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節 財務會計概述(1 / 2)

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會計來說,會計既是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也是處理經濟信息的一個信息係統。現代會計一般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

財務會計是以會計準則、會計製度為主要依據,運用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專門程序與方法,向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係統。其實質是一套信息係統,也是一種管理活動。財務會計信息主要是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等企業外部使用者的需要,但也可以滿足企業內部管理者的需要。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係統中分離出來的,利用財務會計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和分析,產生一係列信息,滿足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進行規劃和控製企業的經濟活動的需要。

一、財務會計的特征

與管理會計相比,財務會計的主要特點是:

(1)從服務對象來看,財務會計主要向企業外部提供信息,但它同時也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

(2)從提供信息的形式看,財務會計提供以財務報表為核心的信息。

(3)從提供信息的時間來看,財務會計主要提供貨幣量化的曆史信息。

(4)從會計程序與方法來看,財務會計由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構成。

(5)從工作過程約束來看,其依據是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

二、財務會計的目標

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一)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企業編製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因此,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財務報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財務會計主要向這些企業外部利害關係人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的信息。

(二)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在現代公司製度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管理層受委托人之托經營管理企業及其各項資產,這些資產是由投資者投入的資本(或者留存收益作為再投資)或者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所形成的,企業管理層有責任妥善保管並合理、有效地使用這些資產。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等需要根據管理層提供的財務報告及時了解管理層對資產的保管、使用情況,據以評價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和經營業績,並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投資和信貸決策,是否需要更換管理層等。因此,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於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以及資源使用的有效性就成為財務報告的又一重要目標。

三、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指那些需要利用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有關決策的組織或個人。任何一個決策者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決策是正確的,而正確的決策不但取決於決策者自身的決策技能,還取決於是否占有充分、可靠的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幾乎所有的經濟決策都離不開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通過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來獲取其所需要的信息的,因此,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稱作企業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企業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按其與企業的關係可分為外部使用者和內部使用者兩大類,前者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使用者,後者是企業財務報告的次要使用者。

(一)外部使用者

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是指企業外部的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組織和個人。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按其與企業利害關係的程度,又可分為與企業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外部使用者和與企業有間接利害關係的外部使用者。前者有企業的股東、債權人等;後者有政府有關部門、證券機構、供應商、客戶以及社會公眾等。

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由於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他們取得財務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了解企業過去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期間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以便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分析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為下一步的行動提供決策依據。

1.股東或企業所有者

在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群體中,股東或企業所有者是與企業利益關係最為密切的群體,他們是企業的投資人。當企業是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時,所有者與經營者合而為一、所有者通過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可以直接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對所有者來說可能並不是很重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資金需求的擴張,企業逐步改變所有權結構,很多企業發展成為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大型公司將擁有成千上萬股東,為數眾多的股東不再可能直接行使企業管理職權,會計信息成為他們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主要信息來源。於是通過正式公布的會計報表向廣大股東、彙報經營管理情況,就變得非常必要了。廣大股東必須依據企業會計報表做出投資或撤資決策。特別是隨著作為股權交易場所的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成為現有股東和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