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蔣介石批準擴建國民政府禮堂,在花廳夾牆中發現一串朝珠和兩枚曾國藩的印章。印章石料精黑,篆文一陰一陽。蔣介石如獲至寶,雖然無法斷定印章是曾國藩自用,還是別人仿造,還是將這兩枚印章收到了辦公室抽屜裏,有空時拿出來把玩一下,感悟一下曾公的靈氣。抗戰期間,蔣介石還多次電令要“就地駐軍保護先賢曾文正公故宅”。1949年,解放軍攻入南京總統府,發現老蔣辦公桌上還放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是文人為帥帶兵打戰,老蔣的許多策略也是學曾國藩的,卻沒有曾國藩的胸懷。當年曾國藩的幕僚們陸續出幕,曾國藩自裁湘軍,卻將發展機會給了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雖然與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人有些矛盾,但在大事麵前,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而老蔣卻經常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借機排除異己。在老蔣的眼裏,始終有嫡異之分,“私心”嚴重影響到老蔣軍事才能的發揮。

蔣介石對付國內其他軍閥都能占到上風,但對於共產黨卻屢處下風、屢屢失敗。借用電影中的一句套話:“不是國軍無能,隻是共軍太狡猾。”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兵力有450萬(含正規軍200萬),共產黨部隊隻有127萬(含野戰軍61萬);國民黨部隊裝備多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偽軍武器,明顯優於中共。但經過三年,國民黨就敗退台灣,蔣介石的軍事失敗在哪裏呢?

蔣介石反省過:“為政二十年對於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後對於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其實老蔣的失敗首先就是因為獨裁。

國民黨軍隊係統幾乎沒有民主科學決策機製,用兵、用人全憑蔣介石一言堂。白崇禧非蔣嫡係蔣介石自認為是高明的軍事家,一向喜越級指揮,常常越過若幹級,隨意調動旅、團。蔣介石喜歡寫手令,有時完全是一時興起,也無人敢違抗。由於當時通信不發達,戰場情況千變萬化,蔣雖是根據前方的報告作指示,下達命令,可是命令下來,情況已經變化,而軍師長因怕受軍法審判,有時明知蔣的指令有錯也執行。白崇禧當時就批評道:蔣“遠離前方,情報不確,判斷往往錯誤”,認為國民黨軍隊的失利為蔣軍事幹預的結果。何應欽則批評部隊用人,團長以上皆由蔣親自決定,完全不經國防部評判會議審定,故而造成軍事失利。

蔣介石喜歡重用黃埔學生,但其中也有平庸之人。“天子門生”批發上崗,還沒來得及熟悉情況,就要擔任“剿共”重任。那些失意軍官暗中拆台不配合。軍隊內部矛盾重重,難以協同作戰,倒是便於共產黨各個擊破。

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是蔣的“五大主力”之一,還都後擔任南京防衛之責,有“禦林軍”之稱。1946年秋,蔣介石把整編第74師推上前線,在給張靈甫的“侍天字手令”中說:“有徒如此,共匪足以平也。”張靈甫頭腦發熱,揮師冒進。國民黨其他部隊隔岸觀火、袖手旁觀,導致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

蔣介石用人,一看派係,二看對自己的服從和依附程度。白崇禧為國民黨軍中少見的統帥型將領,因屬桂係,不是蔣的嫡係人馬,聰明才智不能得以發揮。而得到老蔣重用幾十年的陳誠、胡宗南,兩人隻有一個師長、旅長的才能,因是蔣看中,收為嫡係,不斷破格提拔,當作統帥之用。蔣介石雖在日記中寫道:“甚歎今日求一李鴻章、胡林翼、駱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但他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勝量容不下那些帥才。

1948年,蔣介石與杜聿明蔣介石將嫡係與非嫡係劃分得很清楚,導致蔣係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戰場上擁兵自重,見死不救已是常態。1948年7月,第5軍軍長邱清泉看著第75師師長沈澄華被共軍包圍也不救,致其被共軍消滅,蔣大為憤怒。邱為蔣的嫡係,就是見死不救,事後也沒事,淮海戰役中邱又故伎重演,黃伯韜兵團被共產黨軍隊包圍,向他求援,邱還是按兵不動,連參謀總長顧祝同親飛徐州,請他出兵也被拒。

蔣介石不從自身找原因,卻把責任往下推,大罵“娘稀匹”。但是怎麼罵,還是不同的。蔣的嫡係杜聿明和邱清泉兵敗淮海,杜被俘,邱自殺,蔣在當日寫道:“而杜聿明、邱清泉二將領雖作戰失敗,但其始終聽命,奮鬥到底,實不愧為革命軍人。”而罵非嫡係,卻是玩真格的,輕則傷筋動骨,重則格職查辦,一抹到底,小命玩完。

蔣介石寫手令成癮,搞得侍從室手令滿天飛。大至征兵征糧、小至打掃廁所,有的還朝令夕改。國府軍務局專門成立“手令室”,也忙不過來。搞得最後,連軍務局長俞濟時都看出來了,許多部門不把老蔣手令當回事,隨意亂丟。1936至1948年12年間,侍從室積累的手令多達130多公文箱。軍隊作戰時,蔣介石常乘飛機飛臨戰地,把他鼓勵部隊或慰勉將士的手令裝入通訊袋,從空中投扔下去,將士們備受鼓舞。有的時候,蔣介石還會從細微之處關心下屬,使人感到是真情流露,往往能激起下級的感動,從而衷心擁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