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矮簷》:情節自然是虛構的,但它真實地寫出由於我的不懂事,又淘氣,使得我那寡婦媽的處境更為尷尬。我想寫孩子淘氣的開心和做媽媽的時刻擔心孩子惹事的緊張心情的那種反差。(2 / 2)

蕭乾在這篇小說裏還塑造出另一位可愛的形象,一位矮胖的聾子姑娘。她是個老處女,心腸特別好。每天早晨,為他們娘兒倆劈柴、燒水。她是三叔前妻遺下的孤女。一次,她為樂子洗澡,淘氣的樂子好奇地說,姐姐,你這麼大姑娘給個男人洗澡,不害羞嗎?說得姑娘羞紅了臉,跑出去,以後再不給她洗澡了。蕭乾的老堂姐是這位姑娘的原型。她個子同樣矮胖,長得一點也不美,但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隻是耳朵不聾。她給蕭乾洗澡時,蕭乾也說過那句同樣的話。樂子爸死的時候,聾姑娘抹著淚,在棺材後麵默默發著願:大爺,您疼我一場,您放心,我幫大嫂撫養起您這條根。蕭乾少時,媽媽要出去傭工,臨走時,她向老堂姐托付說:姑娘,我就這麼一條命根子。好歹看在你大爺麵上,多照應他吧!老堂姐發誓要媽媽放心。她已決定不出嫁了。

除此,蕭乾把兒時上私塾的經曆也揉進了小說。他像小說裏的樂子一樣,討厭那座落在一尼姑庵裏的私塾。蕭乾因有時交不上束修,更不能像別的孩子逢過節給老師提個蒲包,腦袋上不知挨了多少次煙袋鍋的敲,手心挨板子的次數就更多了。至於樂子,當然也是這樣。盡管媽媽總是用親切的手勢催他進去,他是多麼不願邁進那高高的門檻。嚴厲的私塾先生因他偷看尼姑跪著誦經,罰他背書。背不上,自然少不了一頓打。蕭乾注重對兒童心理的刻畫。樂子把那隻認錢不認人的老師稱為“臭老頭子”,他以一顆少年敏感的心感悟到木板後麵缺乏那麼一顆柔軟的心,有的是“什麼時候你才交錢”的一腔憤恨。

為了讓孩子繼續讀書,媽媽在一家黑鋪子當掉了木箱底僅存的一副玉手鐲。十兩銀子的東西,而且是特別的紀念品,四錢銀子就被一個尖下巴的人捧到後庫去了。這也是源於蕭乾自己兒時的記憶:為了他的學費,媽媽早當掉了惟一的一副玉手鐲和爸爸遺下的一件皮襖。她還死說活說,央求那收購舊物的商販多丟下幾個錢,搬走家裏的最後一件家具,一張用來吃飯的小炕桌。

樂子媽好容易才湊足了學費,可還有老師的生日呢。無奈的媽媽隻好又提了個瘦小的蒲包怯怯地邁進私塾的門檻,對老師托付著,您多栽培這個孩子,他又笨,又淘氣,您盡管打。說到打字,媽媽說不下去了。這一切換來的卻是那吸著鼻煙的塾師一陣陰森的冷笑。

蕭乾這篇小說的成功主要在兩方麵,一是寫出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歲月的艱難。同時,在酸楚中描寫了那樣動人的母愛。事實上,蕭乾是在用一顆滾燙的心在描繪自己的媽媽。從她身上,蕭乾承襲了一片陽光,一泓暖流,對生命的一股熱情。她教他愉快,樂觀,好意地估量別人,對萬物普遍地發生興趣。

《矮簷》同其他小說比起來,情節依然平淡,人物也不多,但作品充盈著濃鬱的感情色彩,細節描寫入微入情,對話更加口語化,且增添了詼諧的成分。敘述語言的歐化也明顯減弱,有時帶有較強的生活味,如把樂子的腦袋瓜兒形容為“小禿葫蘆”,包含著母親的愛憐;把眼睛比喻為兩隻“小黑窟窿”。蕭乾真可稱得上是寫短篇小說的妙手,雖缺少契訶夫的深刻,卻有著曼斯菲爾德的清麗和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