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同誌來到河北省西柏坡考察工作。1949年全國解放的前夜,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開國領袖從西柏坡走向全中國,留下了“兩個務必”、“六條規矩”的佳話。60多年後,習近平同誌再次來到西柏坡,再提“兩個務必”,重提“六條規矩”:

——“兩個務必”。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誌要求全黨在勝利麵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後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習近平同誌指出,“‘兩個務必’的提出已經過去60多年了,我們對‘兩個務必’堅持和弘揚得怎麼樣?應該說總的是好的。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我們黨才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係,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要跳出‘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曆史周期率,就要靠頭腦清醒,靠保持‘兩個務必’”。“全黨同誌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六條規定”。七屆二中全會根據毛澤東同誌的提議,作出六項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誌同馬恩列斯平列。這“六條規定”鐫刻在西柏坡紀念館的展板上。習近平同誌在這塊展板前駐足良久,一一對照著說:“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製,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八項規定在新的曆史時期體現了“兩個務必”的精神,體現了“六項規定”的原則,是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好黨、國家和人民交給的接力棒的生動體現。

——“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全黨同誌要深刻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以猛藥去屙、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各級黨組織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市委書記、縣委書記擔負著領班子、帶隊伍、抓發展、保穩定的重任,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幹工作搞事業都要靠這一點,這才是‘永動機’,才能練就金剛不壞之身。要勤奮工作,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複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但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習近平同誌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趕考”沒有結束,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正以中國曆史上前所未有、世界曆史上十分罕見的決心,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進行著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八項規定是這一偉大工程的奠基石,是黨風政風建設曆史上的裏程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節點。

《安塞腰鼓》這樣描繪百十個腰鼓齊奏時的盛景: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好一個安塞腰鼓!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麵了,隻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忘卻了一切雜念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麵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八項規定已經改變中國,八項規定還將繼續改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