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意或無意製造了各種局限,現在我們要每時每刻都能用愛照亮自己,也能用愛照亮別人,我們要善於識別什麼是愛,並把愛付諸行動。
我現在舉一個例子說明怎樣用愛來照亮人生的征程,這個例子是我接受谘詢的實例:
前來谘詢的是一位女士,26歲,在愛情和工作上出現了矛盾和衝突,她愛上了一個已婚、36歲的男士,他們之間非常有好感,彼此都愛著對方;同時在單位上也有很多不和諧的地方,下麵就是谘詢的筆錄:
學生(女):我現在很困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現在愛上一個有婦之夫。
老師:哦,你有什麼困惑呢?你現在準備嫁給這個有婦之夫嗎?
學生(女):想過,但是顯然還沒有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之間還沒有觸及這個問題,我們之間誰也沒有談論這個問題,甚至誰也沒有說過“愛”字,但是彼此的心裏都明白。
老師:你既然沒有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那就沒有必要去想這麼多,你可以好好地玩,這就是愛自己的表現。
學生(女):問題是我之前又有一個男朋友(27歲),說心裏話,我不是很喜歡他,主要是我們性格上的差異,我們經常吵架。特別是當我同這名中年男子相識後,我對我以前的男朋友更加討厭了,同時又不敢輕易說分手,我覺得他挺可憐的。
老師:我們現在學會用愛來照亮人生,你即使同任何人關係好,也沒有必要討厭以前的男友,因為如果你討厭他,首先是你自己心理受傷,當然你原來的男友也會受傷!你現在同你的男友仍然住在一起,那麼你就可以平靜地對待他,這就是愛。我們不能因為要同男友分手,就用某種貶低男友的方式,這不符合愛的原則。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覺得以前的男友可憐呢?
學生(女):因為他追求我很長時間,總共有三年了,我始終對他不冷不熱的。
老師:認為他可憐也不符合愛的原則,因為“我們的思想從本質上並不代表什麼意思”,我們不能把很多的事情當成理所當然,他追求你是他的權利,你接不接受也是你的權利,我們不可能誰追求我們就接受誰,同時也不能因為別人做了什麼而影響自己的心情,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沒有必要隨同別人的心情起舞,就像一個追求你的人沒有達到目的而輕生不需要你負責任一樣,同樣他的任何行為也都不可憐,因為他喜歡那樣做。如果他自己覺得可憐那是他的局限。
學生(女):我現在不理我的男朋友覺得不是,理我的男朋友也覺得不是。
老師: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你理他也是對的,不理他也是對的,你沒有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沒有必要惡語相向,在一塊兒非常平靜,要分手也可以非常平靜地說再見,因為你們本來就沒有誰欠誰的說法,他沒有影響你的青春,你也沒有耽誤他的前程。
學生(女):我想激怒他,然後我們才好說分手呀。
老師:這不符合愛的原則,激怒他可能容易分手,但是你會傷害他,當然也會傷害自己。如果要分手,也可以平靜地分手,因為愛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學生(女):我現在甚至討厭這位男士的妻子,我覺得自己不能同這位男士結合都是因為她。
老師:你覺得這是愛的方式嗎?
學生(女):當然不是,那我該怎麼辦呢?
老師:你同這位已婚男士的交往,同他的妻子沒有什麼關係,關鍵取決於男士的態度,因為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你真的喜歡這位男士,你要做的工作全部在這個男士身上,最好不同他的妻子發生任何往來,因為你同她沒有關係。
學生(女):我現在經常自責,覺得自己不道德。
老師:這不是愛的方式,你沒有愛自己!你沒有做錯什麼,你有愛和被愛的權利。你同這位中年男士的交往不是單方麵的事情,而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
學生:在單位上也不順心,總覺得自己不會說話。
老師:這不是愛的方式,隻要你沒有故意傷害他人,你說的都是對的,世界上沒有千篇一律的說話方式。如果你的說話方式其他人對你提出來了,覺得不舒服,你可以兼顧他人,可以換一種方式說,這也是給別人愛,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你並沒有錯。
學生:另外,我想當科長,另外一個人也想當,我是不是要打擊他一下呢?
老師:這個不符合愛的原則,你可以同他競爭,包括同領導密切關係,讓領導更多地了解自己,比如同領導吃飯、談心,都是可以的。
學生:我當上了科長,我都想整整他,因為他在背後說了我的壞話。
老師:這個不符合愛的原則,當上了科長,無論他過去怎麼對你,你仍然用愛的方式對他,不歧視,當然也沒有必要特別關心他。
學生:他當上了,我是給他出點難題,出出氣,還是忍氣吞聲?
