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章 最重要的是態度(2 / 2)

對於鋯基非晶合金的實驗研究是一件細致到繁瑣的工作,沈奇每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調整1A光束接收角度範圍水平方向為-.5-0rad,垂直方向為(0.6±0.18)rad,入射射線波長為0.154n,角分辨率為0.5rad,能量分辨率(△E/E)約為10的負三次方,光通量為1×10^11ps,樣品到探測器之間的距離設定為1米……

實驗設備檢查、實驗準備,這些工作幹完,一上午過去了。

下午才能開始幹正事,機器啟動,對鋯基非晶合金樣品進行角射線衍射。

機器一開,沈奇得守在實驗室,以防失火或者破壞分子搞破壞。

嗡嗡嗡,實驗機器發出有規律的震動聲。

室溫條件下,樣品被拉伸至斷裂破壞,探測器開始收集實時數據,測量得到散射強度斑圖,每幅斑圖的曝光時間為5分鍾。

沈奇利用FID軟件在實驗室對原始斑圖進行數據處理,首先分別將樣品和背底的散射數據歸一化,然後扣除背底散射數據,得到非晶樣品的散射數據。

最後還要進行一些數學上的精加工,沿著拉伸方向做角度的扇形積分,今的角度,沈奇設定為10度。

從早忙到晚,沈奇忙活一整得到了一張A4紙,上麵打印著樣品的一維散射曲線圖。

這張A4紙凝聚了科研人員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以及一顆尋求突破的野心。

19世紀末,一位叫瑞利的英國物理學家,在研究氮氣的時候發現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從空氣中製得的氮比從氨等含氮化合物中製備的氮,總是重那麼一點點--0.0064克。

瑞利花費了足足兩年的時間反複做實驗,做同一個實驗,鍥而不舍,反複觀察驗證,終於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空氣中存在一種“懶惰的”氣體—氬。氬在希臘文中就是懶惰的意思。

時代在變,實驗設備在升級,但實驗物理學家的傳統一直在延續,做實驗,不停的做實驗,做到荒地老,做到退休。

“泡實驗室挺有趣的,但我也不能整泡實驗室啊。”沈奇一獲得一張A4紙,他估摸著至少得收集100張以上,才能建立理論體係。

這僅僅隻是非晶合金領域,還有複雜氧化物,超導體,各種納米材料,以及聚合物與生物聚合物。

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那麼容易到手,沈奇知道沒有實驗數據支撐的理論很難被大多數物理學家認可。

研究生、博士生泡實驗室是必須的,不泡不成才。

沈奇這麼大的領導,不可能做實驗、計算模擬數據,他的職責是把握戰略方向,提出創新思路,具體而繁瑣的實驗工作絕大部分應該交給手下去做,沈奇偶爾督查一下就K了。

這又回到了人才的話題上,沈奇召喚崔藝進他的主任辦公室,問到:“物理博士怎麼還沒到位,是哪方麵遇到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