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丁寶成長書架+私房書單100種(3 / 3)

■■這本書中,作者不僅向孩子們展現了獨立生活的不易,同時,更獨自麵對生活的時候,比困難的生活更不容易麵對的事情,那就是孤獨。第一次獨立生活的小皮斯凱用它的樂觀態度,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而且,也用它開放而真誠的心態,得到了第一個朋友。繪本末頁,作者還特別注明:親愛的小朋友,喂磨碎的鳥食其實比白糖好。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啟發:告訴孩子,朋友之間,要維護持久的友誼,就要注重相互的尊重、溝通和了解。

■■50.《一園青菜成了精》,編自北方童謠,周翔 繪,明天出版社。

■■與《一園青菜成了精》類似的童謠還有很多,大意都是各種蔬菜分成兩派相互爭鬥的故事,非常有趣。再配上這樣誇張有趣的圖畫,孩子都會很喜歡的。

■■我更喜歡讓丁丁讀這些有趣的傳統童謠,而並不強求他背誦古詩詞。因為我覺得這些傳統童謠中充滿趣味和想象,非常符合小孩子的心態,而又是用生動幽默的民間語言編寫而成,對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來說,其實是要好於古詩詞的。特別是在孩子比較小的階段,傳統童謠更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讀這本繪本,可以帶著孩子背誦,同時更要引導孩子發現那些生動有趣的描寫其實是基於各種蔬菜的生物特點的。不妨在熟悉了繪本內容之後,帶著孩子到市場上去,對應書中的描寫認真觀察書中提到的各種蔬菜,還可以把觀察到的東西畫下來。

■■51.《鯨魚》,“日”五味太郎 文圖,餘治瑩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隻候鳥飛在天上,大喊著“鯨魚”!可是,想要抓到鯨魚的村裏人,在湖裏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鯨魚,久而久之,他們開始抱怨候鳥欺騙了他們,可是,一個小孩子讓候鳥帶著她去看鯨魚,候鳥把她帶到天上,小女孩終於看到了鯨魚:整個湖的形狀就是一條鯨魚,而一戶人家壞了的水管噴上來的水正像是鯨魚噴出來的水!候鳥沒有騙人。

■■我帶著丁丁讀這本書,丁丁看到後半本的時候,其實已經意識到了整個湖就是鯨魚,因為他已經認出了其中一幅圖是鯨魚的尾巴的形狀。關於這本書,我想應該引導孩子體會的不是村民看不到“鯨魚”的全貌,而是他們“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更應該引導孩子想想:為什麼都是村裏的人,那麼多人無法看到全貌,而小女孩卻看到了?孩子當然能夠很輕鬆地說出,因為她隨著候鳥上天看到了全貌。這其實就是關鍵:村人都是想著“抓到”鯨魚,所以沒有人去考慮候鳥怎樣看到了鯨魚。而小女孩沒有抓到鯨魚的野心,她隻是想“看到”鯨魚。這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問題。

■■52.《荷花鎮的早市》,周翔 作,21世紀出版社。

■■這是一本風格質樸但藝術精美的風俗畫作品,從一個孩子的角度把江南水鄉的美好和淳樸都描繪了出來。我原以為喜歡冒險故事的丁丁可能不會對這本繪本非常感興趣,但結果發現丁丁挺喜歡這本繪本的。他喜歡畫麵中的那種熱鬧,那種人間氣象。這是一個熱愛生活的5歲孩子的直覺,我非常欣慰。

■■這本以作者生活為基礎的作品,充滿著豐富、詳實而又有趣的細節。我們可以為孩子收藏這樣一本繪本,有興致的時候就拿出來,隨便翻翻,隨便找一個小小的細節去感受一番,用一種隨風潤物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那種優美之中。

■■53.《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美”謝斯卡 文,“美”史密斯 圖,方素珍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以一個老囚犯——那隻意欲吃掉三隻小豬的大狼——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三隻小豬》版本的故事。在這個版本中,大狼原來對小豬的垂涎成了幾次無奈的過失,從而呈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其實,看過之後,我們會知道“真相”究竟是什麼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

■■書中內容,也隻是大狼的訴說,而缺乏旁證。所以說,這個故事的關鍵不在於真相是什麼,而在於引導孩子多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事物。另外,就是提醒一下:這本書一定要在孩子熟悉原版的《三隻小豬》之後,效果會更好。

■■54.《小莉的中秋節》,李億培 文,孫淇 譯,21世紀出版社。

■■這是一本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展現韓國人過中秋節的氣氛、風俗和風土人情的書,可以和中國此類的書對照著給孩子看。我給丁丁看這本書的時候,還特意介紹了一點韓國對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之重視,甚至於在一些傳統節日上要和我們中國爭源頭的情況。我是想讓孩子從小能夠意識到要珍惜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不過說實在的,如今的中國人對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珍視程度,確實有所衰落,以至於很多節日隻剩下了吃吃喝喝與朋友K歌。

