿一笑,著看任傑,道:

“我感覺是有點。如果……如果你怕在其他的地方花錢,我私人出,還是安排一個好點的地方。”

任傑嗬嗬一笑,道:

“你不要小看這個農家樂,可是暗藏玄機,我們今天能不能定到位置還難說呢。”

說完後,任傑立馬拿出手機電話,給一個姓蔡的老板打了個電話,很是客氣的說了很久,終於鬆了口氣的掛了電話,說道:

“好險,隻有最後一個指標了。”

看見任傑開始如此嚴肅,預定到位置後又如此放鬆的樣子,王玲斷定此處一定不錯,一張嬌臉也就笑成了一朵花兒。

原來任傑說的這處農家樂,可不是一般的農家樂,地處文星鎮附近,老板姓蔡,叫蔡一凡,是本地人。

可能與他的姓有關,“蔡”諧音同“菜”,此人從小就喜歡燒鍋燎灶,伺弄菜刀、鍋鏟,對炒菜之類的廚藝更是情有獨鍾。

18歲去當兵,本來想去當後勤兵的卻當了野戰兵,每當拉練後,再累都要跑到部隊的廚房裏去幫忙炒菜。

當兵兩年轉業後,自費報名到省城廚藝學校學習,學成之後應聘到一家酒樓當廚師,終於走上了一條自己喜歡的道路。

由於喜歡專研,人又勤快肯幹,後來被一位省內有名的川菜大師發現其在廚藝上的天賦。此時這位川菜大師年已花甲,本來想在退出江湖前,把自己研製的許多獨門秘籍傳給一位弟子,但左看右看,橫看豎看,以前的弟子不是他們自己不喜歡廚師這個行業,早幹其他的去了;要麼就是沒有當廚師的慧根。

眼看自己一輩子的手藝就要失傳,也是機緣巧合,這天這位大師應一個朋友之邀,來當時蔡一凡掌勺的酒樓吃飯。在外麵這位大師一般都不怎麼動筷子,但是這天當菜已端上來,一股不同於別處酒樓、飯店的菜的香味便撲進了大師的鼻裏。再一看菜的顏色,讓人垂涎欲滴。

這一下就把大師勾引住了,在眾人還沒有舉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就夾了一塊放進嘴裏。

細細品味後,點了點頭,暗自讚歎道:

“嗯,不錯!”

接下來又嚐了幾樣菜,在中途就到後台問酒樓經理,“今天酒樓掌勺的是誰?”

酒樓經理知道麵前是位廚藝界的大師,自然不敢怠慢,而且酒樓的菜品能夠得到這位大師的首肯,那對酒樓的生意是莫大的榮幸。於是老老實實、歡天喜地的把在後廚忙的不可開交的蔡一凡喊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