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著,快樂著。雖然工作就是工作,它永遠不可能像體鬧度假那樣充滿了輕鬆和新奇。但隻要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會深深地體會到工作帶來的快樂。
尋找工作中的樂趣一個人若對工作失去了興趣,那麼工作對他未詭則是一件受罪的菩差事,他會失去工作熱憤,難以有不俗的表現。相反,如果以愉快的心情去工作,那麼,他不但會取得非凡的成績,還會享受到工作帶來的樂趣。
據統計,人一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如果把工作當成苦役,那我們就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不快樂的。三分之一的不快樂,再加上其他方麵可能的不快樂,我們就可能是個不快樂的人,一個煩惱不已的人。我們就可能過著煩惱的一生。煩惱的人永遠不能成為工作的主人,隻能是工作的奴隸。如果一個人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那麼,他就會在工作中得到最美妙的享受,體會到更多人生的美好。
快樂工作的前提是對工作的熱愛和熱情,是把工作當作一回事的職業道德。當我們無法感受到工作的美妙、人生的美好時,我們的心態一定出了問題。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職業人士:他們擁有淵博的知識,受過專業的訓練,朝九晚五穿行在寫字樓裏,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拿一份不薄的薪水,但是他們並不快樂。他們是一群煩惱的人,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喜歡星期一;他們視工作如重擔,僅僅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常常抱怨工作苦、工作累、工作難,工作如同千斤重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好像是三山壓在頭頂,五嶽壓在身上。於是他們對工作消極萎靡、敷衍應付。久而久之,他們便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更無法勝任要求更高的工作。
麵對枯燥、繁瑣的工作,任何人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但是,不能讓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占據你的心靈,因為它會蠶食我們的上進心和工作積極性。因此,當我們對工作厭倦的時候,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善於在工作中尋找樂趣。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自己的工作壓力,而且還可以使我們更快地愛上工作,樂此不疲。
世界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善於從工作中尋找樂趣。因為他們把工作當成一回事,當成一種事業,同時也當成一種愛好,所以他們勤於工作,熱愛工作,並且樂在其中。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因此,工作成了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這樣,不論做什麼工作,都不會覺得那麼辛勞。
戴爾。卡耐基曾說,如果你不能從工作中找出樂趣,那不是因為工作本身枯燥,而是自己不懂得工作的藝術。
卡耐基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由於他懂得生活趣味化和工作趣味化的方法。卡耐基小時候就開始自力更生,從那時起就學會享受生活的快樂,他的所有成就,都不是“苦幹”的結果,而是快樂地做出來的。
工作沒有樂趣,是因為自己不去將工作興趣化。我們如果能將工作升華為有趣的遊戲,那麼就會經常感受到工作的喜悅和歡樂。
美國的一家製藥廠商查理·華葛林,原來隻是開設一家規模很小的西藥房,他經常埋怨自己的職業,對工作感到無趣。雖然對工作不是很起勁,但他曾反複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能舍棄這個工作嗎?”“我能在職業中施展我的才能嗎?”不停地思考這個問題使他最終明白,放棄工作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舍棄工作,倒不如在施展自己的才能上下工夫。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好方法——把工作當作有趣的遊戲。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例如有人打電話訂貨,他一麵接電話,一麵舉手招呼他的夥計,立刻把貨品送去。有一天,電話來了,他大聲地回答說:“好,郝斯福夫人,兩瓶消毒藥水,四分之一磅消毒棉花,還要特別的嗎?啊,今天天氣真好,還有……”他不時地討好顧客,同時指揮夥計把貨物取齊馬上送去,而夥計經過他的訓練,很快就能處理妥當。在接電話的一分鍾內,物品已經送到郝斯福夫人家的門口,但他們仍繼續談話,直到她說:“門鈴響了,華葛林先生,再見。”