■■我們做家長的,不妨以這些繪本為契機,和孩子一起創造機會,共同體驗其中的傳統習俗之美。

■■55.《看!各種角度看名畫》,“英”沃爾夫 著,陳貺怡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通過不同角度——向上、向下、向外、向後、直盯著看等等,把孩子帶進世界著名美術作品的世界中。我想,這本書會改變某種偏見:小孩子看不懂那些世界名畫。其實孩子的好奇心是沒有界限的,倒是成年人對藝術作品的拒斥漸漸暗示了孩子。這本書是丁丁最喜歡的圖畫書之一,而且更有趣的是,丁丁還曾經對書中抽象大師康定斯基的繪畫內容進行命名,用語言把抽象的東西賦予具象的表達。這讓我感到,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對藝術更加心有靈犀。

■■56.《雪花人》,“美”馬丁(Martin,J。B。)文,“美”阿紮裏安(Azarian,M。)圖,柯倩華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是根據威利·班特利的真實故事編寫的。威利·班特利很喜愛雪花,父母送他一台顯微照相機,他就想出各種方法把看到的雪花拍下來,他執著到為了拍攝雪花而感染肺炎付出生命的代價。最終,他從一個農民變成一個雪花的專家,拍攝的雪花照片廣泛用於科學研究、藝術創作和教學使用等。因此,人們稱他為“雪花人”。這本書有兩條線,一條是故事線索,另一條是紀實線索。因此,可以為孩子把這本書講兩次,從不同角度感受同一個主人公。

■■57.《母雞蘿絲去散步》,“美”哈群斯 編繪,上誼出版部 譯,明天出版社。

■■這本書其實有看似關聯但沒有交集的兩個故事線索:一個是散步的母雞,一個是想要吃雞的狐狸。母雞淡定的散步姿態和狐狸一連串的倒黴遭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對孩子來說很有樂趣。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和丁丁分別講述母雞和狐狸的故事。當然,其實故事的主題還是在狐狸那裏。因此,我們不妨先給孩子講一遍,算是示範,然後再調換角色,由孩子講述狐狸的故事,孩子會有意無意模仿大人的講述,也是一種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

■■58.《武士與龍》,“美”狄波拉 編繪,柯倩華 譯,明天出版社。

■■一條注定戰勝不了武士的龍和一個注定戰勝不了龍的武士,盡管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刻苦的訓練,他們最終還是把決鬥搞得惹人發笑。這是因為他們笨嗎?當然不是,隻因為他們都是善良的,幹不了這種打打殺殺的事情。在圖書館管理員的指點下,他們發現,對他們來說,合作比對抗更加精彩。和孩子看這本繪本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武士與龍在不同的情況下表情、動作、特別是眼神的變化,並體會這種變化的原因。

■■59.《聰明的變色龍》,“英”海蒂斯 文,“英”肯納韋 繪,南海出版社。

■■一隻夾在老虎和鱷魚之間的弱小的變色龍,用自己的智慧,讓兩個大家夥自相爭鬥起來而渾然不覺,這難道不是非常有趣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民間故事那種智慧、有趣的特點,加上富於夏天氣息的畫麵,孩子都會喜歡這本繪本的。

■■看完這本繪本,我想應該引導孩子考慮的是:真正從力量上控製住了老虎和鱷魚的,當然不是弱小的變色龍,而是他們自己。而變色龍擁有的是更強大的東西——智慧。

■■60.《貓和老鼠》(係列),“美”漢納·巴伯拉 繪,陸元昶 譯,譯林出版社。

■■《貓和老鼠》當然是用不著做介紹的,這也是丁丁最喜歡的漫畫作品之一,這套書可能是最不需要我建議丁丁,他自己就會主動去看的書之一。我不讚成孩子隻看這種鬧劇風格的漫畫,但也不可或缺。特別是其中對人物動作的誇張想象以及那些簡單有趣的情節,是東方式的童書作品中不多見的,而這正和孩子好動、有活力的特點相吻合。

■■對《貓和老鼠》,人們容易形成一種同情弱者的傾向,但其實不少故事不在理的一方並不一定是湯姆貓,但作者往往還是會讓湯姆落敗出醜。這種時候,家長應注意區分,不能毫無原則地站在小老鼠傑裏和特菲一邊。

■■61.《父與子》“德”埃·奧·卜勞恩 著,洪佩奇 編譯,譯林出版社。

■■埃·奧·卜勞恩,這位死在法西斯手中的德國漫畫家,在他享譽世界的漫畫作品《父與子》中所展現的是最真切的生活細節,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

