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2~3歲寶寶養育知識(三)(2 / 3)

開始時,寶寶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把褲子的前後裏外穿反了,或是將兩條腿同時伸到一個褲管裏等等。

此時,爸爸媽媽不要急著糾正,可以詢問寶寶是否感覺到不舒服,或是把寶寶帶到鏡子前請他“欣賞”自己的樣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寶寶找到出現錯誤的原因,然後讓他重新穿一遍。

穿鞋子訓練

給寶寶準備的鞋子最好是帶粘扣的,這樣比較

方便寶寶穿、脫。媽媽要先教寶寶穿鞋的要領:把腳塞到鞋子裏,腳指頭使勁兒朝前頂,再把後跟拉起來,將粘扣粘上就可以了。對寶寶來說,分清鞋子的左右,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練習才能掌握。

寶寶如廁能力培養訓練

在培養寶寶的如廁能力時,爸爸媽媽要專門帶寶寶到衛生間熟悉環境,讓寶寶逐漸了解排泄都應該在衛生間裏進行。

如果寶寶夠不著衝水的按鈕,爸爸媽媽可以幫忙,但一定要讓寶寶參與,這樣有利於寶寶形成便後衝水的好習慣。

排便有規律

爸爸媽媽可根據對寶寶排便情況的觀察,到差不多的時間就開始把他,讓寶寶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等寶寶可以獨立蹲下大便後,爸爸媽媽可以提醒寶寶該大便了,直到不需要提醒、寶寶也能在固定的時間自己排便為止。

讓寶寶學會使用蹲廁

由於大部分幼兒園或其他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是蹲廁,使用蹲廁的方法和使用坐便器不同,因此.需要對寶寶進行蹲廁訓練。

便後擦洗的衛生習慣寶,一般也還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幹淨,所以需要進行專門訓練。

媽媽可以先將手紙撕下來疊成小方塊,拉完後,在肛門邊多擦幾次,注意,告訴寶寶盡量不要讓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勁,以防將手紙弄破。

寶寶一般都很喜歡玩水,洗手對他來說通常是一件趣事,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媽媽隻需教給寶寶正確的洗手方法就可以了。

寶寶吃飯能力培養訓練

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沒有學會自己拿匙吃飯,到了幼兒園以後,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就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這種緊張的心情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胃口,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因此,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培養按時吃飯的習慣

在家中,有的爸爸媽媽過於遷就寶寶,想什麼時候吃就讓他什麼時候吃,一方麵會增加爸爸媽媽的負擔,另一方麵還會使得寶寶無法形成良好的飲食規律,入園後自然無法適應,在這一點上,爸爸媽媽要做到定時開飯。

不挑食、不偏食

無論從寶寶生長發育的角度,還是從入園準備的角度來看,爸爸媽媽都應該讓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數學思維及想象力開發訓練

要讓寶寶喜歡學數學,就要從小培養其欣賞藝術。因為,聆聽音樂和塗鴉繪圖,會對人類形成一定的信息刺激,這些刺激會在寶寶的頭腦中形成穩定的“鏈接”,而這些“鏈接”對促進大腦學習數學,思考抽象的邏輯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

所以,在寶寶3歲之前,如果爸爸媽媽能經常和他一起聽音樂、塗鴉繪圖,就等於在為寶寶日後學數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這個階段是寶寶數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爸爸媽媽在生活中要多對寶寶進行“數量與數字的積累”教育,如在和寶寶一起走時,可以一邊說:、步,2步,3步……”也可以讓寶寶數生活裏一切能數的東西,培養寶寶對數與量的理解能力。在教寶寶學數學的同時,爸爸媽媽還要注意寶寶邏輯能力的培養,比如讓寶寶比較遠和近,來開發寶寶的思維能力。

寶寶音樂與藝術智能開發

寶寶是天生的小音樂家。他們都熱衷於音樂創造,搖椅子、拍小手、敲打玩具和跳舞等等,他們喜歡創造自己的節奏和旋律,而且樂此不疲。

塗鴉繪畫可以帶給寶寶豐富的感官體驗。當寶寶用手指在桌上亂劃亂塗時,他的頭腦裏就會產生某種鏈接,因此塗鴉繪畫同樣有助於提高寶寶的思維能力。

開發寶寶的音樂才能

爸爸媽媽可以把每天必須和寶寶一起做的瑣事,唱給寶寶聽,或者用寶寶最熟悉的旋律唱出他的名字;還可以把家裏的鍋和木匙,讓寶寶自己敲打出節奏來,自己“作曲”。讓音樂成為開發寶寶智能的好幫手,成為寶寶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寶寶視力弱,爸爸媽媽可以握著他的小手隨著音樂一起舞動,一邊唱歌,一邊讓他摸這摸那,認識自己的小腳趾、小胳膊等等。

如果寶寶開口說話比較遲,那麼爸爸媽媽經常和寶寶一起唱他熟悉的兒歌,就是學習新詞的好方法。對於寶寶來說,唱一首押韻和重複的兒歌,比說話更容易接受。如果寶寶聽聲音的分辨能力弱,爸爸媽媽說得很清楚的單詞,他也不能完全聽懂,那麼爸爸媽媽要經常自編自唱,並鼓勵寶寶跟自己一起打節拍。寶寶都是兒歌和繞口令的愛好者,他們喜歡唱歌,喜歡節奏,喜歡念朗朗上口的兒歌,有時候他們走路做事都愛合著自己發明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