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領導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指領導者率領部屬開展工作、推動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領。嚴格說來,領導能力不單是管人的能力,而是影響人的能力;不單是激勵下屬的說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屬的身教魅力;不是僅僅靠自己行動,而是號召大家一起行動。在不斷變化的新的形勢下,每位領導者都麵臨著不斷提高領導能力的問題。

那麼,領導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麵的內容呢?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一是指明方向的能力:我們不僅能夠給自己確定未來發展方向,而且也能夠為團隊確立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作為領導者始終應該清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方向,否則,縱有千軍萬馬也隻是一盤散沙。

二是凝聚人心的能力:事業發展的根本在於團隊的領導,如果把事業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麼,領導便是這棵大樹的根和幹,而團隊中的所有隊員都是這棵大樹的枝和葉,事業發展的條件在於整個團隊的高度凝聚和每一位成員的緊緊追隨。

三是鼓舞士氣的能力:領導必須能夠鼓舞士氣。士氣在什麼時候需要鼓舞?當然是在事業發展遭遇困難、障礙、挫折甚至短暫失敗的時候,這種時候最需要領導依然能夠保持堅強的激情、自信、希望與執著,須知任何一項事業都要求領導者必須永遠保持激情、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並隨時把這種精神擴大、影響和“傳染”至其他團隊成員之間。

四是溝通協調的能力:社會的矛盾也就是人際矛盾,而人際矛盾的產生基本上都是緣於溝通失效:雙方都在說著對方無法理解的話,都認為理在自己一方,都在試圖說服對方,從而導致溝通失效。領導是公平與合理的化身,在堅守公平合理的同時,必須做好溝通協調工作。

五是建立統一戰線的能力:這裏的統一戰線包括領導班子內部的統一戰線,也包括領導者與上下之間和其他同僚之間的統一戰線,也包括其他一切可資利用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建立、深入與維持是領導者日後事業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團隊領導,就要盡一切可能去組建統一戰線,讓自己的力量成為別人的力量,也讓別人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力量,若此,我們的事業將無往而不勝。

領導能力是先天生成的還是後天造就的?對這個問題,曆來有著異常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是遺傳基因和早年的生活經曆注定了一個人能否成為領袖人物,而另外有人卻認為是後期的生活經曆締造了領導者。但總的來說,在現代管理學誕生之前,占主流的觀點還是前者,人們大多認為,領導者的能力是天賦的,是與生俱來、命中注定的,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就曾認為,人從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他是治人還是治於人的命運。

然而,管理學的誕生,對這種傳統說法提出了挑戰。現代科學管理的鼻祖泰羅強調指出,領導並不是個別天才人物的專利,而是人人都能從事的職務。他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我們將來必然會認識到,我們的領導者是完全可以培養成的,並且就像天生勝任的一樣,而且,任何一個偉大人物(在舊的人事管理體製下的)都不能和一批經過適當組織培養而能有效地協作的普通人們去競一日之短長。”對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科特在深入研究了各種來自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成功的總經理之後,進一步顛覆了傳統觀點。

科特的研究發現,盡管總經理的舉措、風格、行為模式和生活經曆有著極大的差異,但在最本質的方麵卻存在著極為相似的地方。總體上看,成為優秀領導者所需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並無特別之處,大部分人都具備,但能否成為領導者主要還是取決於後天的經曆。科特由此追根溯源,探賾索隱,推論出影響領導能力的諸多因素。

根據科特的總結歸納,領導者的基本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