■■書中的父親,像很多父親一樣和兒子玩鬧起來會忘記大人的矜持,但也會猴急地訓斥孩子甚至打孩子的屁股。但那份深深的父愛能透過簡潔的畫麵傳遞到我們心中。

■■我和丁丁很喜歡這本書,經常會翻閱。我們還曾經把自己帶進故事的情境中,扮作書中的父子按照畫麵的內容把故事表演出來,在有趣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加深了父子間的感情。

■■62.《馬醫生》,“英”黛安娜·金普頓 文,加裏·帕森斯 圖,金波 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對於剛搬到小鎮的馬醫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不是不給除了馬之外的動物看病,而是如何突破自己心中的陌生感,盡快融入新的生活環境中。

■■這本書對一兩歲的孩子來說也不困難,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也具有吸引力。丁丁是在5歲的時候看到這本書的,照樣喜歡。而且,這本出自兒童文學名家金波翻譯的作品,語言上有其特有的兒歌韻味,朗朗上口,丁丁聽了幾遍,就很熟悉了。跟著丁媽和丁媽同事吃飯的時候,等著上菜的功夫,無事可做還幾乎背著講了一遍呢。

■■這套書屬於外研社的“聰明豆”繪本係列,這個係列的其他作品也都不錯,值得給孩子看。

■■63.《老鼠娶新娘》,張玲玲 文,劉宗慧 圖,21世紀出版社。

■■以老鼠娶親為題材的,有很多不同內容、不同體裁的作品。千百年來,這種在家家戶戶幾乎都能看到的小動物,也成為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而時代發展,人們住進了高樓大廈,家裏邊不大會有老鼠生存的空間了。隨著老鼠消失的,也有傳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從這個意義看,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果僅僅是講完一遍故事就算完事了,那就太可惜了,枉費了作者的一翻苦心。書中對傳統鄉土生活細致入微的刻畫,實在是值得我們帶著孩子好好去細細地發現、細細地感受,讓我們和孩子久住城市的心靈也接一接地氣。

■■64.《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法”蒂皮·德格雷 著,黃天源 譯,雲南教育出版社。

■■這本書是這個叫作蒂皮的小女孩跟隨做野外攝影師的父母在非洲的生活記錄,文字應該是由她口述、家長整理的,而照片則是爸爸媽媽給她拍的。

■■那一張張充滿純真野趣的畫麵,和我們所熟悉的生活完全不同。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讓孩子看到:動物不是隻有關在籠子裏的那些,世界也不隻是我們生活的這種矗立鋼筋混凝土森林的城市。我陪丁丁看這本書的時候,讓他選出他喜歡的畫麵,他選出來後,用了“勢氣”“瀟灑”之類的詞語來形容,這種感覺,是城市裏孩子的玩法所不具備的吧。

■■65.《丁丁曆險記》(係列),“比”埃爾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我給兒子起小名“丁丁”,除了因為他是丁亥年出生外,另一個原因當然就是這套風靡世界的漫畫書。我小的時候看的還是那種編排成中國的小人書格局的版本,哪像現在的丁丁,可以看到這麼漂亮的大開本。如今,這套書不妨從《獨角獸號的秘密》和《紅色拉克姆的寶藏》看起,因為已經有斯皮爾伯格根據這兩本書拍攝的電影,看過書後,再看看電影,孩子一定會很喜歡的。另外,以中國為背景的《藍蓮花》和《丁丁在西藏》也可以連起來讀,很有趣。

■■有一次丁丁看到科教片中介紹雪山野人,馬上就想到:《丁丁在西藏》中也有這樣的雪人呢。

■■66.《三毛流浪記》,(彩色版)張樂平,譯林出版社。

■■丁丁兩歲多的時候,我在一個冬季的下午和他一起看這本書,一個下午就把它看完了。那麼小的孩子,能用那麼長的時間,和我看完這本書,我當時覺得挺驚訝的。同時,也可以看出,經典就是經典,哪怕是一個隻有兩歲的孩子,也會被它吸引,盡管無法完全理解書中的內容,書中的生活是現在的孩子所不熟悉、甚至不能理解的,但有些共同的東西——諸如親情、友情、善良等等,則是相通的。

■■後來丁丁上小學了,還是很喜歡“三毛”係列。有一回早上上學,出門前的幾分鍾裏,正在刷碗的我發現丁丁悄無聲息,悄悄過去一看,丁丁正在看《三毛從軍記》呢。

■■67.《動物狂歡節》,“奧地利”馬科·希姆薩 文,“奧地利”多麗絲·埃辛伯格 圖,李小紅 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動物狂歡節》是法國浪漫主義時期著名音樂家聖桑的遊戲之作,其中不僅用聲音對多種動物進行了模仿,還穿插了其他作曲家的不少作品。因此,這套作品除了《天鵝》外,其他的部分作者生前不允許在公開場合表演。

