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素描】
他是一位“瘋”、“狂”的國學大師,“章瘋子”是他的別稱,這個稱呼在當時可以說是舉國聞名。他是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曾和國父孫中山先生並肩戰鬥。他被人稱為“一代儒宗”,魯迅、胡適、黃侃等名人都是他的門下弟子。他可以說“譽滿天下”——“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誌,終不屈撓”。他可以說“瘋狂至極”——他曾獨自一人公然跑到大總統府前破口大罵袁世凱背信棄義、狼子野心。他可以說“罵不絕口”——罵慈禧、罵光緒、罵康有為、罵袁世凱、罵蔣介石……而在他的“瘋”、“癲”“狂”“罵”的背後,他更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民主革命家,一位學問博大精深的國學大師。
他就是章太炎,一個在曆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國學大師,一個充滿激情、狂放不羈的革命家。在這裏我們將淋漓地感受這位“民國禰衡”、“瘋子大師”的個性鋒芒;領略他“瘋”的智慧、“狂”的瀟灑、“罵”的藝術和他那浩瀚無際的精深思想。
第一章 感悟“瘋子大師”的“瘋狂”智慧
如今,李陽的“瘋狂英語”可以說為困惑英語學習的人點起了一盞明燈,而這裏,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他的“瘋狂智慧”將給你的人生點起一盞明燈。在這盞明燈的指引下,你將發現自我、走出自己獨有的個性步伐;在這盞明燈的照耀下,你前行的道路,將多一些“瘋狂”的暢快淋漓,並多一些平安和順暢。
“瘋”的智慧:兄弟我是一個神經病
章太炎先生是一個特立獨行、富含個性魅力的人。他曾這麼調侃自己:兄弟我是一個神經病。的確如他所說,在當時他的綽號就是“章瘋子”。表麵看上去,章太炎先生的確像是個“瘋子”,然而他的“瘋”中,卻隱藏著巨大的智慧。
1906年7月,東京留學生開會歡迎章太炎先生獲釋出獄到日本,在歡迎會上章太炎先生說:“獨有兄弟卻承認我是瘋顛,我是有神經病,而且聽見說我瘋顛,說我有神經病的話,倒反格外高興。為甚麼緣故呢?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從這些話中,我們便能知道章太炎先生並非真的是神經病。隻是他有著看似神經病的模樣,敢想敢說,能像神經病一樣“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別人不敢說的,做別人不敢做的,有著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信心。
在章太炎先生看來,他所說的神經病指的是一種心性品質,換成現在的話,就是“個性”,而且是“真個性”。人,隻有患上了這種“神經病”,他才能有大學問成大事業。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神經病,不敢想前人之未想,不敢做前人之未做,隻是抱殘守缺沒有創新,那麼他肯定不能有大學問;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神經病,一遇到困難的阻隔、流言的詆毀便打起退堂鼓,沒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勇氣,不能孤行己意,那麼他肯定不會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章太炎先生就曾認真地宣稱:“總之,要把我的神經病質,傳染諸君,更傳染與四萬萬人”
這就是章太炎先生“瘋”的智慧。他不但稱自己為神經病,而且希望將這神經病傳染給當時所有的國民。因為在章太炎先生看來,隻有人人都有著這種“神經病”,一個民族的文化才會進步,一個國家的政治才有民主。而相對於個人來說,隻有患上了這種神經病,他才能進步,才能活出自己的個性風采,才能有人生的大成功。
事實也卻是如此,章太炎先生“瘋”的智慧,不但成就了章太炎先生在學術上的精深造詣,而且他的“瘋”,更讓當時的民主觀念深入人心,讓當時的人們從聽他的“瘋言”、看他的“瘋舉”中,認清了當局的腐敗,喚醒了民眾心中追去民主和自由的意識。
1913年,已經當上了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廢掉了當時的國會。章太炎先生得知這個消息後,毅然離開了新婚的妻子,北上北京去找袁世凱算賬。1914年1月7日下午的傍晚時分,章太炎先生手持團扇一柄,扇子下麵係著他的勳章,腳上穿著一雙破官靴。就這樣橫衝直撞地來到了當時的大總統府門前,大嚷著要見袁世凱。
接待員問他要名片,他白眼一翻,大叫:“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我是在上海坐過三年西牢的‘章神經’!”接待人員被震住了後,報請當時總統府的日常主管梁士貽。梁士貽出來後剛開口,便被章太炎破口大罵,說“我要見袁世凱,哪個要見你!”
