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連走路都覺得費力時,還奢望能跑嗎?雖然你是一匹馬,盡管你有奔馳的本領,但如果永遠按照牛的路線活著,你就一輩子也沒有馳騁的機會。
張楚決定從事寫作,是由於高中時一篇作文被當成全校範文講解,受到師生讚揚。
後來,他拜當地文聯主席為師。老師說寫作要踏實,一步一步走,並講了自己的經驗:先寫小文章,投縣報,不中,堅持,最後中了。打下基礎再給市、省報投,失敗了,再堅持,最後占領省報。從此屢發屢中,被文化館聘任。這一過程花了他十幾年時間。又花了十幾年時間,他才當上文聯主席。老師的寫作之路告訴張楚:從事寫作要慢慢來,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勞累。
從高中那篇作文開始,張楚寫了十幾年,卻依舊默默無聞。作家夢能實現嗎?他想改變。照老師規劃的路,他還要盡力寫好小文章。可他想跨過去,直接寫小說。
2003年,張楚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說《曲別針》投給《收獲》雜誌。它是巴金主編的雜誌,中國文學第一名刊。沒想到這篇小說竟在《收獲》上發表了,接著被《小說選刊》選載,還被評為“河北省十佳小說”,張楚也因此獲得“河北文藝振興獎”。這一跨,張楚跨過了計劃中的40歲之後才能走上的路。
張楚一夜成名,他很快被讀者認識,被名家關注。老師驚訝了,他大半輩也沒在《收獲》上發表過文章,更別提獲獎了。
2004年,張楚寫的小說《櫻桃記》登在《人民文學》上,又被《小說選刊》選載,獲中國作協“大紅鷹文學獎”;2005年,他的小說《長發》獲“人民文學獎”,年底,他入選“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2006年,他的第一部書出版,且被選入“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曾親自為張楚主持過個人作品研討會。
老師給張楚規劃了幾十年的路,他用五年就實現了。老師說的踏實走路、不斷進步是對的,但並不適合每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