■■這套作品所具有的模仿和幽默的特點,對引導孩子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具有很好的作用,再配上這樣一本繪製精美有趣的繪本,更能夠獲得孩子的青睞。我和丁丁看這本書、聽這本書所配的CD時,小家夥興奮地隨著音樂中描繪的動物做出各種模仿的動作,非常高興。

■■68.《胡桃夾子》,“奧地利”蘇珊·漢默勒 文,“奧地利”彼得·弗裏德 圖,李小紅 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本書和上一本《動物狂歡節》同屬於一個係列。買回《動物狂歡節》後,我看丁丁挺喜歡,就讓他根據書後其他分冊的封麵圖片選擇出他想要的。丁丁指定要這本《胡桃夾子》。我想這與此前陪他讀過另一本同名繪本是有關係的。

■■陪孩子讀這套繪本、聽所配的音樂CD,家長盡量自己先聽先看很重要,重點是把音樂和文字描述的內容對應起來,才能在陪孩子聽、讀的時候,讓孩子盡快感受到樂趣。

■■69.《警官巴克爾和警犬葛芮雅》,“美”佩吉·拉特曼 著,阿甲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個熱心於向公眾宣傳安全提示的警官,卻得不到熱烈的反應,直到有了一條在他身後配合他宣講的安全提示做出各種搞怪動作的警犬,才終於火了。

■■但當警官發現人們其實是喜歡看他的警犬時,他很失落,拒絕了安全提示宣講的邀請。而沒有警官在身邊的警犬,在台上什麼也做不了。就在這一天,發生了安全事故……

■■這是一部關於人與動物的友情故事,有趣又動人。同時,封麵、封底內頁那一幅幅由警犬展示的安全提示,也是我們向孩子滲透安全意識的很好的材料。

■■陪丁丁讀這本書的時候,小家夥就讓我一條一條念那些安全提示,如果沒有這本繪本,恐怕他是聽不進去的。

■■70.《虎姑婆》,王家珍 著,汕頭大學出版社。

■■虎姑婆的故事在台灣流傳很廣,有很多版本。我陪著丁丁讀這本書的時候,丁丁對後半部分小女孩使用鼠精給她的三個錦囊打敗虎姑婆的情節比較感興趣。這也說明民間故事中這類具有固定模式的情節本身有一種吸引力。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喜歡給丁丁讀真正的民間歌謠和民間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一些民間文學特有的模式、技法、趣味,往往是作家寫不出來的。這本繪本的工筆繪畫非常精到,畫麵中的虎姑婆雖然被打敗了,但卻自有一番威風。

■■71.《七隻瞎老鼠》,“美”楊誌成 著,王林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

■■美國華裔繪本大家楊誌成的作品在畫麵的創意上往往有獨到之處。比如這本《七隻瞎老鼠》,黑黑的底色彩加上色的剪影式老鼠,表現他們生活在黑暗中的特點。就憑這一點,也能夠吸引孩子。這本書的故事則改編自著名的《盲人摸象》,把人變成老鼠,再用這樣有趣的畫麵表現出來,比直接講《盲人摸象》故事要更符合孩子的心態。讀這個故事,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摸各種東西,看看摸到的和看到的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從而更深地理解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72.《頑皮公主不出嫁》,(英)芭貝·柯爾 文圖,南海出版社。

■■《頑皮公主不出嫁》中,頑皮公主不願出嫁,因此用各種奇怪的難題嚇退了各路來求婚的王子,最後一個能完成她提出的各種不可能的任務的王子,也沒有贏得她的芳心,而是被她變成了蛤蟆。

■■73.《頑皮公主萬萬歲》,(英)芭貝·柯爾 文圖,漪然 譯,南海出版社。

■■《頑皮公主萬萬歲》中,公主要訂購“漢堡包”,而電話中對方聽成了“好寶寶”,於是頑皮公主就有了一個力大無窮、讓人頭疼的寶寶。這個寶寶被圖謀不軌的舅舅和被頑皮公主變成蛤蟆的王子聯合起來綁架後,頑皮公主發動她所有的龍,救出寶寶,並且也找到了管住寶寶的方法。

■■這兩本繪本講述的是公主故事,卻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公主形象。《不出嫁》對做著公主王子夢的小女孩是一種很好的啟示:女孩也要有獨立的人格和生活。《萬萬歲》中熱鬧火爆的故事,則更能引起男孩的興趣。