後來,章太炎先生被請進了接待室。然而袁世凱根本就不想見他,派人告訴他有公務,讓他等著。沒辦法,章太炎先生隻好按住自己的火爆性子在接待室中踱來踱去。可他眼見國務總理熊希齡和袁世凱談過了,副部長向瑞琨也和袁世凱談過了,還輪不到他時。一怒之下,罵道:“向瑞琨,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子見得,難道我見不得?”於是便徑直往裏袁世凱辦公室闖。警衛阻攔他,雙方立刻起了衝突,章太炎先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操起桌上的花瓶朝大總統畫像猛力擲去,“哐啷”一聲巨響,“大總統”就已粉身碎骨。
就這樣闖了禍後,章太炎先生被衛兵強行捉入馬車。然而他滿腔怒氣耿耿難消,於是又指名道姓罵袁世凱為“包藏禍心”的“竊國大盜”和“獨夫民賊”。反反複複罵個不止,看守他的衛兵聽後心驚膽戰,趕緊找來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章太炎先生的這一“瘋舉”,讓袁世凱實在太難堪了,於是,便對外宣稱說章太炎“瘋”了。然後讓京城的憲兵頭子陸建章派人將章太炎先生先軟禁起來,對外則說是給章太炎先生治病。
消息傳出後,全國各大報紙競相報導了這件事情。民眾對“章瘋子”的“瘋舉”佩服不已。而當得知章太炎先生被軟禁起來之後,更是紛紛要求袁世凱將其釋放。麵對民眾的呼聲,袁世凱可以說是傷透了腦筋。他自然想把章太炎先生給殺了,然而章太炎先生又罪不至死,殺了更會激起民憤。而不殺,放了章太炎先生,麵對他犀利的筆觸,又十分害怕他再一次挑起輿論。無奈之下,隻好假裝表現出自己寬宏的度量。派人將章太炎先生好生伺候著,但是限製了其自由的行動。
然而,當時的民眾從章太炎先生的這次事件裏,民主的意識得到了啟發。他們開始看清了袁世凱的真是麵目,在佩服章太炎先生“瘋狂”的舉動的同時,也激發了自己為民主而奮鬥的信心。正是被章太炎先生神經病給傳染後,在袁世凱稱帝不到一百天的時間裏,將其趕下了台。
由此可見,章太炎先生“瘋”的智慧有著多大的作用。而作為未來希望的青少年們,更是應該也感染上這種“神經病”,做一個能發出非常的議論,能做出非常的事業,能創造出非常的技術的“瘋子”,當每個青少年都能像章太炎先生一般自信地喊出:兄弟我是一個神經病時,那麼未來的中國將有著無盡的國學大師、政治家、科學家、發明家……
“狂”的智慧
章太炎先生的“瘋”是出了名的,而除了他的“瘋”出名之外,他的“狂”也是十分的出名。這裏,我們一起去感受他“狂”的智慧。
少年之狂中的智慧
早在他16歲的時候,受父命參加“童子試”,當時試卷的試題為:論燦爛之大清國。考場上鴉雀無聲,許多考生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引經據典,尋章摘句,大做起、承、轉、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先生想起鴉片戰爭後,外國軍艦闖入中國沿海城鎮,燒、殺、奸、掠;又想到許多清朝官僚對洋人卑躬屈膝,對人民作威作福……這怎能證明清國“燦爛”呢?
