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塵市,坐落在邊陲的小城。這個城市,安靜整潔,氣候溫和,植被繁盛。每年一到夏季,便遊人如織,很多人都喜歡到這裏避暑,浮塵市的夏天,再舒適不過,在有陽光的日子裏,整個城市都飄散著微微的風,天上的白雲卷成一串串的棉花糖,嬉笑著遊蕩在樹叢間。
浮塵市最有名的是這裏的植被,豐富,新品種層出不窮。整個城市,到處都是私營的花圃,很多人還兼營著農家樂生意。浮塵市著名的小吃,也多是玫瑰餅,桂花糕之類的東西。每個到浮塵市的人,幾乎都會買一些盆栽回去,久而久之,甚至產生了到浮塵市不買花便等於沒去過之類的說法。
也許是因為浮塵市隨處可見的植物,以及數不清的花圃,這個城市的空氣中,總是有一股屬於植物的獨特氣息,透著淡淡的甜蜜。也正是因為如此,浮塵市有許多養蜂人,浮塵市的蜜糖也是許多人的心頭愛。許多花圃都與養蜂人合作,或者是自己學著養蜂,到了蜂蜜出產的季節,整個城市都迷籠罩在甜香的空氣中。
浮塵市有許多小有名氣的花圃,、最出名的是花家所經營的,據說花家世代都靠著種花為生,出產的花品種多樣,質量,品相也是非常好的。每到夏季,花家的生意便好得不得了,從早到晚,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就算是平常,特意到花家買植物的也有許多。幾乎每一個到浮塵市的遊客都會到花家園子走一趟,尋找自己喜歡的植物。
花家培育出的植物,常常讓人驚歎不已。除卻常規的品種,花家每個季度都會推出一至五種新品,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很多人都覺得花家神秘,但是花家的人說了,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花家的子孫,從娘胎裏出來之後就開始學著種花,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也就理所當然了。許多人都覺得這理由站不住腳,但是花家的追隨者的數量可比這許多人還多上許多的,所以懷疑的聲音也就淹沒在浮塵市透著甜香的空氣中了。
花家宅子坐落在浮塵市郊區,距離市區有十來分鍾的車程。旁邊是一座叫紅荷公園的濕地公園,沾著紅荷公園的光,公交站牌就立在花家宅子不遠的地方,這不僅方便了花家自己,更方便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花家宅子內,許多人都擠在前廳挑選著中意的植物。一名臉蛋圓圓,皮膚白裏透紅,眼睛水靈,約莫15,6歲的小姑娘熱情的招呼著客人。忙上忙下,跑來跑去,像一隻小猴子,模樣可愛極了。她便是花家二女兒,年方二八的花燦燦。結賬的地方站著一名瓜子臉,臉色紅潤,眼睛彎彎,看起來總像是在笑的女孩,她正忙著為挑選好植物的客人結賬,神色嚴肅,認真極了。這便是花家大女兒,18歲的花依依。有些客人不滿意前廳擺放著的植物,便有人將他們帶到花圃直接挑選,帶客人進去挑選的人是花媽媽,她對客人的態度很是溫柔,盡量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很多人對這位花夫人的評價也是頗高。花媽媽真名叫做葉婉,人如其名,溫婉善良,花依依跟她很像,至少外表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溫柔大方,安靜沉穩。此時,花爸爸花淩正在裏屋對著一株植物發呆,他雙手捧著那株植物,閉著眼睛,一動不動的坐著,似乎是在學著老僧入定。過了片刻,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植物慢慢的改變了形狀,根部長出了層層疊疊的須,頂部憑空出現了一朵米白色的小花,大小如含笑花,長的卻像芙蓉,層層疊疊,透出幽幽的香味。
花淩胡亂擦幹額頭上的汗珠,獻寶似的捧著手上的花兒便出去了。一見到正在為客人講解的葉婉便大聲笑道“碗碗,快過來!”
一聽到花淩的聲音,葉婉便有些歉意的拋開身旁的客人,快步向花淩所在的地方跑去“怎麼了?”葉婉急切的問道。
花淩連忙將手中的成果拿給葉婉看:“水中植物,隻要有水就可以活著,不需要其它東西!”言語間滿是興奮。
聽到花淩的話語的客人紛紛圍了過來。
“這叫什麼名字。”有人問。
花淩微微皺眉:“恩,我還沒想好。”
人群頓時興奮了,紛紛叫嚷著要給花淩的新品種起名。於是花淩示意葉婉拿出了一個筆記本。
“大家把想到的名字寫在這個本子上吧。我把它掛門口去。”說著,花淩便拿著筆記本掛門口去了。每次花家幾口人不能為植物想出好名字時,便采用這種方式獲取名字。這不,筆記本剛一掛上,就湊了一個黑黑的腦袋過來,搶著寫名字意見。
趁著客人認真搶寫名字機會時,花淩急忙拉著葉婉找花瓶去了。因為新培育處得植物需要在水中才能養活,所以花淩趕緊找了個大碗盛了水將植物放進去。一直凡在碗裏不是常法,花淩又想起儲藏室裏還有前段時間定製的幾箱花瓶,便找葉婉陪著一起去拿了。
儲藏室的角落裏堆著亮相花瓶,白底青紋的瓷質花瓶以及玻璃花瓶各一箱。花淩拿出瓷質花瓶看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什麼似的,忙問葉婉:“碗碗,爸爸過世前是不是留了一對花瓶給我們?”
葉婉略略一想,似乎是有那麼件事,於是連忙點頭。
“那你記得放在哪兒嗎?”花淩問道。
葉婉微微一愣:“你居然忘了,那你都忘了我怎麼還會記得!!”
花淩尷尬的笑笑,動手找了起來。葉婉則拿了一個花瓶裝了水將新育的植物放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