■■74.《進城》,林秀穗 著,廖健宏 繪,明天出版社。

■■這本繪本的故事的原型是著名的中古寓言《抬驢》,早就有過非常成功的動畫片。而這本由夫妻合作的繪本之作創意很有特點,故事中一路上發表看法的人們,不再是沒有名氣的“群眾演員”,而成了“著名人物”:孫悟空、林黛玉、張飛、武鬆、八仙……這當然是這本繪本最大的亮點,但給孩子讀的時候,處理不好也可能顯示不出這一創意的特點。因此,我建議在給孩子看這本繪本前,其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先給孩子講過,並且讓孩子對相關的人物形象有個大概的了解。這樣的話,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才會有一種如逢故人的感覺。不然,邊講故事邊介紹那些人物,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接受起來效果不好,一來是故事經常要被打斷,二來是容易形成比較亂的印象。

■■75.《皮卡西隨身繪本》(第一季),西蒙納·南丁斯邁爾等 著,安娜·蘇斯等 繪,李曉暘等 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皮卡西”是德國圖書出版人卡爾森創始於1954年的漫畫人物,後來成為在世界範圍都頗有影響的童書品牌。與其他童書不同,“皮卡西”的特點是小,10厘米見方,小孩子拿在手中很方便,也很容易攜帶,真的能做到“隨身”。

■■每輯6個係列48本,非常過癮,可以讓孩子看個痛快。我給丁丁買回來的是第一輯。像大多數男孩一樣,丁丁非常喜歡其中的“海盜寶盒”係列和“我的第一次”係列。我們帶著丁丁外出的時候,經常會從這套便攜的書中挑出幾本,隨時翻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文字故事類

■■1.《大頭魚在雨天和晴天》,王一梅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兒童文學作家王一梅的作品集,我當時在圖書館看到,借回來給丁丁讀了幾個晚上,短篇故事大部分讀完了,較長的讀完了《糊塗豬》。如果是給較小的孩子讀其中的作品,我建議還是找來那種繪本版的來讀,一個故事一本,字少圖多,孩子會更喜歡。為這樣可愛的故事多花點錢,我覺得也是值得的。

■■這些故事有童趣,但也不乏深刻的主題和做人的道理。但可貴的是,故事中沒有像一些男性兒童作家那樣,對成人世界直接揭示和批判,而能夠把深刻的洞察始終包裹在可愛的、柔柔的兒童故事當中。比如《貓的演說》中,其實透著對冷漠的人際關係和危險的現實生活的質疑,但故事中這個背景是模糊的,我們感受到的隻是貓與狗無言的友情。《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把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主題講得多麼可愛有趣啊。

■■2.《愛上讀書的妖怪》,“韓”李相培 著,白明植 繪,田誌雲 譯,新蕾出版社。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由錢櫃變成的櫃子精,發黴的錢味兒是它的最愛。在和其他兩個妖怪——筆記本精和掃帚精尋找安家之地時,遇到了一位學者,為了和學者爭得“風水寶地”,它們接受學者的挑戰,去為一副對聯找到下聯。

■■最後,它們雖然沒有贏過學者,卻愛上了讀書。而得到風水寶地的學者,建起了一個“妖怪圖書館”。在有趣的故事中,帶著孩子體會書的樂趣和魅力,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3-4.《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係列),“英”J。K。羅琳,人民文學出版社。

■■在前文中我曾經講到過,我給丁丁讀這兩本書是在他3歲的時候,4歲前就讀完了第二本。但他全聽懂了嗎?其實未必。在當時,是讀書這個行為,而不是書本身吸引孩子。4歲之後,我也試著開始讀《阿茲卡班的囚徒》,小家夥就坐不住了。而且,由於其已經超越了一般童話特點,具有了魔幻題材作品那種陰暗感,對比較小的孩子來說是不太適合的。所以,雖然把這兩本書列在這裏,而且,我也像全球億萬青少年一樣喜歡“哈利·波特”係列,但是我要強調:給孩子讀這套書要考慮一下。不過,截取一些片段讀給孩子還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第一次上飛天掃帚課、魁地奇比賽場景等等。

■■5.《包蕾作品選》,包蕾 著,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我小時候的書現在還在身邊的不多了,這本《包蕾作品選》是我一直珍藏著的。如今,很多孩子以及年輕的爸爸媽媽可能都不知道包蕾先生是誰了。但是,我相信,沒有人沒聽說過《豬八戒吃西瓜》。

■■我是在丁丁3歲多的時候給他讀這本書中的故事的。如果是在丁丁5歲後再給他聽,我估計他聽不進去,因為沒有圖畫嘛。其實這本書適合小學高年級的大孩子自己來讀。不過,我當時給丁丁讀的時候,因為丁丁還沒有像後來接觸很多的繪本及圖畫書,所以對書中的故事還是挺感興趣的。包蕾先生的語言和孩子沒有隔閡,但又不是任溶溶先生的那種口語化。他的風格精致、有文采,但不會讓孩子感到不好接近。十幾歲的大孩子,可以好好把包蕾的作品作為學習寫作的範本。

