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縣裏的人事工作,這不過是最初的意見征集,之後縣裏會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推薦方案,然後才可能走程序。當然,組織部門對幹部的考察卻是在半年前就結束了的,這是組織部的工作開展,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方案,縣裏也會在常委會上討論並通過。張繼、胡俊離開之後,即使縣裏還有不他立場的人存在,也無法跟楊光欣對抗。
從市裏回縣,田明俊和楊光欣一起交換過縣裏的人事安排,田明俊知道自己肯定會離開,不想給楊光欣再留什麼阻力,以後等楊光欣再上一層樓後很可能還會記下這份情,回饋給他就是大好事。
對縣裏的人事安排,基本上走楊光欣的意見,田明俊自然也會將這一兩年來對他尊敬的也還有能力的人提出幾個名字,自然一並通過了。
每次人事變遷,作為縣裏一把手的書記有六到七成的名單出自於此,縣長可能要占一定比例,剩餘的才可能到縣裏其他領導名下的名額。這一次,田明俊幾乎放棄自己的權力,基本按照楊光欣的思路來做方案,然後再經姚喬平的手,這事對中坪縣發展最優的一份組合。
隨後的一個月,縣裏的人事動起來,先是田明俊這位一把手。田明俊離開中坪縣到市裏林業局擔任黨組書記,也算是一個去處,對他說來如果不是因為胡俊和張繼的連累,會有更好的位子。如今,能夠有一個位子等著他,田明俊也滿意了。
送田明俊離開之際,楊光欣看著他申請落寞,笑著說,“書記,到市裏眼界更寬,機會也更多。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又一起做事。”
“好,我那個走到這一步已經很知足,相比很多人已經很好了,還有什麼奢求?光欣縣長你前途遠大,我在這祝你步步高升。剛才你說過,今後我們說不定哪天又一起做事,真要有那麼一天,我絕對配合、支持你的工作。”
也明白,今後再有機會在一起,楊光欣已經是上官身份,這次人事變遷,自己離開書記職位,上麵卻沒有提過誰來接替,很可能就是楊光欣了。這樣掐著時間往上升遷的人,完全靠想象,過幾年楊光欣絕對會升到市裏、省裏。
派人將田明俊送到市裏,楊光欣沒有去,縣裏不斷空出位子,他得在縣裏鎮守,安定人心。隨後,姚喬平的職位明確了,接替之前張繼的位子,組織部長則由市裏之前跟在李軍身邊的那位科長過來接任,這是李軍到省城後留下來的影響力,市裏這邊也樂意做這種人情。
隨後,田仁善、劉明書和田俊傑等人的位子也都確定了,王誌遠也當選了副縣長,讓中坪縣的人看清了路,隻要跟在楊光欣身邊做事的,都有了很好的結果。
縣裏基本穩定下來後,楊光欣如同其他人猜測一樣上前一步成為中坪縣縣委書記。這時候,楊光欣才三十一歲。
讓人意外的是,隨後在江柳市人事調整中,金湘玉成為市委書記,簡新誠成為市長。讓人不禁想不通省裏為什麼會這樣安排,也為中坪縣和開發區的前途有一些擔憂。楊光欣得知這些情況後,卻是露出淡淡的笑。
蔡耀東成為江南省副省長,排位雖不在前,但足夠關照中坪縣的發展。
----全書終----
後記和幾句閑話:
這本書一開始做了一些實地調查,去過鄉鎮了解幹部、村幹、村民生態狀況的;之後,因為自己接觸麵畢竟少了些,加上身體、精力和工作上的事務,使得書寫偏了,失去一開始的精彩。
情節推進緩慢是我的不足,主要是有不少情緒夾雜在碼字之中,這些東西可能讓多少讀者不喜。如果有可能,下一本書會盡量用情節來推進故事,將所有的情感情緒都用情節來展示。當然,身體不好又偶爾看到身邊同事因為工作倒下,對自己的身體感覺要珍惜、要鍛煉、要改變這種一天十幾個小時碼字靜坐的活法。
有時候想,一天用兩三個小時拿著一本《道德經》或《易經》大聲朗讀,用讀書聲震蕩和洗滌自己的五髒內俯,這樣肯定會讓自己便得衰竭的元氣有恢複的可能。不管怎麼樣,多讀一些經典,離開電腦,換一種娛樂方式,總能改變自己。
讀兩三年書,走訪一些人或物,積累一段時間,到時候,如果患有碼字的興頭,再來寫書吧。
非常感謝一直跟讀不舍棄的書友,非常感謝一直堅持打賞的書友,在這裏不逐一列出名字。給你們鞠一個恭,說一聲謝謝!
因為你們的支持,我才一直堅持寫,當然,這個故事還沒寫完,不過,超過正處級別的不去虛構了吧。
書中曾提到的教育、孩子培養等等,網絡或微信經常看到不同的說法。我如今也麵對這個問題,對孩子該如何培養,其實是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所致。對少小忙碌於培訓,少了歡快背負了沉重壓力,很多人都排斥這樣做法,甚至聲討。
我卻覺得不盡然如此,當孩子長大之後,人家談音樂他不懂,看樂器不懂,看舞蹈他不懂,看字畫他不懂,看詩詞他不懂,看籃球足球不懂,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真的就是很美好的生活?練鋼琴要練到吐練到神經質或許會練到昏倒,但他能夠因為彈奏一曲,讓其他人認可很可能因此而改變人生,誰對誰錯,確實不好說。
我說,要有條件和可能,還得讓孩子多接受一些技能訓練,多掌握哪怕僅僅是了解一些都是好的。
最後說一句感謝:感謝所有支持過本書的朋友們,謝謝你們,祝你們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萬事如意!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