老師:他當上了,你還是平靜地工作,可以給別人祝福,出難題不是愛。當然你說忍氣吞聲,說明你內心有局限,說明你沒有愛自己,你可能潛意識裏不接納自己,所以有嫉妒之心。你可以多做一些原諒他人的練習,化解內心的衝突。
學生:如果他當上了,他整我怎麼辦?
老師:你始終用愛的原則,平靜的原則,不怨恨、不埋怨,當然也用不著討好、巴結他人,始終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就像孔子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裏的直不能理解為你的直率,因為你的直率可能就是某種偏激,而應該理解為你內心的平和,同愛的本質是相同的。
學生:上班很多人遲到,我以前很準時,我現在也想遲到。
老師:這也不是愛,按時上班就是給領導最好的愛,當然你給的愛越多,領導對你的愛也就越多,也有利於你的進步。
學生:這樣別人是不是會覺得我太老實,好欺負?
老師:這說明你沒有接納自己,自己幹什麼,隻要符合愛的原則,用不著在意別人的看法,建議你多做一些淨化練習,因為老實不代表什麼意思。同時我們隻要以愛的方式處理問題,是沒有人會欺負我們的。
其實,我們很多人絞盡腦汁,總是想找出好的辦法來,結果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我們能從愛的角度出發,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可以用愛這個不變的主題去應萬變,因為愛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第十一講 我的故事
我於2001年從重慶市國家機關辭職去美國留學,現在可以坦率地告訴大家,我辭職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處理好同領導的關係,辭職前的一段時間心情極度痛苦,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當時的情形是坐立不安。
我的太太能感覺到我不安的神情,卻不能感覺我內心的痛苦,當然更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另外從物質條件來說當時已經很不錯,所以太太弄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出國。
當時如果不出國我的內心很快就會崩潰,這種痛苦是他人無法理解的。
當時的我天真地認為,隻要換了環境心情自然會好起來。
來到美國,如夢方醒,美國不是世外桃源。
說來也很奇怪,來美國之前曾認為美國人都是很純真的,不需要處理人際關係,覺得美國是另外一個世界,來到美國才知道,雖然我們的文化同美國有很大差別,但是作為人來說,美國人同中國人的共性遠遠大於差異,無論是白人、黑人或西班牙人(南美洲移民),他們也講人際關係,當他們不喜歡某個人的時候,他們也會從言語或行動中表現出來。
特別是同美國人打交道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除了有限的差別之外,如見麵要預約,吃飯各付各的錢,他們好像同中國人沒有太大差別。
來到美國並沒有讓我的心情得到改善,相反由於經濟上的原因卻增加了心理的負擔,在交完學費和購車之後,帶去的十幾萬元人民幣所剩無幾,於是我很快就加入到打工的行列,由國內吃飯的變成了美國一個端盤子的,還經常遭到老板的訓斥,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這個時候我真想一個人躲到西伯利亞去,過一個獵人的生活。
但是在我成為一個獵人之前,災難發生了。
直接原因是,我同老板關係特別僵,吵過幾次架,開始時每天晚上做噩夢,並經常半夜驚醒,全身出汗。
隨後是特別容易發火,一點小事都忍不住,無論對自己的孩子、太太或其他人,發了火以後又特別後悔,會對自己說:“我怎麼會這樣沒有涵養呢?”
到5月的一天,我開始感到無緣無故地害怕,並且心情極度低落並完全無法擺脫,緊接著開始連續一周的失眠,一點也睡不著,並且全身焦慮不安,感覺到自己要大難臨頭。
一天晚上,我開車去接太太,突然間我完全不行了,心裏發慌,開始抱著太太哭泣,對太太說:“我不行了,趕快回國。”太太聽了我的話,既害怕又吃驚。
太太以為我一定是累著了,於是用四川的土方子給我刮背,又專門從波士頓買回了酸菜熬菜湯去寒,但所有的一切都無濟於事。
由於我對心理健康知識不了解,把許許多多的心理對抗視為理所當然,更不知道怎樣去防範和治療,以致持續一個星期失眠,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我這裏說的失眠指的是通宵未眠,也就是說每天晚上睡眠沒有超過十分鍾,因為內心極度恐慌,剛剛能合上眼睛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開始抽動。
為了解決睡覺,我可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沒有患病前我在車上容易打盹兒,我想肯定在車上能睡著,於是自己把被子從房間抱到車上,但是在車上也睡不著,於是又把被子從車上搬回房間,就這樣來回折騰,最終還是睡不著。
接著開始是從腹部到腿部出現針刺感,整個人已經是熱鍋裏的螞蟻,好像自己要發瘋和失控的感覺,我同國內家人通電話時,家裏人以為我已經瘋了,一方麵是我已經完全不行了,在電話中我是又哭又叫,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村裏另外一個美國留學生在我之前已經出現了精神分裂,當然我此時的狀態也讓家人想到了我死去的母親,哥哥在接到我的電話時無可奈何地說:“怎麼美國那個地方容易出那種病?”