■■6.《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 著,文彙出版社。

■■很難想象這本書能夠列入童書書單中。更何況,我給丁丁讀這本書中的篇章,還是在丁丁兩歲半的時候。不要覺得丁丁隻是傻傻地聽而什麼都不懂呀,其中的一篇《葛隔和底迪》,在讀這本書的那段時間裏,丁丁每天都讓我讀一遍。讀了若幹天,我都快吐了,丁丁還是樂此不疲。我隱約覺得,是兄弟倆在一起那種有趣的種種引起了當時隻有兩歲多的丁丁的興趣。書中的圖片也是可以拉近與孩子距離的工具。比如,有一張弟弟飛飛光著屁股站在鏡前的照片,丁丁就很感興趣,每次讀的時候,都要翻到那一頁看一看。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到,為孩子選書,當然要以童書為主。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書中的童趣。如今,充斥貨架的很多所謂童書其實是缺乏童趣的陳陳相因之作,而始終有童心的作品,哪怕是出自成人之手,也同樣可以吸引孩子。

■■7.《小動物大智慧》,郭泰 著,李漢文 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丁丁3歲多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讓我給他讀這本書。說實話,我不是非常理解一個3歲的小孩,怎麼對這種比較純粹的說明文感興趣呢?後來我感覺,原因可能有幾方麵:第一,兩頁篇幅講一種動物,對孩子來說比較適中;第二,孩子其實不隻對故事感興趣,對知識一樣有著天然的興趣。

■■讀這本書的時候,那些在生活的周圍比較容易找到的動物,盡量讓孩子看到。這樣會更加深孩子的認識。書名是《小動物大智慧》,“智慧”體現在每篇結尾處的幾句評點。我倒是不建議和孩子過分強調這幾句評點內容。

■■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表達對某種動物的感想,而不必囿於作者的解讀。

■■8.《舒克貝塔航空公司》,鄭淵潔 著,21世紀出版社。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在一本童話選上讀到一篇叫作《舒克和貝塔》的故事。

■■後來知道,那篇故事是《舒克貝塔航空公司》的開篇部分。當時我很感動,於是,在丁丁3歲的時候,我把這本書讀給他聽,丁丁挺喜歡的。鄭淵潔先生對傳統兒童故事中相對固定的角色關係進行質疑,從而讓孩子對真實的社會有一定的認識,我覺得是很有價值的。我當年也是感動於那篇故事中不一樣的、充滿人情味兒的貓鼠關係。

■■不過,“童話大王”那老憤青的一麵常常使他在童話故事中“夾帶”對成人世界灰暗麵的直接批判,我覺得這對十幾歲的孩子都為時尚早,何況對於幾歲的孩子呢。於是,當我為丁丁讀到這個係列第三本《五角飛碟》,看到裏邊直接寫到成人世界的種種鉤心鬥角甚至不正當男女關係的時候,我斷然停止給丁丁再讀下去。還是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多留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吧。

■■9.《小豬唏哩呼嚕》,孫幼軍 著,裘兆明 圖,春風文藝出版社。

■■小豬唏哩呼嚕是童話作家孫幼軍筆下的一個重要人物,這本書是唏哩呼嚕作品的集結。給大一點的孩子讀或由孩子自己看,這種集子很合適,不過要是給5歲以下的小孩子讀,不妨多花點錢,買那種一個故事一冊、圖畫很多的版本。

■■孫幼軍先生的故事寫得很有趣,也很有童心。比如《唏哩呼嚕和蛇》中,唏哩呼嚕和蛇的相識,是因為唏哩呼嚕誤把蛇當作褲帶係在了腰上。我給丁丁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丁丁對這富於想象力的情節很感興趣。唏哩呼嚕還有種種值得孩子學習的地方,如重友情、守信用、遇事沉著而不畏懼……我們當然要讓孩子體會到。不過,孫幼軍先生創作中經常出現的對那種高高在上、對孩子缺乏尊重的家長作風的批判,我們在讀給孩子的時候要有個思想準備,這些情節其實更適合家長自己反省。

■■10.《精靈鼠小弟》,“美”E·B·懷特 著,任溶溶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是懷特的三部兒童文學名著之一,因曾改編為同名電影而影響甚大,講述了一個長得與老鼠一般的男孩被一個家庭收養為次子後發生的故事。後來的同名電影其實是把重點放在了原著中並非主線的鼠小弟和家裏的寵物貓從對立到和解的關係上。原著的重點是鼠小弟和一隻小鳥瑪加洛如何建立深厚的友誼,瑪加洛走後鼠小弟如何開著玩具車曆盡艱辛去尋找。

