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聽話聽音,鑼鼓聽聲”。有時候別人說話,不會說得那麼直白,這就需要你領會其說話的弦外之音,別被表麵的字眼弄迷糊了,甚至有的時候,別人什麼也不說,你也要明白他的意思。
別人的意圖和要求往往不會以率直的語言表達出來,有時嘴上說“這樣做”,心中卻要求“那樣做”。也就是說,有時因為礙於情麵,有時因為情景原因,等等,很多人會委婉暗示或采用其他曲折隱晦的方式把要求說出來。因此,他語言所表述的和內心所期待的並不完全一致。
齊國有一位王氏大臣,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氏的府邸相鄰。田氏位高權重,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朝中大權,任何人都得罪不起他。
一天,王氏前往田氏府邸,進行禮節性的拜訪。田氏接待他之後,破例帶他到府中的高樓欣賞美景。王氏站在高樓上,向四周瞭望,東、西、南三麵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遺,唯獨北麵的視線被自己院中的大樹擋住了,王氏清楚了田氏帶他上高樓的真正目的了。
王氏一回到府中,就立刻命人砍掉那棵大樹,家丁們一臉疑惑地看著主人。王氏說:“不砍樹的話,會招來殺身之禍,我們家的樹擋住了他家的視線。”
和人打交道要善於聽弦外之音,明白他人的“真正目的”,這樣才能使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
人是有感情的,同是一個客觀結果,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明白了這一點,在為人處世中,我們就能更好地駕馭人際關係。
某化妝品銷售公司的李經理,因工作上的需要,打算讓家住市區的推銷員李密去近郊區的分公司工作。在找李密談話時,李經理說:“經公司研究,決定讓你去擔任新的重要工作。有兩個地方,你任選一個。一個是在遠郊的分公司,一個是在近郊的分公司。”李密雖然不願離開已經十分熟悉的市區,但也隻好在遠郊和近郊當中選擇一個稍好點的近郊。而李密的選擇恰恰與公司的安排不謀而合。而且,李經理並沒有多費唇舌,李密也認為選擇了比較理想的工作崗位,雙方都滿意,問題自然輕鬆解決。
遠郊的出現讓李密明白,公司是有意讓他去近郊了。當然,李經理的這種做法,好像給人一種玩弄權術的感覺,如果是從大局或工作方法考慮,這種做法還是可以提倡的。
作為員工,你需要經常接受任務,彙報工作,與老板溝通。領會老板的意圖並把握準確了,才能很好地執行。如果你一知半解,糊裏糊塗,不是考慮問題不周,就是把事情辦錯了,後果可想而知。
優秀的員工總能聽出老板說話的言外之意、話外之音,隻要老板一個眼神或一個暗示,就能正確理解其中的深義。
張康德是一位勤勤懇懇的文員,凡事都做得非常出色,深得老板的賞識。於是,老板經常在私下對他說:“這裏的一切都托付給你了!”“在這些員工當中,我最信賴的就是你!”
得到老板的賞識,使張康德甚感欣慰。但令張康德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從來沒有因為老板對他的信任而親身體驗過一次當家人的滋味。一次,老板要到外地進行談判,臨行時,他拉著張康德的手說:“這裏的一切就都托付給你了!”張康德終於獲得了一次自我展現的機會。
在老板離開公司的第二天,有一位客戶來訪,谘詢該公司是否要舉行一次產品優惠促銷活動。張康德突然想起了老板對他經常說過的那些信任他的話,並且老板也沒有就此做過詳細的布置與安排。本應向老板彙報、請示的張康德,於是自行決定了這件事情,並開始大張旗鼓地實施自己的促銷方案。當老板得知後,立即取消了商務談判,匆忙趕回公司。當張康德再次見到老板時,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收到的不是紅包,而是解聘通知書!
這位老板所說的“真話”,隻不過是一種鼓勵,他希望自己不在位的時候,員工同樣會努力地工作,但他不希望員工代替他做出任何一項重大決策。很多老板交代給員工的隻有工作,而不是老板的位置和權力。千萬不要自作主張,而是要“誠心誠意”地為老板排解後顧之憂。
領會老板的意圖,讀懂老板的真義,對於一個下屬來說尤為重要。老板比較喜歡那些“頭腦機靈、悟性較好、一點就通”的下屬,有重要的工作也會交給他們去做,所以他們也就很容易獲得重用的機會。如果老板總抱怨你“不靈通,交代多少遍都不明白”,那你還會得到老板的重用嗎?若想讓自己變得“機靈”點兒,就要準確把握老板的意圖和潛台詞,就要不斷增進對老板的接觸和了解,善於察言觀色、勤於思考。
有時候別人說話,不會說得那麼直白,這就需要我們的腦子靈活一點,不要被表麵現象迷惑了,也不要對別人的套語、隱語無動於衷或理解淡化了。“善聽弦外之音,領會言外之意”。這既是為人處世的本領,也是人際交往的技巧,更是人生智慧的體現。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人際關係和事業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