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憑愛因斯坦對科學作出的卓越貢獻,他早就應該得到諾貝爾獎。可是出於偏見和保守,愛因斯坦也遭到了不少科學權威的詆毀和反對,如斯塔克等人甚至威脅,假如相對論獲獎,他們寧可退回手中的諾貝爾獎金。
這個遲到的榮譽是發生在1921年,奇怪的是,愛因斯坦不是因發現相對論而獲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認為授獎原因是因為“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和理論物理學方麵的其他研究”。這真是弄得人們有點啼笑皆非。不過,因一項較小的貢獻就足以獲得諾貝爾獎,它更說明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早在1919年,愛因斯坦就和米列娃離了婚。米列娃懂得丈夫的價值,但兩人的生活並不和諧,他們和氣地分手了。愛因斯坦後來和有兩個女兒的守寡表姐艾麗莎成了婚。艾麗莎不像米列娃那樣精通物理學,但卻是善持家務的賢內助,她後來一直與愛因斯坦相處得十分融洽。為了表示對米列娃的歉意,愛因斯坦把獲得的諾貝爾獎金全部寄給了米列娃。
與此同時,正當愛因斯坦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人物時,德國的反猶分子也組成了一個反相對論公司——德國自然哲學家研究小組,為首分子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勒納德。他們分別在德國的各大城市舉行了數十次聲討相對論的報告會。愛因斯坦甚至親往目賭了這場鬧劇。後來,雙方又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論戰。最有意思的是在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生協會的年會上,愛因斯坦與勒納德唇槍舌劍,正麵交鋒,結果使偽科學敗下陣來。
愛因斯坦十分感激普朗克等人的知遇和支持,他一度想離開歧視猶太人的祖國——德國,然而,因為有許多正直科學家的挽留,加之柏林又是他發現廣義相對論的聖地,因而他放棄了早已獲得的瑞士國籍,再次接受了德國國籍,他希望祖國會變得美好起來。可是後來他卻為此事而後悔不已。
1932年,在那湖光山色中的卡普特別墅,艾麗莎正在為愛因斯坦收拾行裝。愛因斯坦手拿煙鬥,正目送著一位客人離去,手中則拿著一本書,那是勒納德等人拚湊的《反相對論百人集》。他苦笑著對艾麗莎說:“要是我的研究錯了,一個科學家就能證明,何必興師動眾抬出一百個人來呢?”“別管它,回來再看。”艾麗莎不以為然地說。他們馬上要前往美國,愛因斯坦從1930年起就接受了加州理工學院的邀請,每年冬季去講學一次。
“隻怕是回不來了。”“為什麼?”艾麗莎問。別墅可是他們傾其所有購置的房產呀!愛因斯坦雖然超凡脫俗,潛心科研,但他對時局的發展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出所料,他正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講相對論時,最壞的事情發生了,瘋狂的反猶的法西斯狂人希特勒在德國掌權登台。
一個具有公民自由、寬容和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德國不存在了。愛因斯坦在納粹德國成了“猶太國際陰謀家”“共產國際陰謀家”,他的家被抄,著作被暴徒踐踏焚毀。這激起了愛因斯坦的義憤,他勇敢堅決地再次放棄德國國籍,他痛心、後悔,他錯看了德意誌,在漫長的十五年,他傾盡心力忠於和支持德國,如今他有家難回,一切都成為過去。從此,他要向這個暴虐的法西斯國家宣戰。
在永別德國之後,愛因斯坦最後一次遊覽了歐洲,他在布魯塞爾和倫敦等地,聲援受迫害的猶太人,譴責法西斯暴政,他放棄了過去一貫堅持的和平主義。此時,羅斯福的新政給愛因斯坦帶來了新希望,他決定重返美國定居。1933年10月7日,愛因斯坦和艾麗莎以及助手、秘書,登上了駛向美國的“西部號”客輪。對這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刻,法國著名科學家朗之萬精確地預言道:“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岡從羅馬搬到新大陸去一樣。當代物理學之父遷到了美國,現在美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了。”事實上,意義遠不隻如此,愛因斯坦赴美,實際上是使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法西斯陣營獲得了一個最有力量的巨人。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這話是對愛因斯坦為人最好的寫照。
來到美國,愛因斯坦受到了最熱烈誠摯的歡迎,他受聘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終身研究員。今天,普林斯頓這個小城已成了科學的聖地,它是因愛因斯坦的駐留而揚名四海。擺掉了納粹的白色恐怖,愛因斯坦暫時恢複了平靜,他像一個極普通的人,生活在莘莘學子和教授們中間,他又開始沉浸在自己的科學思索和幻想裏。
