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西西媽媽和多多媽媽以及其他幾位媽媽們最喜歡聊的還不是他們的孩子。不然,西西被整個幼兒園知道的囧事兒就更多了。她們最喜歡聊的,還是怪老頭老孫。
■■這個怪老頭老孫呀,最喜歡給小孩子們講故事,每天在小區的一棵大槐樹下,坐個小馬紮就給小孩子講故事。他什麼都會講,孫悟空大鬧天宮了,武鬆打虎了,牛郎織女了等等。每天,怪老頭老孫的身邊都會有一大群孩子,聽他講故事。這裏邊,當然也包括西西和多多。
■■不過,西西媽媽和多多媽媽以及其他的媽媽們愛聊的可不是怪老頭老孫講的故事,而是他的“怪”。
■■有一次,西西媽媽聊完天回家來,哈哈笑著告訴西西和西西爸爸:怪老頭老孫就是怪,他和小孩玩遊戲,摔了一跤,坐地上就哭,跟個小孩兒似的。
■■西西聽了覺得怪,就跑去問怪老頭老孫。當然,西西叫老孫可不是“怪老頭”,而是孫爺爺。西西問:“孫爺爺,你是不是和小朋友玩兒,摔了一跤坐地上就哭啊?”
■■孫爺爺嗬嗬一樂,說:“西西呀,這個事情嘛,你去問問亮亮吧。”
■■於是西西跑去問亮亮。亮亮是誰呀?原來是和西西一樣大的一個小男孩。
■■亮亮一聽,就告訴西西是怎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那是孫爺爺和亮亮他們玩捉迷藏,當時亮亮邊跑邊往後看,結果摔了一大跤。他起來就想哭,可是爸爸說男子漢不能哭,亮亮就忍著不哭。
■■這個時候,孫爺爺正巧也摔了一跤,他坐在地上一下子就哭了,還喊著:“疼啊疼啊!”哭了一會兒他問亮亮:“你也摔了一跤,不疼嗎?”亮亮說:“我疼呀,可是爸爸說男子漢不能哭。我不敢哭。”孫爺爺就說:“摔疼了哭兩聲就不疼了。你看我,一把年紀了,摔疼了不是也哭嗎?”於是,亮亮就哭了兩聲。你還別說,哭了兩聲,還真就不覺得疼了,就高高興興又去玩兒了。
■■於是,大人們就知道了,說怪老頭老孫跟小孩子玩兒,摔倒了坐地上還哭呢。
■■有一次,多多媽媽聊完天回家,哈哈笑著告訴多多和多多爸爸:“怪老頭老孫就是怪,他還去舔人家小孩兒的棒棒糖呢。”
■■多多聽了也覺得怪,就跑去問怪老頭老孫。當然,多多叫老孫可不是“怪老頭”,也是孫爺爺。多多問:“孫爺爺,你是不是舔小孩兒的棒棒糖來著呀?”
■■孫爺爺又嗬嗬一樂說:“多多呀,這個事情嘛,你去問問玫玫吧。”
■■於是多多跑去問玫玫。玫玫是誰呀?原來是和多多一樣大的一個小女孩。
■■玫玫一聽,就告訴多多是怎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玫玫總拿著棒棒糖,不停地舔呀舔。她玩的時候舔,看書的時候舔,走路的時候舔,吃飯的時候還要把棒棒糖放在一邊兒,吃幾口飯,再舔兩下。這麼說吧,除了上廁所和睡覺的時候,她就沒放下過棒棒糖。忽然有一天,孫爺爺趁著玫玫沒注意,一下子拿過來玫玫手中的棒棒糖,假裝著舔了兩下。是假裝的,可沒有真舔啊。玫玫先是一愣,看到是孫爺爺,也就不覺得怎麼著了。玫玫還說:“孫爺爺,你想吃就吃點唄,反正我還多著呢。”孫爺爺咂咂嘴,歎了口氣說:“唉,我倒是想舔舔呢,可是不敢嘍!”玫玫問:
■■“為什麼呀?”孫爺爺張張嘴:“你看看,我現在還剩幾顆牙啊?就是因為小時候老舔棒棒糖,把呀都弄壞了。”玫玫一看,還真是,孫爺爺就前邊還有兩顆牙。玫玫想:我以後可不能沒有牙。於是,就不再總舔棒棒糖了。
■■於是,大人們就知道了,怪老頭老孫舔小孩子的棒棒糖呢,卻不知道他其實沒有真舔。
■■又一個晚上,西西媽媽和多多媽媽聊完天,回到家都哈哈哈哈地告訴西西的爸爸和西西以及多多的爸爸和多多:“怪老頭老孫太怪了,他白胡子都一把了,還尿褲子呢!”