於是,他放下聽筒,麵露喜色,因為他知道貨物已經送到。事後,郝斯福夫人常對別人說起這件事,當她訂貨的電話尚未打完,物品就已經送來了。
由於她無意中的傳播,使得附近的居民都來他的藥房訂貨,並且漸漸擴展到別處的居民,最後都成為他藥房中的忠實顧客。從此以後,一間小小的藥房,慢慢擴充為公司,然後成立了製藥廠,在各地開設了連鎖店。
華葛林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方式。他懂得將枯燥的工作興趣化,及時轉換心情,把乏味的工作當成有趣的遊戲進行,自然可以做得輕鬆愉快。
一個人工作時間久了,特別是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幹久了,難免出現職業倦怠,感到工作乏味、枯燥。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職業通病,並不奇怪,也不可怕。
如果轉換一下心態,把工作當作有趣的遊戲,是不錯的擺脫職業倦怠,享受工作的方法。還有的名人視工作為娛樂,把工作推進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苦役,而是娛樂。所以他們成就非凡。愛迪生曾說過:“我一輩子從來沒有‘工作’過,我隻是在玩兒而已。”愛迪生把工作當成了玩的遊戲。他一生有一百多項發明專利,他研製白熾燈、改進了電話、發明了留聲機,每一項都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進程。愛迪生認為,工作可以創造出生產力、樂趣以及滿足感,投身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可以從中得到源源不斷的快樂和成就感。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普通人,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世紀員工”。他10歲參加工作,正式從洛杉磯汽車修理廠的崗位上退休時,正好是他的100歲生日。在他整整9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隻請過1天假!那還是因為他妻子病逝。
工作90年,隻請1天假,這是多麼偉大的工作人格與敬業精神啊!這種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值得我們每位職業人士學習。
這位工作一生,隻請1天假的老人,叫亞瑟·溫斯頓,生於俄克拉荷馬州的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區。他從10歲就開始工作,最開始在一家農場采摘棉花。
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當地風暴和幹旱引發了巨大的災荒,溫斯頓一家搬到了洛杉磯。他先在一家鐵路公司做看守員,後來在洛杉磯的公共運輸部門做清潔和維修汽車的工作。溫斯頓從小有個夢想,就是當一名汽車司機,但是由於當時種族歧視現象極為嚴重,溫斯頓隻能從事底層的清潔工作。
這可能是任何人都不想幹的活,但是溫斯頓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工作到他100歲生日退休那一天。他每天早上4點20分準時起床,坐1個半小時的汽車到達洛杉磯汽車廠。他每天工作8個小時,而這8個小時隻有一項工作任務,就是打掃地板、擦拭玻璃。下班前15分鍾,他會回到辦公室,檢查自己的製服是否弄髒,然後換衣、打卡、下班。
大多數人都會這麼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枯燥乏味的工作。但是溫斯頓卻不這麼想,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也很有意思,就像打掃自己的家一樣,他小心翼翼,讓每一處都保持幹淨明亮。當他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時,就像在欣賞自己的寶貝一樣,非常開心。
1988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但是溫斯頓並沒有告訴老板這件事,而是說“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請了1天假。這是他唯一請的1天假。後來,當老板和同事得知這件事的時候,溫斯頓獲得了一個新的綽號——“可靠先生”。
他的老板曾這樣說:“每當有人跟我抱怨工作太辛苦、工作時間太長時,我就讓他們去看看溫斯頓。他工作到100歲,但從來沒有人聽到亞瑟抱怨過一句話。他簡直是在享受工作!”
