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長發育標準與特點
新生兒生長發育規律
現在的爸爸媽媽都了解一些醫學常識,再加上愛子心切,當寶寶生長發育的實際狀況,與平均指標稍有出入,爸爸媽媽就會恐慌,焦躁不安。因此有必要比較全麵地了解一下新生兒體重、身高、頭圍、囟門的發育規律,提高爸爸媽媽認知的科學性。
體重變化規律
新生兒體重的變化,不是孤立的,是與許多因素有關的。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一般來說體重增加1幹克是正常的,這與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密切相關。出生時體重越大,滿月後體重相對就越大;出生體重越小,滿月後的體重相對就越小。
新生兒體重標準值的計算公式是:出生體重(幹克)+月齡×70%。但這僅是一個平均值,實際上出生時體重較大的新生兒,滿月時的體重,往往超過平均值多一些。有的新生兒,出生後的幾天裏,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減少。
新生兒體重,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克,每周可增加200~300克。這種按正態分布計算出來的平均值,代表的是新生兒整體普遍情況,每個個體隻要在正態數值範圍內,或接近這個範圍,都應算是正常的。體重指標是這樣,其他指標也是這樣,爸爸媽媽不要為這些微小的差異而著急。
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個體差異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男、女寶寶平均有0.5厘米的差異。
新生兒滿月前後,身高增加3~5厘米為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高與遺傳關係不大,但進入嬰幼兒期,身高增長的個體差異性就表現出來了。
身高與遺傳、營養、環境、疾病、運動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的寶寶由於生活、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身高在不斷提高,但個體差異性還是明顯存在的。
頭圍發育規律
新生兒頭圍的平均值是34厘米。頭圍的增長速度,在出生後前半年比較快,但總的變量還是比較小的,從新生兒到成人,頭圍相差也就是從十幾到二十幾厘米。
滿月前後,寶寶的頭圍比剛出生的時候增長2~3厘米。如果測量方法不對,數值不準確,誤以為寶寶頭圍過大或過小,會給爸爸媽媽帶來不小的麻煩。
頭圍增長是否正常,反映著大腦發育是否正常。小頭畸形、腦積水都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所以盡管寶寶頭圍增長速度不快,變化不大,也要注意。
爸爸媽媽認為,寶寶的囟門是命門,不允許碰,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上述說法並沒有科學根據。新生兒前囟門的斜徑平均是2.5厘米,也有個體差異。如果寶寶前囟門小於1厘米,或大於3厘米,就應引起重視,前囟門過小常見於小頭畸形,前囟門過大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
爸爸媽媽把頭圍、囟門視為腦部發育的象征,非常重視,這固然是件好事,但麵對體檢數值,往往會因為一點點的差異而引起焦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本來寶寶並沒有什麼病,卻因為一次測量結果而擔憂,為寶寶做過多的檢查和治療,這就沒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