■■西西和多多更奇怪了,都跑去問怪老頭老孫,當然,他們都叫他“孫爺爺”。
■■他們倆一起問:“孫爺爺,聽說你還尿褲子呢,是真的嗎?”
■■孫爺爺一聽啊,哈哈大笑,笑得一把白胡子都顫悠悠的。這次,他沒有讓西西和多多去問哪個小孩子,而是自己告訴他們:“哈哈哈,是啊!有個小孩兒呀尿了褲子,難為情地直掉眼淚。我就告訴他:‘哭什麼啊,我都白胡子一大把了,憋不住了也會尿褲子的!何況,你還是個小孩子呢?’那個小孩兒一聽就不難為情了,高高興興去玩兒了。”
■■西西和多多就問:“那個小孩兒是誰呀?”
■■孫爺爺神秘地說:“這個嘛,哈哈,可是一個小秘密。”
■■孩子的想法是最無拘無束的,經常會由一件事情聯想到另一件事情。作為父母,要對孩子的任何想法表示關注、興趣,更重要的,還能予以回應。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的想法是:當孩子對什麼感興趣了,最好能夠給他找到合適的書籍。比如有一回丁丁忽然對便便發生了興趣,問我便便衝走之後到哪裏去了。我當時大體上解釋了一下。過後,我上網一查,還真有這樣的繪本講便便的處理,於是趕緊網購了一本。書中用直觀的圖畫講解了便便的去向、處理、利用等各種知識,很生動,滿足了丁丁的好奇。
■■不過,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準備好了現成的書籍。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隨便應付一下就完了,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通過網上、相關書籍等查查資料,整理出來,然後講給孩子聽。這樣做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解答了孩子的一個問題那麼簡單,更是對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使孩子漸漸形成樂於探索、不斷鑽研的精神。
■■有一回我給丁丁帶回了繪本《花婆婆》。這本書講的是花婆婆用魯冰花裝點了自己居住的小鎮,從而實現了為這個世界更美麗做一件事情的願望。讀完繪本,丁丁對魯冰花產生了興趣。這樣的契機當然是要抓住的,但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關於魯冰花的資料。怎麼辦?隻能自己找資料了。
■■首先,我想到這種花我是見過的,回憶了一下,想起來是出差到西安,參觀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時候看到的,當時還拍了照片。從電腦中找到當時的照片,其中一張上是有標牌的,放大看,果然是魯冰花。於是,圖片資料是有了。其次,是文字資料,當然是上網搜索了。最後,延伸一下,介紹那部叫作《魯冰花》的電影和其中著名的電影歌曲。
■■我把這些圖文資料整理成一本書的樣子,打印裝訂,晚上回到家送給丁丁。
■■那一晚上,丁丁和我一起翻開我給他編的“書”,聽我講解魯冰花的知識,了解那部就叫作《魯冰花》的電影的感人劇情。然後,給丁丁播放電影歌曲《魯冰花》,配的畫麵就是電影鏡頭。丁丁挺喜歡看,連著要看兩遍這首歌的視頻呢。
■■為孩子造書能促進孩子對書的興趣,而帶著孩子一起造書,更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親子參與的樂趣。這個過程如果和孩子自己的讀書生活結合起來,還可以讓孩子的內心之中獲得一種可貴的自我肯定。
■■丁丁5歲時,我在網上發現了一個租借繪本的網站,一周借4本,每周在固定的時間送書上門,非常方便。借到十幾周的時候,我把丁丁那段時間看過的繪本的封麵整理出來,印成一本小冊子,用A4的紙張打印出來,夾在塑料文件夾中,就像一本書的樣子。但封麵除了“丁丁繪本館”幾個字,其他部分都是空白著的。
■■回到家,我給丁丁看這個冊子,丁丁一頁一頁翻閱,看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本本繪本的封麵,眼神中透出一種多樣的神采,發出了感歎。他也沒有想到,不知不覺間,三個多月過去了,看過的繪本已經積累了這麼多。丁丁看著這些封麵,回想著這些繪本。用小小的手指指點著自己印象深刻的那些繪本,饒有興味。