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滿頭長發似乎已步入晚年的中年人,有時他嘴含冰棍,腳穿拖鞋橫過馬路,有時在那鳥語花香的田野裏散步沉思。自從發現了相對論之後,在普林斯頓,愛因斯坦又在開始構築他的“統一場論”了,他決心要用新理論去解釋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所不能解釋的一切物質現象。
在普林斯頓,流傳著愛因斯坦許多平凡而有趣的故事,他的平易近人和偉大,也最容易吸引各種各樣的人。例如,他最喜歡接受學生,有一天,來了一大群談笑風生的大學生,他們好奇地問什麼叫相對論,愛因斯坦詼諧地說道:“你坐在漂亮姑娘旁邊有兩小時,隻覺得是才過了一分鍾;如果你緊挨火爐,隻有一分鍾,你卻像是過了兩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對金錢的蔑視,也是愛因斯坦的風格。據說他曾用1500美元的支票作書簽,結果書和支票都弄丟了。不過,他卻能用特有的方式給需要幫助的人以無比慷慨的援助。在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人們需要經費,他們想到了思想戰士愛因斯坦。可這位巨人說:“我沒有錢。”“有,您隻要把第一篇有關相對論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手抄一遍就行。”要是用於反法西斯愛因斯坦沒有不幹的道理,於是他把手稿賣得的600萬美元全捐了出去。
愛因斯坦主張猶太複國,但絕不主張民族鬥爭,他為猶太人做了大量的義務工作,後來猶太人提議讓他當以色列國的總統,他堅定地謝絕了,他更樂於當平凡的物理王國的君主。
到了1939年,愛因斯坦再也不能關起門來研究統一場論了。戰爭時局的發展令人憂心,它實質上也是一種殘酷的科學研究的競賽。這時,同盟國和軸心國的科學家都發現,利用原子能的無比威力不僅在理論上可行,要把它轉化為實用也為期不遠了。假如希特勒手中有原子彈,這意味著愛好和平的國家陣營將麵臨徹底的毀滅。
這樣,同盟國陣營的科學家們敦請最有影響的愛因斯坦致函羅斯福總統,要搶在法西斯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
1945年夏天,最令人遺憾的事情發生了,美國B—29轟炸機接連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扔下了原子彈。這兩地成為焦土和廢墟的消息傳到愛因斯坦的耳中,他驚呆了。正是他的公式定理奠定了原子彈產生的理論基礎,又是他寫信給美國總統開啟了研製原子彈的先河。可現在無數逝去的無辜生命已無法挽回了,他痛心疾首,他感到這是自己平生犯下的最大錯誤。造成人民苦難的遺憾,像陰影般籠罩著他的心頭。
戰後,他的好友、同行都盛情邀請愛因基坦重返祖國,但遭到了拒絕。個人的恩怨可以排除,但在德國對猶太人同胞實行的種族滅絕,他絕不原諒。為此,他大聲疾呼和平,共同簽發了和平宣言——《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主張把原子武器的秘密交給一個世界政府看管,把和平的希望寄托於聯合國,這不僅是個烏托邦的幻想,而且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也極不合時宜,因此他也遭到了來自各方的攻擊。然而,批評和挫折,絲毫也動搖不了他為和平而鬥爭的決心,他一再強調:“人隻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飽經人世滄桑的愛因斯坦,已經是滿頭披散的銀發,眼瞼上布滿了皺紋。這位科學巨人雖然早已退休,不過他每天還是堅持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辦公室,他像個依然衝鋒在前的戰士,坐在寫字台前,不斷地在草稿上推演自己的公式。他還在研究“統一場論”。
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階段,研究它是基於斯賓諾沙的“物質的延長世界,在某處統一於精神的調和世界”這一觀念。愛因斯坦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以此來解決缺乏一貫性和統一性的量子力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他仍在黑暗中摸索,道路越來越崎嶇。他不得不從改變20世紀原子物理學家共同創立的一切理論基礎下手,這對於一個單槍匹馬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彼岸的舵手來說,似乎為時已晚。
1955年4月,愛因斯坦積勞成疾,病情惡化,他生命的火花就要熄滅了。可是住進醫院,他還吩咐秘書把他的老花眼鏡、鋼筆和沒有做完的一篇計算送到病房來。當他戴上眼鏡,用顫抖的手握住筆要在稿紙上寫字的時候,這支他用了幾十年的鋼筆終於不聽使喚,滑落到地板上。是啊,愛因斯坦還在牽掛著他的統一場論。這時,他無奈而又不無遺憾地說:“神應該不會惡作劇,但這次似乎開了點玩笑。”
4月18日,這顆人類宇宙中具有頭等光輝的科學巨星隕落了。根據愛因基坦的遺願,他要人們廢除一切對他個人的崇拜。他崇尚民主和平等,所以人們不知他的骨灰保存何處。他隻是把他的遺憾和理想遺留給了人類,用他自己的理論來說,短暫有限的生命已經終結,他又將複歸無限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