■■我在丁丁5歲的時候給他讀了這本書。本書前文我曾寫到了書中一個鼠小弟當老師的章節由於“夾帶”了作者對教育的批評而成為孩子理解的難點,這個章節我認為是不適合給幼小的孩子讀的。這個章節之前,丁丁很喜歡這本書,但由於這個章節的“擱淺”,丁丁的興致有些削弱了,但還是認真聽完了全書。

■■因此,我建議給較小的孩子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選讀,如進行帆船比賽的部分,肯定會吸引孩子的。

■■11.《拉維尼婭的魔法指環》,“意”比安卡·皮佐諾 著,“意”埃曼努艾拉·布索拉蒂 繪,朱勝藍 譯,新蕾出版社。

■■一個髒兮兮的廣場賣火柴女孩,無意中獲得一個能把一切變成大便的指環,是該笑還是該哭?她又會怎麼樣去使用呢?這是一個寓言式的童話故事,又是魔法世界和童話世界的跨界元素彙集,讀起來就像書中仙女的裝束一樣有趣。不過,它的“惡心”程度也是其他故事難以比擬的。這種趣味,對小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吸引,也可能是一種拒斥。一個網友在我的推薦下給女兒讀這個故事,女兒也聽,但不興奮。我想,這可能是觸及到了女孩愛幹淨的天性。

■■相比之下,丁丁倒是對書中到處都是的“便便”很感興趣。

■■給孩子讀完這本書,可以向孩子認真請教一個問題:如果你有這樣一個指環,你會怎樣使用?會不會像拉維尼婭一開始那樣,動輒用這玩意威脅別人以獲得好處?我兒子的回答是不會用,但似乎不是覺得這樣不對,而是他不需要。

■■那麼,如果真的需要呢?你會不會保證不用它做壞事?這是童書的深刻之處。

■■12.《怪老頭講故事之玫玫和她的布娃娃》,孫幼軍 著,新世紀出版社。

■■怪老頭童心不輟,書中若幹故事想象很有趣,比如蠻橫自大卻又蠢又笨的獅子,以為遮住了自己的洞,別人也就照不到太陽。5歲的丁丁對此哈哈大笑。

■■這些故事的姿態夠低,不是那種“嗯,小朋友,你聽著,我給你講故事了”那樣的語氣,而是在盡量以一個孩子的角度來敘事。當然,畢竟是大人寫的,有些地方,“大人”的痕跡還是有的。特別是像《亭亭和小猴子》這樣的篇目,涉及父母之間的隔閡與互不認同,對孩子的影響未必是正麵的,最好不給孩子讀。

■■書中有些“功能化”的篇目,寫的不著痕跡,沒有大道理,效果很不錯。

■■比如《妮妮畫猴》。我特意在兒子去學畫的前一天讀這個故事。第二天上課前,我說:“好好畫,不要像妮妮畫什麼不像什麼,搞的小猴子不敢下樹。”兒子開心地說:“放心吧,不會的!”。

■■13.《好孩子幼小銜接橋梁書》(5-7歲),段立欣 改寫,學習出版社。

■■這種以幼兒園與小學階段銜接為概念的書不少,中外皆有。有一回,我想找關於馬頭琴傳說的故事書,正好這一套當中有,就買了下來。給丁丁讀過後,丁丁挺喜歡。於是就陸續又買了幾本。特別是其中的阿凡提分冊,那些睿智的故事,非常吸引孩子。

■■這套書選擇的故事很不錯,都是著名的中國神話和傳說,每本語言量適中,我一般半小時能讀完,孩子上學後自己看也比較方便。配圖量較大,也比較精美,起到了從讀圖到讀字的“橋梁書”作用。

■■14.《365夜故事》,魯兵 編,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之後的人,對這套書應該不陌生,很多人家裏可能還都留著已經殘破不全的《365夜故事》,而在舊書交易網站上,這套書的精裝版甚至已經到了六七百元。如今,效仿“365夜”模式的作品難以統計,但從故事質量上能和這套書相媲美的還真是不多。這也難怪,這套書是在當年教育部用優秀兒童讀物來“救救孩子”的號召下,少兒社編輯、兒童作家魯兵帶領編輯同事撒大網、精挑選的成果,付出的努力不是如今的不少效顰之作所能想象的。

■■丁丁4歲之後,我就經常會把這本書讀給他聽,隻是書拿在手中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因為已經基本散架了。讀著那些熟悉的故事,有時候仿佛自己回到了兒童時代,忽然反應過來才意識到:我現在是在為兒子讀這本書。於是,兩個人的童年仿佛重疊在一起。

