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李雲迪:鐵腕母親手下的“鋼琴天才”(2 / 2)

這的確是一種獨特的教育,這對母子都有不服輸的好勝心,而“吝嗇誇獎”無疑是逼發潛能最好的方法,小雲迪對“藝術的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應該源於此了。

作息時間,緊湊精確

在與人談及對孩子的作息時間安排時,張小魯說:“那時候他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很緊湊,很精確。早上7點整我準時叫他起床,然後洗漱吃早餐,我記得他剛起床人還是懵的,吃飯速度很慢,我就往他嘴裏塞早餐,7點半我送他去學校。中午,我和他爸爸誰回來的早誰就做飯,他12點放學到家就能吃上飯,飯後讓他睡個午覺。下午4點半放學,我要求他在學校用一個小時把作業完成,5點半自己回家。我們家6點鍾一定準時開飯,這也是雲迪一天中最快樂的時間,因為6點半到7點可以看動畫片。7點整必須坐到鋼琴前,他特有意思,有時差一兩分鍾,也要坐在琴凳上等到7點新聞聯播的音樂響起來才開始彈奏。通常練琴2個小時,個別也有3個小時,還要留一些時間讓他預習功課,基本上到11點就必須上床睡覺了。”

在有人問及李雲迪是否一開始就非常喜歡彈琴,每天這麼辛苦地練琴,有沒有讓他覺得練琴是一件痛苦的事時,張小魯這樣說:“剛開始學手風琴的時候有過抵觸情緒,可能在我這裏得不到妥協吧,後來他慢慢習慣了,到學習鋼琴就沒再發生過這種情況。其實,為了學習鋼琴,我和他都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作為一個母親我用了所有業餘時間來陪他、管束他,雲迪也犧牲了作為一個小孩子正常的玩樂時間。好在我們都很喜歡音樂,所以本身並沒有覺得特別辛苦,再加上每天都這樣過,假如一天不練琴反倒是特別反常的事。當然,雲迪是那種非常乖的孩子,不會很任性、很逆反。”

豐厚的一年

1993年,是琴童收獲豐厚的一年。9月,小雲迪獲得重慶大渡口區少兒器樂比賽鋼琴組一等獎;10月,獲重慶少兒鋼琴優秀等級琴手比賽一等獎,並且在重鋼公司1993—1994學年“希望杯”主題競賽中獲優秀少年兒童稱號;10月底,小雲迪順利通過鋼琴九級的考核。1994年,12歲的小雲迪決定報考四川音樂學院附中。為了準備學校的入學考試,母親張小魯請了半年假陪兒子到成都,父親李川則為了昂貴的學費,向單位申請南下工作,一家人開始了聚少離多的日子。母子倆在成都租了廉價房屋,小雲迪一邊在當地小學借讀,一邊補習專業樂理課。臨近考試階段,他每天在家練琴十幾個小時,連每天看動畫片的這點娛樂也被母親終止了。

“這件事的確給雲迪帶來很大的傷害,”張小魯感慨地回憶說,“那天我出去辦事,忘了帶東西就返回家,走在樓道裏沒有像往常一樣聽到鋼琴的聲音,等我開門進去,他鬼鬼祟祟地坐在琴凳上彈琴,我一摸電視機是熱的,就知道他偷看電視了,當時心裏非常生氣,想想為他考學我好不容易請了假,來到成都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爸爸為他也去了廣東,想到這些我心裏很委屈,覺得他不爭氣,盛怒之下就把電視機搬走了,當時雲迪苦苦哀求,哭著認錯,他說:‘媽媽你要是把電視機搬走了我就什麼也沒了啊!’可一狠心,我還是把電視機處理了,他哭了整整三天。”

但是,小雲迪似乎總有辦法排解壓力,練琴累了,他會自己到樓下玩一會兒,看門的老大爺、修自行車的師傅都成了他的朋友。沒有了電視的娛樂節目,而多了些人際關係,對於成長的孩子未嚐不是件好事。

“教育心得”

“毅力、興趣和愛”貫穿了鋼琴家的童年、少年。作為母親,張小魯說:“對許多學鋼琴的孩子來說,往往家長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對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當然,我必須要強調一點,就是雲迪對鋼琴抱有濃厚的興趣,他愛鋼琴,隻要看到有鋼琴,無論在哪裏,得到人家允許後都要上琴彈奏。”既然選擇了方向,便隻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