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發現,在大白天,大熊貓吃飽了,也會大睡特睡。在夜晚,大熊貓餓了,就會連夜覓食、進食。
大熊貓的故鄉,溪水淙淙,鳥鳴聲聲
我清楚地記得,在成都的時候,驕陽似火,熱不可擋。住在旅館裏,成天要開電扇,穿短褲、背心仍汗流浹背。
然而,幾天之後,當我來到熊貓之鄉——位於岷江上遊的臥龍自然保護區,那裏晚間要蓋棉被。我登上高山,來到大熊貓出沒的竹林,還得穿上鴨絨背心呢。
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上,不僅寒冷,而且潮濕。早上,舉目四望,仿佛置身於雲海之中,白蒙蒙的水汽不住地迎麵撲來。洗了衣服晾在樹間,一、兩天也不見得幹,仿佛隨手可以從空氣中擰出一把水來。
山間的雨,說下就下,一天下幾場。林深苔滑,尤其是下坡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摔跤。一天上午我便連摔了三跤。
雨多水多。溪水奔騰,“嘩嘩”的水聲在山間回響著。
鳥鳴聲不絕於耳。“布——穀”“布——穀”,杜鵑的啼聲格外清脆。
小鬆鼠在林間跳躍。遍地綠樹蓊鬱,幾乎看不到光禿禿的荒野。
溪水又清又亮,甜潤可口,唯有在雨後,才顯得混濁起來。這兒沒有喧囂的雜聲,沒有飛揚的泥塵,空氣格外清新。我們的大熊貓,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人間仙境之中!
我從喧鬧走進永恒的寧靜,
我從雕飾走進純真的自然,
臥龍這塵封億萬年的畫卷,
朝暉裏春風溫暖輕柔的手,
正緩緩地展開,展開……
一位詩人用這樣的詩句,表達自己來到臥龍自然保護區之後的感受。他的詩是真切的,那裏是美的大自然,大熊貓的家鄉。
位於四川省汶川縣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總麵積20萬公頃,現在已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直屬林業部。
據調查,中國現存的大熊貓活體,大約有一千多隻。其中95%集中在四川——主要在川西橫斷山脈的東側高山深穀之中,亦即岷山、邛崍山、夾金山、相嶺、涼山一帶。
四川的七個專區、自治州的35個縣有大熊貓。其中大熊貓最多的是4個縣、即汶川、平武、清川和寶興。
平武位於川北和甘肅接壤處。從平武縣城步行四天,才到達著名的王朗自然保護區。那裏海拔3000米,在深山老林之中,據估計棲息著兩百多隻大熊貓。我國贈給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大熊貓就是“平武籍”的。那裏有著幾十米高的鬆、杉,還有紅樺。濃密的箭竹林,是大熊貓的青紗帳。
在平武縣,39個鄉中,30個鄉有大熊貓!
寶興縣位於四川省西部的邛崍山區。那裏14個鄉,鄉鄉有大熊貓。我國政府的國禮——大熊貓,有14隻出自寶興縣。另外,北京、成都、重慶、福州、昆明動物園中的大熊貓,也選自寶興。寶興縣竹林茂密,是大熊貓的“安樂窩”。
清川縣在四川北部,與甘肅相接,與平武縣相鄰。清川縣十多個鄉有大熊貓。
2003年冬日,四川省北川縣先後有四戶山民報告,有大熊貓進入家裏偷吃肉骨頭、蜂蜜等。不過,村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國寶,誰都不驚嚇和追打大熊貓。
北川縣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巡山時,常會與大熊貓不期而遇,有時他們看到箭竹搖動,聽到大熊貓走在箭竹林裏的沙沙聲。在山頂小路上,隨處可見大熊貓的糞便、腳印。有時大熊貓糞便還冒著熱氣,還有不時見到剛被大熊貓咬過的箭竹。
除了四川省以外,甘肅南部、西藏東部、陝西西南部,也出產大熊貓。
