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攜手共相依 204.未嚐有何意(下)(1 / 2)

璟真的身體就這麼安養著足足養了好幾個月,等到奉禦確定璟真的身體的身體狀況已經好轉到可以上朝聽政的地步伏鸞才放下心來。適逢八月十五中秋節,伏鸞便下令今年的中秋節要大辦一場,以慶祝璟真身體好轉。

此時宮裏的情形又發生了些許的變化,早在年初璟真就下旨充實後宮,經過各地認真挑選的嬪妃便在七月裏進宮了。可是進宮之後璟真也完全沒有要臨幸她們的意思,就連皇後的麵她們還都沒見過。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可以得見龍顏的機會,自然是不會放過了。

而新晉的這十位嬪妃卯著勁要一鳴驚人,而那些尚還年輕卻沒有子嗣的嬪妃自然也跟著著急,她們也不想讓新人將自己的風頭都給遮下去,於是也都暗自努力想要到時候一飛衝天。

有皇子的妃嬪自然也同樣不甘示弱,也都想著該如何讓璟真的目光更多的落在自己還有孩子的身上。

中秋宴會的事情還是由蔣佩珊和葉玉拂處理,到了如今她們二人也隻是坐在那裏動動嘴皮子就是了,蔣佩珊還笑言勞碌了這麼多年竟然還能有支使旁人的時候。

“咱們陛下從當王爺的時候就好簡素,就算後來當了皇帝也是如此,這番大動幹戈倒是少見,總算是能讓咱們這些憋悶慣得能看看熱鬧了。”未央宮裏蔣佩珊翻著各色的冊子看著裏麵有些從未聽過的名目,掌不住對伏鸞笑著說道,“不過娘娘和葉妹妹以前都浸潤富貴,這些玩意想必也見多了,不像我什麼都不知道了。”

“姐姐說笑了,當年父親總是帶著母親還有孩子征戰在外,本宮對這些也不算了解。估計也就是咱們葉貴妃,多少能了解些這樣的事情。”伏鸞說著話往葉玉拂那邊看去,發覺葉玉拂自顧自的有些出神。伏鸞也沒再說話,隻低頭看著賬目不提。

這陣子葉玉拂總是有些心不在焉,伏鸞和蔣佩珊隻當她最近又勞累便也不曾理會。卻無法知道,葉玉拂這反常的表現隻是因為一個人。

這一次中秋宴會,除了一直從上京城沒離開的魏王之外,其餘的幾位異姓王也會入京朝覲,如今已經紛紛到了上京城。這裏麵就包括當年的江夏王世子,如今的江夏王李堯。

時隔十三年,她和李堯終於又要再相見了。當年自己被選為良家子準備前往長安王府的時候,原本經常來葉府做客的王世子突然就不出現了,隻在自己即將離開的時候托人送來了一條羊脂玉做成的項鏈和一方局絹帕。那條項鏈觸手溫潤,後來葉玉拂加了些配飾後便一直戴在脖頸上,而絹帕上的字清晰而又明了,讓她今時今日也無法忘懷。

蔣佩珊曾經私下裏問過自己,看著帝後二人每天笑語盈盈的樣子難道從來都不會難過嗎?自己隻是笑笑不說話,蔣佩珊還以為自己是不好意思說出來。可她永遠都不會告訴蔣佩珊,她對璟真永遠都是對主君仰望而非對夫君的傾慕,更何況從一開始,她的心裏就一直住著另外一個人。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她嘴裏喃喃的念了出來,話一出口才發現伏鸞和蔣佩珊都抬起了頭,笑吟吟的看向了她。

“昨兒子逸也不知道從哪兒知道了這句詩就跑過來問我,還要問我又沒有什麼蕭郎,可把我給笑壞了,這孩子整天腦子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葉玉拂隨口找了個理由搪塞道。

“這話可不能讓孩子亂說,這要是傳到那些有心之人的耳朵裏可就是你的不是了。”蔣佩珊連忙說道,“子堯和子信小時候我可不敢給他們看這些,要是順嘴說錯了話,可就該讓人抓把柄了。”

幾個人說說笑笑了一會兒,葉玉拂又說自己身子不太舒服便先行離開了未央宮。從未央宮到長樂宮的距離不算太遠,中間有過幾條無人經過的甬道便是了。

轉過未央宮走上甬道的時候,葉玉拂突然楞在那兒,因為她看見甬道的盡頭站著一個人正端著那抹熟悉的笑容看著自己。

“李......堯?”她試探性的喊了一聲,下一刻她轉頭向四周看去,看見周圍無人這才放下心來。這一會兒功夫,李堯已經走到了她的麵前。身上的服製雖然已經有了變化,但依舊是他最喜歡的天青色。

“一別十餘載,玉娘可還安好?”李堯的聲音還是熟悉的溫和,讓葉玉拂不由心口顫動了一下。

“玉娘無恙,不知郎君如何......”見葉玉拂要和李堯說話,素問心知不妥但也無可奈何,隻好是讓旁邊的兩個小丫頭趕緊去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