■■趁這個機會,我建議丁丁:“爸爸特意把封麵空下來留給你的。這是你的繪本記錄,就由你來設計這本書的封麵吧,好嗎?”丁丁欣然答應。並且馬上就說,他要在封麵上畫一條龍。還用手比劃了一下大體是什麼樣子,我說:“好啊!爸爸期待看到你設計的封麵。”
■■看到丁丁的這種反應我很欣慰,因為丁丁平時不大願意在大人的要求下畫畫。其實小的時候他挺願意隨意塗鴉的,但是後來上了兒童畫課程後,反倒覺得這是一種任務和負擔,倒不主動去畫了。因此,我會尋找一些時機把畫畫變成他想做而不是我要他做的事情,比如設計這樣的封麵,就能夠調動他的興趣。
■■同時,設計這個封麵,也是丁丁對自己平時的讀書生活一種肯定,一種再認識的過程。
■■第二天,丁爺和丁奶在電話裏說丁丁特意向他們展示了這個冊子,想來也是很為自己已經看過這些繪本而自豪吧。當天晚上,來接我回家的丁媽對我說,她在出門的時候丁丁正在畫他的封麵,已經畫完了他想畫的龍的整體形狀,正在畫龍鱗的部分。進了家門,丁奶就高興說:“看,人家幾筆就畫好了!”我沒有換衣服,就趕緊接過丁丁拿給我的他畫的封麵:在空白區域的中部略靠下,一條仿佛一條船一般的龍簡躍然紙上,筆調簡潔而飽滿。丁奶告訴我,龍頭是丁丁照著祖瑪遊戲的畫麵畫的,為此,還特意打開電腦看了一下龍頭的樣子。
■■從丁丁的繪畫中,可以看到孩子的性格和心態。丁丁那麼自然地在封麵的居中部位畫出這條龍,這可不僅僅是構圖是否合理以及運筆是否得法的問題,而是一種自信而健康的心態的體現。而這種心態,是我更加關注的。同時,設計和繪製完了這個封麵,丁丁其實也就參與完成一本書,一本屬於他的書,同時也是一本關於他的讀書生活的書。無形中,丁丁從自己的讀書生活更獲得了一些新的快樂,也更提高了對書的期待。當時丁丁看到這本冊子後,他就興奮地說要玩開書店的遊戲。他的意思是說,等再看一些繪本之後,還要製作出這樣的冊子。也許這些冊子多起來,在他看來也就可以開一家書店了吧。
■■5歲小娃,有了自己的圖書證
■■丁丁5歲時夏季中的一天早上,由於那幾天溫度很高,提前就和丁丁商量定了,不去戶外玩兒。那麼搞些什麼活動呢?我提議去圖書館,丁丁說:“我就是這個意思!”還真想到一塊兒去了!
■■吃了早點,我們就直奔圖書館了。
■■此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給丁丁辦一個自己的圖書證。但是一問,除了照片還需要戶口本。於是我和丁丁商量在圖書館看會兒書,然後回家取戶口本,下午丁丁在姥姥家睡覺,我自己來辦證。
■■在兒童閱覽室,我和丁丁看的書主要有兩本,一本是講述宇宙的科普書。
■■起初,書中由宇宙整體直到微觀原子的編排方式還是吸引了丁丁的,但是給他講了幾頁,丁丁就不喜歡了。後來我問他為什麼不想聽了,他說“有點悶”。
■■的確,書中基本都是標準的說明文語言,基本沒什麼文采和想象。這對於5歲的丁丁來說,確實缺乏吸引力。我沒有要求丁丁一定聽完,但是跟他說:“有些自然科學的內容,是沒法都用那種很有意思的話寫出來的,等你長大了就會喜歡這樣的書了。”
■■而另一本叫作《環保手工》的書則吸引了丁丁。書中都是用生活中最容易找到的材料,製作好玩兒的東西。丁丁最喜歡的一個是用百潔布、線繩和果凍杯等材料製作杆秤。丁丁看了一兩遍製作步驟,然後我合上書讓他回憶一下製作步驟,丁丁念叨一下,就都記住了。
■■特逗的是,丁丁拿著這本書說:“我要藏到一個隱蔽的地方,不讓別人借走。”這點兒小心眼兒我可沒有暗示他,是他自己想到的。看來,有些東西真是無師自通啊!然後,丁丁真的就把這本書放在了一個離它原來的地方比較遠的一個書架上,回來還悄悄地告訴我說:“我把書脊朝裏麵放了……”我忍著沒笑。這個小家夥,還真能活學活用。此前。我曾經告訴過他,一本書的書脊信息是為了方便人們進行檢索的。於是這小家夥就知道:把書脊朝向裏邊放置,其他的人就不容易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書了。