於是他揮毫疾書,把滿腔積憤灑於字裏行間,並呼籲“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光複中華也”。不到一個鍾點,章太炎便第一個交了卷。主考官見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還在挖耳搔頭,有的……惟獨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稱奇。章太炎正要跨步離開考場,隻見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膽!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當今國人之思;我之所論,樁樁合乎國情之實,何罪之有?”頓時,考場裏“嘩”地引起一陣騷亂。主考官想駁又駁不倒,氣得臉色鐵青,又怕事態擴大,可能會連累自己的烏紗帽,速令兩名差役把章太炎挾出考場。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便可看出章太炎先生年少時便是一個狂放不羈之人。然而他的狂不同於其他之人的狂,他的狂之中有著“狂”的智慧。他“狂”出了真,“狂”出了勇敢,讓人不得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幽默之狂中的智慧
早年在日本,東京警視廳讓他填寫一份戶口調查表,原是例行公事,而章太炎先生對此卻十分不滿,所以他所填的各項為:“職業——聖人;出身——私生子;年齡——萬壽無疆。”這就是章太炎先生的幽默之狂,狂出了幽默的智慧。
詬罵之狂中的智慧
章太炎先生的罵中最能體現他的狂。他罵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不過先帝一遺妾耳”,隻知吸食黎民之膏血,戕殘國家之元氣,別無能耐。而且用一副對聯來“罵”——“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時再到古長安?歎黎民膏血全枯,隻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全逢萬歲祝疆無。”將慈禧太後一生的醜惡之舉描繪得淋漓盡致。
他罵光緒皇帝“載湉(光緒皇帝名)小醜,未辨菽麥,鋌而走險”將光緒皇帝的懦弱無能罵得入木三分。他也寫一副對聯來罵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此聯是藏字聯又是嵌字聯,所藏者,是“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和“老而不是是為妖”的“妖孽”和“妖”,是罵康有為是妖孽。所嵌者,聯頭“國老”二字,聯尾“有為”二字,是罵康有為自認大清遺老,極力保皇一事。他罵袁世凱:獨夫民賊,罵蔣介石執行的三民主義是“賣國主義、黨治主義與民不聊生主義”……他的詬罵之中的智慧可以說讓人心悅誠服,又敬佩萬分。
革命之狂中的智慧
章太炎先生因為發表革命的文章被捕後,高呼“革命流血起,流血自我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革命之狂鼓舞了當時眾多的革命青年,激起了青年們革命的熱血和豪情。這種革命之狂中的智慧,可以說在當時起到了醒世鍾般的作用。《革命軍》的作者鄒容,正是聽到獄中章太炎先生的呼聲,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從容就義。
遺言之狂中的智慧
“吾死以後,中夏文化亦亡矣”,這是章太炎先生臨死前的一句“狂言”,意在希望年輕人能夠弘揚傳統國學的精華,讓文化得以傳承。“若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這是章太炎先生的臨終遺言,可見其臨終之時也不忘愛國,狂到要求世世子孫不食異族的官祿。他的這句遺言,與其說是說給自己的子孫後人,不如說是說給全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這就是他遺言之狂中的智慧。
這就是章太炎先生“狂”的智慧,他的這些“狂”的智慧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一個人,要有狂的自信,狂並不是一件壞事,隻要你為著正義而狂,為著國家而狂,為著民族而狂,那麼你的人生將如同章太炎先生一般多姿多彩。
可以說,狂,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必須的。青少年時期的“狂”往往能造就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周恩來總理年輕時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一種狂,這種狂簡介成就了他輝煌的一生。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一種狂,這種狂讓他帶領著人們創造出了一個新中國。錢鍾書先生大學畢業後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人能當錢某人的導師,是一種狂,這中狂成就了他“文化昆侖”的一生。而眾所周知的李敖更是一個“狂”人,可以說狂出了大名。
所以,青少年朋友們,“出名要趁早”,從這一刻開始,就讓自己也驕傲地“狂”起來吧,做一個生活中的“狂”人,像章太炎先生一般,用“狂”的智慧描繪不同凡響的一生。
第二章 國學大師“語不驚人死不休”般的獨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