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瑪格麗特向父親彙報學校的情況時,父親總是鼓勵她:“孩子,你有這樣的信心,我真為你感到驕傲。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辯論家。”
父親的不斷鼓勵使瑪格麗特對自己的口才充滿自信。上中學的時候,瑪格麗特是學校辯論俱樂部的成員,演講從不怯場。但老師說,當時瑪格麗特的演講技巧一點也不高超,用她同學的話說是根本不能振奮人心,這自然不受同學歡迎。瑪格麗特卻毫不顧忌,一有機會就上台滔滔不絕地演講。有一次,因為她講的內容大家不感興趣,而且她又講了很長時間,台下時有噓聲,諷刺嘲笑隨之而來,但瑪格麗特自信好強的個性卻使她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裏,依然毫不臉紅地演講下去。甚至到後來,聽她演講的人都跑光了,她卻仍然坦然地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完才停止。許多同學對她這種突出個性不理解,但她對別人的議論也毫不在意,一直維持這種獨立自信、我行我素的個性。其實,羅伯茨也知道瑪格麗特的演講水平並不高,但他知道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一種勇氣,敢於麵對的勇氣,所以他一直在鼓勵、支持女兒。
永遠坐在第一排
瑪格麗特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對她的要求很嚴格,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麵,而不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也要永遠坐在第一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灰心喪氣的話,隻能力爭一流。父親的“殘酷”教育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第一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生們上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拚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瑪格麗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麵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的佼佼者。這種力爭一流的奮鬥精神直到成為舉世矚目的英國首相她依舊保持著。
在1979年5月,撒切爾夫人作為英國女首相搬進舉世矚目的唐寧街10號時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我父親羅伯茨先生對我的教育培養。”此時的撒切爾夫人早已明白父親教導她從小就要凡事有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大腦來判斷事物的是非,不要人雲亦雲,更不能隨波逐流這些道理對於她的成長是多麼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羅伯茨著重培養女兒“嚴謹、準確、注重細節,對正確與錯誤嚴格區分”的獨立人格。瑪格麗特從一個普通的女孩,到一位連任三屆的英國首相,執政12年,最終成為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政治家。這一切成就都缺少不了自信、勇敢的品格和獨立決斷的能力,而這種品格和能力也是羅伯茨所致力培養瑪格麗特的。
“教育心得”
父母嚴格的教育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小瑪格麗特決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氣質、興趣等都深受父親的影響,她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於父親為之培養起來的高度自信、堅強、果斷等獨立的人格。抬起頭來,你會發現你自己是那樣迷人,那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