當然家裏人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在祖宗墳上又是燒錢、燒紙,又是請道士作法,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當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後來到學校保險指定的醫院去開藥,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患有重度抑鬱症。
我當時的情況屬於抑鬱中的焦慮恐懼發作,於是我上網查了抑鬱症,結果心裏非常害怕,因為抑鬱的治愈率是非常低的;我發作時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我多麼希望自己是焦慮症而不是抑鬱症。
於是我開始吃藥,這類藥物的副作用非常之大,我吃藥的時候雖是夏天,但是嘴唇都幹裂出血,全身打哆嗦,直到一個月後藥物才發生作用。
一個月後,我再去同樣的醫院開藥,醫生死活不開,要我去看心理醫生。
於是我打電話做預約,可是最快的預約也要到20多天之後。
這時,我簡直欲哭無淚,國內的藥寄不到,美國的藥又買不到,因為美國的處方藥管製特別嚴,據說美國一位中國留學生就是因為自己開藥而被判了重罪。
這個時候,太太要我回國,我告訴她:“美國是世界上心理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美國治不好,回國更困難。”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留在美國治療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沒有藥物的十多天,簡直是要我的命。
接著我開始調整保險,我開始交納每月320美元的最貴醫療保險,並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
事實同我想象有很大出入,美國的心理醫生並不是個個身懷絕技,很多心理醫生也沒有好的方法。我在三個月的時間裏,換了幾個心理醫生,結果都讓我大失所望。
緊接著我開始研究美國人是如何認識和治療抑鬱症的,美國在這方麵的資料非常多,我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書籍。
有一本書給我的印象比較深,作者講述了他患抑鬱症的情況,說他自己是遺傳造成的,他走了很多地方,並且經常參加抑鬱症患者協會的活動,一次抑鬱症患者協會組織者對參加人說:“抑鬱症是治不好的,隻能做一些控製工作。”這句話不僅讓作者感到抑鬱,也讓我意識到治療抑鬱的艱巨性。後來作者總結出他成功治愈抑鬱的有效方法是:他嚐試了100多種藥,最後選擇了其中的三種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藥,一直堅持服用,顯然這不是我所尋求的答案。
隨後我又看到了新近一期的美國健康雜誌,教人們如何維護自己的心情,因為很多人對抑鬱失去了信心,並且經常說:“抑鬱總是困擾我。”為此,這本雜誌專門糾正人們的這種思想,作者說:“抑鬱總是困擾我是不對的,準確地說是抑鬱來了又走了。”
隨後我又專門了解了我所在的羅德島州著名學府布朗大學同巴特勒精神醫院合作對付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研究項目,然而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治愈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障礙。
也就是說,從目前情況來看,醫學最發達的美國也不能有效治愈各種心理疾病,整個醫學界還沒有特別的辦法對付抑鬱和焦慮等心理障礙,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像張國榮、陳寶蓮等人所選擇的道路,因為心理的疾病是非常痛苦的,真可謂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正是因為心理障礙治愈有很大的難度,所以美國很多心理醫生不會輕易接受某個病人,在接受你之前一般他們都要問:“你是不是想自殺?或者你是不是有自殺的念頭?”如果你有太強烈的自殺傾向,他們是不願意接受你的,因為他們不想惹麻煩。
患有心理疾病而自殺的比率是很高的,在中國每年20萬自殺群體中,有80%是患有某種心理障礙的,在美國這個比率更高。
我同許許多多的心理疾病患者一樣,當時也想到了死,而且還特別害怕孩子可能也得抑鬱症了,覺得全家人都是抑鬱症還有什麼意義呢?而且看了抑鬱症的治療方案中還有電擊一項,簡直是毛骨悚然。
因為我出生在農村,原來特別相信算命,遇到重大的事情往往就算命占卜,這次也不例外,當時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就從美國打電話給農村老家,請家裏人給我算一卦,看一看還能不能活過那一年,如果算命的瞎子當時說我活不過那一年的話,我很可能那一年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