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輯 〉 不過保險的人生
文 / 成小晟
她原本是一個幸運的女孩,中學時代就開始在電視台客串主持人,當時16歲的她是眾人心目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新星。
畢業後,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中她成了山東濟南電視台的一名固定的主持人。幾年的主持人生涯給她帶來了人前的風光和體麵的收入,按說她應該很自足。可當有一天,她如平常一樣在做主持前的化妝時,突然心裏一驚,仿佛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未來四五十歲的樣子。她想,如果按部就班地一直繼續做下去,也許自己會有一天成為主任或者製片人,但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日子讓她莫名的沮喪。
她想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過一種讓自己不能預見的生活,於是,她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遞交了辭呈。台長很器重她,就試圖挽留,當時正好台裏的副台長發生了車禍,台裏報銷了他所有的一切,各個方麵都照顧得很好。台長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一個女孩子單身去北京闖蕩,人生地不熟,被車撞了都沒人知道!你要仔細想想再作決定。倔強的她想都沒想就婉拒了台長的規勸,毅然決然地辭職了。
憑借自己的工作經驗,來到北京的她做了一段時間的場外主持人,在這期間,她喜歡上了紀錄片的拍攝。之後,她又幸運地加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生活空間》欄目組,做了一名紀錄片導演。從台前轉向幕後,這是一份全新的挑戰,可她做得風生水起。1996年,23歲的她拍攝的紀錄片《姐姐》獲得了中國紀錄片協會大獎。此後,她執導的紀錄片《守望》和《光榮與夢想》分別榮獲東方時空金獎和中國紀錄片大賽金獎。這些接踵而至的獎項讓她的紀錄片事業達到了頂峰,很多人以為她應該滿足了,可這時的她反而又產生了離開的念頭。因為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她越來越多地發現紀錄片的拍攝在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別人的隱私,或多或少地幹涉了被記錄人的生活。她想,能不能換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由於平時喜歡寫小說,後來覺得小說不過癮,就轉而把自己的小說改成劇本。劇本要被眾人知道就必須有人把它拍成電影。她又開始琢磨,與其苦苦找別人來拍,不如自己親力親為更能表達。於是,她又一次鋌而走險果斷辭職。
2000年,她信心滿滿地開始籌劃自己第一部紀實風格的故事長片《今年夏天》。拍電影要找投資,26歲的她帶著劇本和預算開始到處找人投資,雖然之前有過多部作品,可在旁人的眼裏,紀錄片和電影完全不是一回事,隔行如隔山,誰也不相信她能成功拍攝出一部電影來。再加上她年紀輕個頭嬌小,沒人會把印象中彪悍的電影導演與眼前的她聯係到一起去。為了不讓投資泡湯,她把預算控製在40萬,可即使這樣,她還是一次又一次遭遇拒絕。她說,那時每次抱著期望去約談,可實際上每次都隻是去喝個咖啡了事,因為沒有人願意給她出資。
她是一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即便撞上了南牆,轉回身她還會找把鍁子再去一點點鏟。實在鏟不動了,她想到了自己的房子。為了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她在快速的時間內把自己的房子低價賣了,錢不夠,她又到處籌借。資金最終完成了,可賣掉房子的她無家可歸了。媽媽很心疼她,問她房子買了以後住哪?她想都沒想直接說,住劇組唄!那電影拍完了呢?媽媽又問。她仿佛一點也不擔心,說,還有兩個月呢?到時間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