■■《視覺大發現》等綜合類

■■1.《中國幼兒百科全書》,《中國幼兒百科全書》編委會 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這套書名為“百科”,但並沒有麵麵俱到地把各方麵知識都包括進來,而是選取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十個方麵成書,分別是:《我的身體》《吃的快樂》《我的家》《動物夥伴》《奇妙的植物》《我的壓歲錢》《不一樣的工作》《便利的交通》《房子的故事》《水從哪裏來》。這些內容用豐富的圖畫和故事性的文字表現出來,非常符合學齡前孩子的接受特點。

■■丁丁非常喜歡這套書,經常翻看。其中,對關於動物、植物、食物及身體結構的分冊尤為鍾愛。後來,丁丁上小學後,有一次在讀一本書的時候講到天氣預報,丁丁就問我人們是怎樣預報天氣呢?我一時答不出來。當晚上網找書,發現“中國幼兒百科全書”的另一輯中,有一個分冊就是講天氣變化和天氣預報的,我馬上買下來,丁丁很喜歡,連著看了好幾天呢。

■■2.《視覺大發現》係列,“美”維克 圖,“美”瑪佐洛 文,代冬梅 譯,接力出版社。

■■這套書由美國著名攝影家沃爾特·維克和兒童教育專家聯手打造。此類從複雜的畫麵中找物體的益智童書不少,但是,能夠像這套書這樣做得這樣精美的不多。書中的每一幅畫麵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攝影精品,即使不找物體,僅僅看看這些畫麵,都是一種享受。而且有些分冊的畫麵基於一個完整的模型,從而具有連貫性和故事化的特征,非常有趣。丁丁就曾經一頁一頁翻看著《深夜古堡》分冊自己編過故事呢,讓我感覺非常驚喜。

■■3.“愛科學美繪本”係列,子非魚 文,光祖 圖,廣東教育出版社。

■■這種用故事化的方式分專題講科學知識的繪本現在不少,質量好的也很多。對於這種書,我覺得沒必要提前買好一整套,最好是在孩子的好奇心聚焦在了某知識點上,再找來相應的繪本給他讀。這套書中,我隻給丁丁買了《便便哪去了》和《風從哪裏來》這兩本,都是應丁丁自己的要求。買頭一本《便便哪去了》,是因為丁丁有一次拉臭臭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便便去向的問題。我按照這個主題上網一搜索,還真有這樣的書,就趕緊訂購下來。我想,有些家長麵對孩子類似的問題,可能會對孩子說:“這麼髒的東西,說它多惡心呀?”

■■然而,世事洞明皆學問呀,編輯童書的人還真是了解孩子的心態,並且也就真的編出了這樣的書,把便便都用這麼可愛的形象表現出來,也真是令人敬佩呢。

■■4.《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編,於梅,陳潔 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美國國家地理的名頭用不著介紹,旗下的少兒百科自然也擁有該品牌所應具備的精美的攝影圖片和豐富的內容,不愁孩子不喜歡。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對孩子有吸引力,我們成年人從中也應該獲得啟迪:我們的知識類兒童出版物,往往偏重於自然科學知識,而缺乏對社會科學知識的傳遞,比如政治、時事、曆史、文化、經濟等等。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全書第一部分叫作《我們的世界》,這部分頭兩篇文章分別是《巴拉克·奧巴馬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非裔總統》和《大熊貓之鄉遭受巨大災難》。作為父母或老師,我們難道不應反思嗎?應幫助孩子建立怎樣的“知識觀”?僅僅是學好數理化,考個好分數嗎?還是打開心胸,去關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5.《幼兒畫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

■■最後,借著《幼兒畫報》談幾句關於兒童雜誌的想法的吧。這份雜誌伴隨了我的幼年時代,初中的時候還發表過一篇叫作《書祭》的文章,祭的就是我那些再也找不著的《幼兒畫報》。因此,我很自然地也給丁丁訂購了《幼兒畫報》。這份辦了幾十年的幼兒刊物,品質穩定,相信孩子會喜歡。不過,今非昔比,如今國內外各種兒童刊物非常多,選擇餘地很大,很多家長對《幼兒畫報》興趣不大,而更願意選擇國外引進的兒童刊物,這也是事實。對此,見仁見智,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但無論選擇怎樣的兒童刊物,我覺得應該注意一點:我們可以給孩子看不同的兒童刊物,但同時應該為孩子選擇一種一直陪伴他的刊物,因為陪伴孩子的,不僅僅是這份刊物,更是這份刊物中的那些人物,他們會成為孩子精神上的夥伴。對於丁丁來說,紅袋鼠、火帽子和跳跳蛙從他嬰兒時代就陪伴著他,多年後,長大的丁丁可能不會記住多少其中的故事內容,但這幾個可愛的形象,應該會一直留在他的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