前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也被溫斯頓老人的事跡感動,特意頒發了一份國會嘉獎給他,並授予他全美國“世紀員工”的稱號。他當之無愧的。
溫斯頓的傳奇是在普通的工作中一點一滴實現的。同樣,芸芸眾生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平凡的工作,讓自己的生命進發絢爛的光芒。
我們深深地相信,溫斯頓並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獎勵而工作,而是他已經養成享受工作的習慣了。這種發自內心的享受工作的態度,讓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紀員工”,得到了無上的榮譽。或許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如此殊榮。他隻是一位把工作當回事兒的人。他享受自己的工作,並從枯燥的工作當中感受到了意外的樂趣。任何工作都是如此。隻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就能從中發現值得欣賞並且能讓我們享受其中的樂趣。
作為一名職業者,雖然我們不一定像溫斯頓那樣,工作90年隻請了1天假,但我們都應當具有像溫斯頓那樣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樂趣,體會到更多的價值。
其實,能不能從工作中感受到樂趣,歸根到底是一個心態問題。視工作為樂趣,我們就能開心地工作;視工作為痛苦,我們就會陷入消極被動的境地。誠然,工作本身總是充滿了機械性、重複性,但如果我們賦予它更多意義的話,工作就會變得有趣。主動發掘工作的意義,找到其“可愛”之處。
這樣,既可以覺得工作是件有意義的事,也能將工作做好,有一個好的前途。
享受工作的快樂快樂是自己尋找的,很犬程度上來自於我們的工作。工作上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會令我們感覺到快樂。
如果問人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可能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快樂。
每個人值得快樂的事情都不同,但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找到能令我們快樂的事情:一場激動人心的球賽,一件神秘的禮物,一種職務的升遷,都會成為快樂的源泉。
很多人認為,努力奮鬥之後獲得的成功最讓人快樂。然而,現實中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人認為,最讓他們難忘的是他們奮鬥的過程。他們認為那個時候是最快樂的時候。
我國著名的導演張藝謀,因為導演過《紅高梁》、《我的父親母親》、《英雄》等影片獲得成功。他曾經擔任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總導演,又擔任過國內大型宣傳片的製作策劃,在世界電影圈都占有一席之地。
從一個西北地區普通的紡織廠工人,到一個舉世聞名的大導演,他走過了漫長的奮鬥之路。
當有人問他這個過程當中他最珍惜的東西是什麼時,他很神秘地笑了笑,說:“你也許不相信,我最珍惜的東西是我在沒有上北影之前的一架照相機。
當時我隻是紡織廠的一個臨時工,每個月隻有幾塊錢的工資。有一次我到市區去辦事,看到一家商店裏有一架鳳凰牌的單反相機,售價120塊錢,當時我很喜歡,想買下它,可是兜裏隻有幾塊錢。回家後,我一直惦記著這架相機,就想怎麼賺錢把他買回來。當時有個知青建議我去賣血,我就去了,賣了半年,再加上自己幹活掙的錢,買了這架相機。買到後愛不釋手,每天都拿著它到處拍,給了我很多快樂的回憶。這架相機成為我拍攝事業的開始,也是我最為珍貴的禮物,至今還保存在我家的陳列櫃裏。”
一位著名的導演,最為快樂的時光不是自己拿到國際大獎,獲得榮譽的時候,而是自己貧困時賣血買照相機的經曆。因為那個經曆記錄著他的艱辛成長,記錄著他人生轉變的滄桑曆程,這讓他終生難忘。
可見,令一個人最快樂的,往往不是奮鬥的結果,而是過程,特別是在艱辛中追求夢想的過程。隻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內心欣喜的時刻。那些灑滿衣襟的失敗的淚水,那些一個個苦苦掙紮的日子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我們在不斷地自我挑戰和努力奮鬥當中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走向前方。它或許是人生最艱苦的部分,但卻也是我們人生最為快樂的部分,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一筆財富。有了這筆財富作資本,我們未來的人生就會得到更多我們想要的。
每一個還未成功,在道路上奮鬥的人,都應該明白奮鬥的價值,體味奮鬥過程當中充滿艱辛與挑戰的快樂。我們在奮鬥過程中不斷地感覺自己在進步,在成長。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每一分收獲,我們能夠感覺到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每當戰勝一些困難,克服一些難題,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我們都會欣喜若狂!那種快樂,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滿足和代替的,也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和表達的。
當我們為了一個目標奮鬥時,特別是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我們是信心滿懷,熱血沸騰的。我們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努力,我們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我們的每一次都是充滿挑戰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一家國際汽車公司,隨時都可以感受到這樣一種奇妙的氣氛:我快樂,我奮鬥。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而快樂,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你的工作,工作上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會令你感覺到快樂。對一名銷售員來說,推銷出去一輛汽車,客戶對他表示讚揚是快樂;對一名汽車機械師而言,改進了一個小小的零配件,使整個汽車的性能得到提高是快樂。經過奮鬥得來的工作業績能令每一個員工真正地感受到快樂,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