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機是機械能和直流電能相互轉換的旋轉電機。它既可用作發電機_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又可用作電動機將直流電能轉換為機械能。
直流發電機具有電壓波形好、過載能力大的特點,主要用作水輪發電機和10萬千瓦以下汽輪發電機的勵磁機以及電池的充電機等。
直流電動機具有良好的起動性能和調速性能,主要用於某些工業部門,火電廠的給粉電動機也常采用。
直流電機的一個主要弱點是存在電流換向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使其製造成本高,運行維護較困難。目前,由於可控矽技術的迅速發展,直流電機有逐步被替代的趨勢。
本篇將簡要介紹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分析直流發電機和直流電動機的一些共同性問題,並對直流發電機和直流電動機的電磁過程和工作特性分別加以討論。本章主要介紹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電樞繞組及其電動勢,分析電樞反應及其影響,討論換向過程火花產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第一節?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結構與銘牌
一、工作原理
1.直流發電機
圖1-1表示直流發電機的模型圖。在定子主磁極N、S之間有一轉動的電樞鐵芯。電樞鐵芯與主磁極之間的間隙稱為空氣隙。電樞鐵芯表麵放置線圈,線圈的引線分別連按到兩片半圓弧形的銅片(稱換向片)上。換向片之間相互絕緣構成一整體,稱為換向器,它固定在轉軸上,且與轉軸絕緣,整個轉動部分稱為電樞。為了把電樞和外電路接通,在定子上放置兩個固定不動電刷A和B,並壓在換向器上,使之滑動接觸,當電樞旋轉時,線圈所感應的電動勢可以從電刷引出。
當發電機的電樞被原動機驅動,線圈abed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時,線圈的有效邊ab和cd切割磁力線,根據電磁感應定律,線圈有效邊感應電動勢在瞬時,用右手定則可確定電動勢方向為a—b,c-d。於是,對外電路來說,電刷S正電位極性為“+”,電刷A負電位極性為“-”。
線圈abed隨電樞繼續轉動,當轉過半周時,即ab處於S極下,dc處於N極下,線圈有效邊感應電動勢的方向為b—a,d—c。由於電刷B始終與轉到S極下的有效邊相接觸,電刷A始終與轉到N極下的有效邊相接觸,所以,對外電路來說,電刷的電位始終不變,B刷為“+”,A刷為“_”。
由此可見,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雖已改變方向,但電刷引出的電動勢方向卻始終不變,即為直流電動勢。顯然,隻有一個線圈的直流發電機,電刷間的電動勢是脈動電動勢,其電動勢的波動太大。實際上,直流電機的電樞上由較多的線圈和換向片組成。這樣,就可在正、負電刷間獲得波形平穩的直流電動勢。
2.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和直流發電機一樣。電刷接上直流電源,電流從正電刷萬流入,由負電刷A流出,在瞬時,線圈中電流方向為d~*a,根據電磁力定律,用左手定則決定電樞線圈將受到順時針方向的轉矩作用,該轉矩稱為電磁轉矩。當電樞轉過半周時,線圈有效邊dc處於N極下,ab處於S極下,但在線圈中流過的電流方向也改變了,從所以,線圈仍然受到順時針方向電磁轉矩的作用。電樞始終保持同一旋轉方向。
直流電動機的電樞實際上是由許多線圈組成的,這些線圈產生的電磁轉矩不但驅動電動旋轉,還可帶動轉軸上的機械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