在陝西秦嶺南麓海拔1300—2900米的群山之中,孑遺著一群大熊貓。那裏已建立了佛坪自然保護區。在這個保護區的三官廟保護站一帶1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集聚著50多隻大熊貓。按密度計算,是我國大熊貓最密集的地區。
甘肅白水江自然保護區,那裏也是大熊貓的老家。最近,那裏興建了一所大熊貓馴養繁殖場。這個繁殖場有八間室內活動室,八間有空調設備的飼養繁殖室。室外,還有15畝活動場地。
活蹦亂跳的金絲猴,是大熊貓的好鄰居
俗話說:“老虎也有三家鄰居。”雖然大熊貓性格孤僻,連同類都不大來往,但是也有幾家鄰居。金絲猴便是大熊貓的鄰居,它披著一身金光閃閃的長毛,天藍色的麵孔,性格活潑,整天在樹上蹦來蹦去。金絲猴也是中國特產的珍貴動物。大熊貓的故鄉,也正是金絲猴的家鄉。
金絲猴跟大熊貓“和平共處”,如同“水牛角,黃牛角,各歸各”。科學家們曾偷拍到這樣的鏡頭:樹上,成群的金絲猴在打鬧、追逐;樹下,大熊貓怡然自得,仰臥在地上酣息。它們之間,互不相擾。
竹林裏的竹鼠,是大熊貓的小鄰居。竹鼠,喜歡在竹下挖穴,也愛吃竹筍。在四川汶川縣,有人觀察到這樣的場麵:大熊貓靜靜地守候在竹鼠洞口,當竹鼠探腦鑽了出來,大熊貓一巴掌,便把竹鼠擊斃在地,然後一口吞人腹中,當作一頓點心。
大熊貓常常欺侮小竹鼠,豺狗則是大熊貓的勁敵。豺狗十分凶殘,專幹“掏勾子”之類勾當:悄悄地跟在岩羊、羚牛後麵,看準機會,猛地一躍,跳上背脊,掉過頭來狠咬岩羊、羚牛防備最差的地方——肛門,一下子把腸子都掏了出來!這,便是豺狗的絕招“掏勾子”。
豺狗是竹林一害。為了保護大熊貓,獵人們開展了消滅豺狗的活動。
除了豺狗之外,豹也危害大熊貓,同樣成了獵人們的清除對象。
大熊貓的足底有很厚的黑毛,仿佛穿了防滑靴似的,可以飛快地在竹林中串行。遇見“敵人”一溜煙便消失在密密的翠竹叢中,沒影兒啦!
奇特的大熊貓語言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大熊貓呢?也有自己的語言。
平常大熊貓是沉默寡言的。一旦開腔“說話”,話音高,尖而短促。四川南充師範學院生物係鄧耀楷、許光玷和臥龍自然保護區董賽等同誌,曾專門研究大熊貓的語言。他們用錄音機錄音,然後把錄音播放給大熊貓聽,觀察大熊貓的反應,以求破譯熊貓語言的含義。
他們經過多次觀察、研究,寫出了論文“大熊貓的叫聲”。這是一篇頗有意思的論文,我們特錄如下:
1)“jì yìn”與牛犢叫聲很相似。節律與呼吸頻率一致。這是一種求食的叫聲。大熊貓在饑餓時來回走動,等候飼養員送食物來,便不斷地發出這種叫聲。
2)“gù wū……”老年(15~20歲)大熊貓,不論雌、雄,在饑餓時都發出這樣的叫聲。
3)“mìe mìe……”的叫聲有點像山羊的叫聲。大熊貓在發情的時候,常常發出這樣的聲音。
4)“wàng wàng……”跟狗叫聲相似。大熊貓見到陌生人或者在打針的時候常常這麼叫,是一種表示恐懼的聲音。
5)“hù hù fù……”像家貓捕鼠時的叫聲。熊貓在看見陌生人時,突然朝陌生人撲來,同時發出這種示威式的叫喊聲。有趣的是,把這種叫喊的錄音放給幼年熊貓聽,它們馬上惶恐不安,嚇得到處亂跑。
6)“góng wóng……”是雌性大熊貓拒絕交配時,向雄性大熊貓發出的叫聲。
7)“hā”,長歎聲。大熊貓在打針或化驗抽血之後,聽見人的腳步聲,便發出這種警惕聲。
8)“ěi yǎo”或“òu òu……”大熊貓重病時發出的悲鳴聲。
當然,以上隻是大熊貓在人工飼養時被錄下的語言。至於大熊貓在大自然中的語言是否與此有別,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美國,也有科學研究大熊貓的語言。他們還把錄音輸入計算機,用計算機進行各種分析呢。
人們一旦掌握了大熊貓的語言,可以用這些語言跟野外的大熊貓對話,要求大熊貓聽從人們的指令。到了那時,保護大熊貓工作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