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大學學大學語文到在高校教大學語文,從國內從事高校教學工作到在美國高校任教國外類似課程,從傳統的班級課程教學到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學,我們經曆了從觀念到形態的許多嬗變,感慨萬千。浙江大學是我國首批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四所高校之一,早在1998年就招收了中國第一批現代遠程教育學生。現代遠程教育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僅以其靈活自主的教學、管理模式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而且能夠實現名校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學習者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辦學多年來,浙江大學嚴格按照教育部“積極發展、規範管理”的要求,建立了基於衛星網、互聯網、數字寬帶網和有線電視網等“天地合一”、多網集成的分布式遠程教育綜合運行平台,建設並形成了一整套基於網絡、以學生為本的現代遠程教育人才培養體係,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根據學校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高等網絡教學主管部門的要求,我們遵循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函〔2007〕38號文件大學語文課程建設的精神,在“繼承並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借鑒並傳播先進的外來文化,創造並培育引領時代的新型文化”主旨指導下,編寫了本書。如果沒有今天的電子媒體構築的寫作平台,我們也是不敢想象、更不可能如期完成這一重任的。當然,作為網絡高等教育的教材,我們感到本書還有不少期待完善的地方。我們之所以稱之為“2008C版”,是因為浙江大學遠程教育的大學語文課還有使用全國高校網絡教育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大學語文》教材,它們分別稱為《大學語文》A或《大學語文》B課程。

21世紀的新人,應當是勇敢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新人,應當是能夠參與全球性競爭和合作的新人,應當是主動適應、積極推進甚至引導社會進步的新人。麵對未來,諸位學員選擇重返課堂來到浙江大學,決心實現心中的大學夢,是非常明智的抉擇。學員是網絡教學的主體,我們要正確認識網絡環境下教學的所長所短,充分發揮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網絡教學的優勢,悉心為他們服務。我們熱切期望:同學們喜歡本書,並由此激發對語文乃至人文的興趣,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前輩、時賢的相關著述,采用了我校出版社前幾年出版的《大學語文》、《現代文選與寫作》等書的一些選文,書中收錄了多篇中外名家的作品,但因所編時間倉促,未能一一征詢當代作、譯者或其家人的意見(請見書後與我們聯係,以表心意)。在此,謹一並向上述諸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編寫中,範芸芸做了相當多的基礎工作並對全書文本進行電腦文字處理,浙大人文學院李靜和劉蔓兩位碩士研究生也參與了部分編寫工作,責編李海燕女士更是大力幫助,做了不少本不該屬於她的工作。如果沒有她們的辛勤工作,本書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數月裏殺青並達到如今令人比較滿意的程度的。在此謹向她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我們期盼著新的春華秋實。

編者2008年4月2日1,3,11,13,14,15,24,41,49,50,51,57,59,60,61,69,73,109,118,122,137,140,146,147,150,152,153,166,189,200,213,246,296,301,303,306,326,32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