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有道理,刁難擺布,使他絕望。"吩咐傳見,門公轉達,黃葉氏躬身趨進,見了蔭芝口稱 :"老爺,妾身叩安。"遂即 跪下。蔭芝並不回禮,吩咐 :"起來。"葉氏起身旁立。葉蔭 芝問道 :"你到此何事?快快講來。"葉氏安人強作歡顏,低 聲說道 :"妾身到府並無別事,隻為叔子黃顯國與老爺借銀三 百兩應用,將我田畝作按,寫立揭數為憑,妾身母子實屬不知。
前者老爺搶割田禾,以致兩相嗔論,迨後詢悉情由,始知夫弟不良,存心陷害。第屬在本家,理當代為調停,以全親親之誼。
妾身現備揭數三百兩奉還,懇乞老爺將此揭約交還妾身,抑或當麵塗銷,以杜後來爭端,兩安無事,尊意以為何如?"蔭芝聞言,微微冷笑:"你這老人說那裏話來,黃顯國當日與我借銀,你並非經手,何得遽行贖取揭約,諺雲:捉豬問地腳,斟酒問提壺。必須黃顯國親身到來,方能交還揭數。"葉氏道:"老爺所說甚是,妾身也曾命子前往觀中找尋顯國,據雲,久 已外出雲遊,不知方向,未曉何時才得顯國歸來,故此妾身備銀代為取贖,乞老爺原諒。"蔭芝說 :"不必多言,且俟顯國 回來再作區處。"葉氏心中著急,再四懇求。蔭芝罵道 :"你 這婦人不知好歹,我老實對你說明,當日顯國按田書明三個月為限,如今過期已久,設使顯國回來,亦不能收贖了。快些回去,不必在此嘵嘵辨舌,惹我生氣。"吩咐 :"與我推出。" 一眾家人齊齊動手,推推擁擁,意把葉氏拉扯出門。安人葉氏不勝悲怨,隻得攜仆回身。歸到家中,兒子、媳婦齊齊伺接,坐下,丫環奉茶,飲罷,成通開口叫句 :"母親,此事蔭芝如 何分說。"安人歎了一聲 :"事不諧矣!我到葉家,見了蔭芝 這個奸強,躬身下禮,用言委婉哀求。他說顯國借銀按田並非你母經手,何得向他取贖揭數?必要等待顯國回來方能了局等語。後來我又再四相懇,他便說此項田畝你叔當日書明以三個月為限,如今限期已過,斷斷不能取回。毋庸多講,拍案大怒,吩咐家人將我扯出門外,正係有口不能分說,隻得忍氣回來。"話完喉頭哽咽,淚落紛紛。成通聞言,咬牙切齒,大叫一聲:"蒼天在上,我黃成通被葉蔭芝如此欺淩,何不垂憐,與我作主?"登時怒氣填胸,一跤氣倒在地,其母與妻連忙擁扶,吩咐丫環快煎羌湯灌救。抖了多時,始得蘇醒。安人葉氏叫句:"我兒毋須這般傷感,且待你叔顯國回來,自然水落石出,如今且自由他,禍福憑其所。黃成通平日事母極孝,誠恐有拂就心,隻得回頭作喜,叫聲 :"母親,孩兒不過一時之氣,從 今以後,再勿以此介懷。母親今日賢勞,可請早為安歇。"葉氏安人點頭稱是,舉步回房,成通夫婦也亦轉歸內室。陳氏勸慰丈夫一番,就即登床而臥。這也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