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果答應著,擦幹眼淚振奮起精神繼續往山上前進。
小雨果跌跌撞撞地到了山頂,他坐在石頭上看著遠處的景色,心中有說不出的舒暢,一身的疲憊一掃而空,傷口似乎也不疼了,父親看著小雨果輕鬆的樣子,高興地說:“孩子,如果剛才你中途放棄了,現在就不會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了。做任何事情都一樣,如果你做出了決定,就不能半途而廢。”小雨果興奮地點頭道:“我懂了,爸爸。”
由於父親經常抽空帶小雨果去爬山、遊泳、騎馬打獵,小雨果的身體也一天天地強壯起來了。這不僅把小雨果的身體鍛煉好了,更重要的是練就了小雨果堅強的毅誌力。
有一次,父親帶著小雨果去阿爾卑斯山野外旅遊,以鍛煉小雨果堅韌的個性。天就要黑了,周圍找不到人家,也沒有飯店和旅社。“爸爸,我們今天吃什麼呢?我又渴又餓了。”小雨果有點沮喪地問道。
父親拿出僅有的一個麵包說:“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晚餐了。”小雨果看著麵包,說:“我們喝什麼呢?”父親往不遠處一指:“那邊有一處山泉,我來的時候已經看到了,我們可以喝山泉水。”
“那水幹淨嗎,能喝嗎?”小雨果似乎不大高興。
“孩子,我們現在到了一個沒有人家的地方。今晚我們就在這裏紮帳篷過夜。你必須得學會適應任何環境。以後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就不會手足無措了。”父親環顧四周後說。
小雨果很懂事地點了點頭,並開始了首個野外生存鍛煉。
在父母親特殊的教育下,雨果不僅身體強壯,而且形成了非凡的毅力。雨果4歲多就開始夾著書包尾隨哥哥上學了。
母親的鼓勵和信任
上學後的雨果對寫作非常感興趣,母親對他的這一愛好非常支持。在母親的鼓勵下,小雨果的寫作從小就顯露出鋒芒。
有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組織征詩大賽。小雨果得知後非常激動,於是他在母親的幫助下報名參賽。正當他全力為參賽創作新詩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病倒了,而且幾天都處於昏迷狀態。小雨果著急得幹什麼都沒有心思,於是,隻好把一首從前寫的、自認為不是寫得最好的《凡爾登貞女》送去參賽。在小雨果焦急的等待中,幾天後,母親從昏迷中醒來,一看見小雨果,就立即詢問他參加征詩大賽的情況,小雨果吞吞吐吐地告訴了她實情。在病榻前,母親用無力的手拉住兒子的手,輕聲地說:“維克多,你不該在難處麵前退卻。記住,永遠不該。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別獎,你要把你創作中最好的詩送去。”母親說話的聲音很小,但小雨果聽得出來,那話語中卻包含著她的深切期望。但雨果還是感到有些為難,低著頭,擔心地對母親說:“但是,恐怕來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沒想到母親的眼睛裏散發著光彩,聲音也大了起來:“不,好孩子,來得及。今晚就寫,明天一早就念給媽媽聽,媽媽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媽媽最不喜歡碰到難事就畏縮的人。”小雨果抬頭看著母親,她的眼睛裏滿是鼓勵和信任,還有期待。他不再猶豫,坐在病重的母親身旁,在母親壓抑著的咳嗽聲中不停地寫著、改著。一夜之間寫了首120行詩。
在母子共同的期待中,半個月後,這首120行詩讓維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別獎。更令母子倆高興的是,之前投的那首《凡爾登貞女》的詩也同時獲“金雞冠花”獎。兒子的成績是母親最好的補藥,雨果母親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母親的支持和母親的病愈,讓小雨果既感到幸福又感到滿足。
獲“雙獎”的事情很快就成為過去,但是母親要“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別獎”的堅定話語,卻一直在雨果腦海中縈繞,一直激勵他更加勤奮地投入文學創作。
18歲成研究院的院士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組織征詩大賽,雨果的《摩西在尼羅河上》又獲“金雞冠花”獎。按照美文研究院的規則:凡一人連得三次詩獎的,都有資格被聘為院士。這樣,雨果這個年僅18歲的小夥子竟成了研究院的院士。當雨果興奮地回家把這一消息告訴母親時,母親緊緊抱著兒子,噙著眼淚半天說不出話。1821年,當法國文學藝術聯合會成立時,雨果和當時法蘭西研究院的許多老院士一起,被邀為該會會員。這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更感到自豪的是他親愛的媽媽。從此,這位剛剛20歲的年輕人,就像一顆耀眼的新星,引起了法國文壇的矚目。母親的心血和期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後來,雨果相繼創作了《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這兩部世界名著,成為世界級的偉大作家之一。
“教育心得”
小雨果在母親的精心撫育,以及父親的訓練和培養下茁壯成長。有些時候,父母親就像是孩子的上帝,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最為熟悉、最離不開的,就是父母親了。父母讓孩子學會健康、堅強地成長,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其進步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