■■當天下午,丁丁在姥姥家睡著之後,我拿齊了東西去為他辦了證。但是圖書證要兩天後才能取。回到丁姥家把這件事告訴丁丁,丁丁倒是沒有對此而不高興。然後,我就陪著丁丁憑著在圖書館看過的小杆秤製作過程的記憶,一起製作了小杆秤,還真挺像那麼回事呢。丁丁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當然,他“最喜歡”的東西是經常變化的。當時,我忽然想到了一句高中語文課本上就能看到的古文篇章中的話:“書非借不能讀也。”你瞧,正因為那本書我們帶不出來,丁丁不僅把那本書藏了起來,而且還那麼迅速地記住了他喜歡的手工製作的步驟。如果這本書屬於了他,我想反而可能沒有這樣的效果。
■■過了兩天的中午,丁丁睡著之後,我和丁媽一起去圖書館,取回已經辦好的丁丁的圖書借閱證。當我看到幹淨簡潔的圖書證上丁丁的相片的時候,不禁生出一種莊重的感覺。5歲的小娃,有了自己的第一張圖書證了!然後,我和丁媽就去圖書館兒童區,去找丁丁上次自己藏好的那兩本他想要看的書。還真別說,都在。可見,丁丁將書脊朝裏的做法還是比較管用的呀。
■■有了自己的圖書證,每隔一兩周時間,我們就帶著他去圖書館,丁丁會熟練地自己去服務台,把上次借的書歸還,再四處翻閱,確定自己想借的新書,再拿著圖書證到服務台去借閱。他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都是不幹預的,看著這個小娃把圖書館當作自己的地盤兒,真是說不出的欣慰。
■■在給孩子選購圖書這件事情上,我覺得多一點花銷不是壞事。我自己印象很深的是,從小到大,我母親經常會說:“書買得差不多就別買了,夠看就行了。”但是,從小到大,父母卻沒有真的阻止我。雖然家裏收入並不怎樣高,但是在買書這件事情上他們對我還是“縱容”的。正是他們的“縱容”,讓我愛上了書,從讀書中感受到內心的幸福。
■■不過,雖然我覺得在書籍的支出上可以“奢侈”一點,但“奢侈”不等於讓孩子感覺到隨隨便便就可以獲得一本書。我雖然不想讓孩子覺得獲得書籍會受到限製,但是也要讓他懂得:獲得書籍是一件需要認真而鄭重對待的事情。
■■否則,孩子是不會真的愛上書、重視讀書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感覺讀書很重要呢?——要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在選擇中,孩子會學會認真思考、辨別、掂量。
■■而帶著孩子去書店買書,則是讓孩子進行選擇的好時機。
■■有一回我帶著丁丁去經常光顧的書店買書。那個書店中除了賣書,還有各種拚插紙模型。那天臨走的時候,丁丁提出船模和書都要,我說隻能選一樣,或是書,或是紙模型。丁丁想了想,最終決定還是要書。我覺得對5歲的小家夥來說,能做出買書而不買紙模型的決定是需要下一定決心的。從價格上來說,一套紙模型大體上相當於兩本童書,於是我說:“如果是買書,允許買兩本。”
■■丁丁自然很高興。於是,小家夥跑到他非常喜歡的“I SPY”係列(一套美國的視覺遊戲圖書)櫃架前,來來去去瀏覽起來。經過幾番比較,丁丁終於自己選定了這個係列中的兩本:《哈哈屋》和《最後的寶藏》。我問丁丁:“決定就要這兩本了?”這個小娃帶著不多見的嚴肅認真的表情點了點頭。
■■當天晚上我就想:丁丁既然這麼喜歡這套視覺遊戲圖書,如果主動為他再多買一些,他一定會很開心的,也會是提升對書籍興趣的一個好機會。於是,轉天早上上班出門前,我問丁丁是不是很喜歡“視覺大發現”係列中的書,正在吃早點的丁丁點了點頭。於是我說:“那爸爸就支持你再訂兩本。你還想要哪兩本?”丁丁很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然後提出,首選是《造夢機》和《怪物加工廠》,如果《怪物加工廠》沒有(不知道他為什麼認為《怪物加工廠》可能沒有而《造夢機》一定有),就訂一本《糖果屋》。丁丁說出自己的選擇的時候,完全是憑借自己在書店的時候翻閱的印象。他能夠記得這麼清楚,而且還能提出哪些是首選,哪些次之,這說明他對這套書確實是非常重視的,也確實用心去關注了。當天下午,我上網訂購了丁丁要的書,《怪物加工廠》雖然有,但數量還真是很有限,顯示庫存還隻有4本。當時我就想:這小家夥還挺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