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對工作要有足夠的熱情(2 / 2)

後來,克雷格·卡爾霍恩在西南食品超市由包裝工升為存貨管理員,整天幹著裝裝卸卸、擺擺放放這樣平凡而重複的工作,但是他卻一絲不苟,樂此不疲。有人屢勸他:“別把青春耗費在這種沒出息的事情上。”他卻不以為然,仍是堅守自己的工作信條:工作無論大小,幹好當下每件事。別人認為他是個大傻瓜,一輩子也幹不出名堂來。然而,他卻為自己幹好了這樁誰都不願意幹的工作而自豪不已。他相信父親的話:“隻要自己不斷地努力,隻要認真地做好每件事,上帝一定會眷顧你的。”

果不其然,數年後,克雷格·卡爾霍恩脫穎而出,成為擁有8家商店,年收入過千萬的老板!敬業精神是做好每件事的根本,最終能成就一番宏圖偉業。

對工作始終如一的熱愛,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始終對工作賦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在短短的人生歲月中我們要做什麼?不要有太多的夢想,而是把每一件事做到極限就可以了。

18世紀瑞典化學家舍勒在化學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可是瑞典國王毫不知情。在一次去歐洲旅行的途中,國王才了解到自己的國家有這麼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於是國王決定授予舍勒一枚勳章。可是負責發獎的官員孤陋寡聞,又敷衍了事,他竟然沒有找到那位全歐洲知名的科學家舍勒,卻把勳章發給了一個與舍勒同姓的人。

其實,舍勒就在瑞典一個小鎮上當藥劑師,他知道要給自己發一枚勳章,也知道發錯了人,但他隻是付諸一笑,隻當沒有那回事,仍然埋頭於化學研究之中。

舍勒在業餘時間裏用極其簡陋的自製設備,首先發現了氧,還發現了氯、氨、氯化氫,以及幾十種新元素和化合物。他從酒石中提取酒石酸,並根據實驗寫成兩篇論文,送到斯德哥爾摩科學院。科學院竟以“格式不合”為理由,拒絕發表他的論文。但是舍勒並不灰心,在他獲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以後,根據這個實驗寫成的著作終於與讀者見麵了。舍勒在32歲那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院士。

人生不能缺少熱情。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裏,存在一種叫做激情的東西。它如沉睡的猛虎,一旦被喚醒,就能讓一個人充滿活力,發揮出連自己都吃驚的熱情和精力。在這種狀態下工作,鮮有人能不獲得成功。

憑借熱情,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煥發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狂熱追求。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理解你、支持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贏得珍貴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成功與其說是取決於人的才能,不如說取決於人的熱情。

熱情是一個人保持高度的自覺,把全身每一個細胞都激活起來,完成他心中渴望的事情;熱情是一種強勁的情緒,一種對人、事物和信仰的強烈情感。對工作需要注入巨大的熱情,隻有熱情才能取得工作的最大價值和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