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看了信,仰麵大笑,也就放鬆了戒備,他下令把原來防備東吳的軍隊陸續調往樊城前線。
就在這時,曹操聽司馬昭之計派使來到吳國,要孫權夾擊關羽。孫權拜呂蒙為大都督,總製江東各路兵馬,襲擊關羽的後方,攻取了荊州。
關羽終於知道自己對東吳的防備太大意,但為時已晚。關羽被生擒活捉,荊州各郡縣皆歸東吳。
關羽之死,可謂千古悲歌。其人堪稱“武聖”,一生忠義,幾近完人。隻因為一個“傲”字,毀了自己一世英名。雖然令人惋惜,但為後人敲響了警鍾。像關羽這樣的英雄,尚且驕傲不得,其他人哪裏還有驕傲的理由。
諸葛恪是吳國大臣諸葛瑾的兒子,他自幼聰慧過人,很有才幹,特別是他的隨機應變的辯才,頗得孫權的歡心和信任。
吳國重臣陸遜病故,孫權任命諸葛瑾為大將軍,掌握軍事大權。
七年以後,孫權病故,遺詔諸葛恪輔國。這時,魏國利用吳主新喪,舉國哀痛之機,興兵伐吳,諸葛恪親率大軍迎敵,結果大敗魏軍。諸葛恪因此洋洋自得,沉浸在勝利之中,認為魏國不堪一擊,準備出兵伐魏,但是,這一決定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急於求成的諸葛恪認為憑借他的才幹,足以掃平中原,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出兵伐魏。
驕兵必敗。諸葛恪率20萬大軍包圍魏國新城,兩個月也沒有攻下,這期間士卒困乏,軍中瘟疫流行,多數士兵病倒,但是諸葛恪還是固執地堅持自己錯誤的攻城決定。最後當然是大敗而歸,死傷無數。
戰敗的結局,使諸葛恪大失人心,被人設計殺害。
以諸葛恪的才幹,確實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但是驕傲自負卻使他自掘墳墓。
一時的成功並不能說明什麼,人生的路還很長,也許下一刻你就會被打倒,也許下一刻你就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驕傲自滿。當一個人獲得成功時,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有沒有驕傲自滿,千萬不要讓驕傲自滿成為你下次成功的絆腳石。
很多年輕人心高氣盛。驕傲是前進的絆腳石,自負是成功的迷魂藥。如果取得一些成就就驕傲自滿,那麼這個人離失敗也就不遠了。驕傲是對虛榮心的褒獎,驕傲是走向失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