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論戰爭理論(2)(1 / 3)

除了感情以外,指揮官的智力也同樣有極大的影響。一個喜歡幻想、狂熱而不成熟的指揮官的作為和一個冷靜而強有力的指揮官的作為顯然是不一樣的。

6.智力的多樣性導致了達到目標方法的多樣性。

達到目標的方法之所以多種多樣(像我們在第一篇中談過的那樣),概然性和幸運所以在戰爭中起無比巨大的作用,主要是由於各人的智力不盡相同。而這種智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職位較高的人身上,因為這種影響是隨職位的提高而增大的。

第二個特點:活的反應

軍事行動的第二個特點是活的反應和由此而產生的相互作用。這裏我們不談活的反應在計算上的困難,因為前麵談過,把精神力量作為一個因素來研究就會有困難,而這種困難已經把這種計算上的困難包括在裏麵了。我們要談的是,作戰雙方的相互作用就其性質來說是與一切計劃性不相容的。在軍事行動的一切現象中,任何一個措施對敵人都會產生極不相同的作用。然而,任何理論所依據的都是一般現象,不可能把現實中所有個別的情況都包括在內,這些個別情況隻能靠判斷和才能去處理。在軍事行動中,根據一般情況所製定的行動計劃常常被意外的特殊情況所打亂,因此,同人類的其他活動比較起來,在軍事活動中就必然更多地依靠才能,而較少地運用理論上的規定。

第三個特點:一切情況的不確實性

戰爭中一切情況都很不確實,這是一種特殊的困難,因為一切行動都仿佛是在半明半暗的光線下進行的,而且一切往往都像在雲霧裏和月光下一樣,輪廓變得很大,樣子變得稀奇古怪。這些由於光線微弱而不能完全看清的一切,必須靠才能去推測,或者靠幸運解決問題。因此,在對客觀情況缺乏了解的場合,就隻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偶然性的恩惠了。

十七 建立實證性理論是不可能的

鑒於軍事活動具有上述特點,我們必須指出,企圖為軍事藝術建立一套實證性理論,好像搭起一套腳手架那樣來保證指揮官到處都有依據,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可能,當指揮官隻能依靠自己才能的時候,他也會拋棄它,甚至同它對立。而且不管實證性的理論多麼麵麵俱到,總會出現我們以前講到的那個結果,才能和天才不受法則的約束,理論和現實相互對立。

十八 建立理論的出路(困難的大小並非到處都一樣)

擺脫這些困難的出路有兩條。

首先,探討軍事活動的一般特點時所談的一切,並非對任何職位上的人都相同。職位越低,越需要有自我犧牲的勇氣,而在智力和判斷方麵遇到的困難就小得多,接觸的事物就比較有限,追求的目的和使用的手段就比較少,知道的情況也比較確切,其中大部分甚至是親眼看到的。但是,職位越高,困難就越大,到最高統帥的地位,困難就達到了頂點,以至於幾乎一切都必須依靠天才來解決。

即使從軍事活動本身的區分來看,困難也不是到處都一樣。軍事活動的效果,越是體現在物質領域,困難就越小,越是體現在精神領域,成為意誌的動力,困難就越大。因而用理論的法則來指導戰鬥的內部部署、裝備和實施比指導戰鬥的運用要容易得多。在前一種情況下,用物質手段進行戰鬥,雖然其中也不可能不包含精神因素,但畢竟還是物質為主。但是在運用戰鬥的效果時,也就是當物質的結果變成動力時,人們所接觸的就隻是精神了。總之,為戰術建立理論比為戰略建立理論困難要少得多。

十九 理論應該是一種考察,而不是規定

建立理論的第二條出路所根據的觀點是,理論不必是實證性的,也就是說不必是對行動的規定。如果某種活動一再涉及同一類事物,即同一類目的和手段,即使它們本身有些小的變化,它們采取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仍然可以是理論考察的對象。這樣的考察正是一切理論最重要的部分,而且隻有這樣的考察才配稱為理論。這種考察就是對事物進行分析探討,使人們對事物有一個確切的認識,如果對經驗進行這樣的考察,即對戰史進行這樣的考察,就能對事物有深入的了解。理論越是使人們深入地了解事物,就越能把客觀的知識轉變成主觀的能力,就越能在一切依靠才能來解決問題的場合發揮作用,如果理論能夠探討構成戰爭的各個部分,能夠比較清楚地區別初看起來好像混淆不清的東西,能夠全麵說明手段的特性,能夠指出手段可能產生的效果,能夠明確目的性質,能夠不斷批判地闡明戰爭中的一切問題,那麼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務。這樣理論就成為通過這本書學習戰爭問題的人的指南,到處都能為他們指明道路,使他們順利前進,並且能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如果一個專家花費了半生的精力來全麵闡明一個本來是隱晦不明的問題,他對這一問題的了解當然就比隻用短時間研究這一問題的人要深刻得多。建立理論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別人從頭整理材料和從頭開始研究,能夠利用已經整理好和研究好的成果。理論應該培養未來指揮官的智力,或者更正確地說,應該指導他們自修,而不應該陪著他們上戰場,這正像一位高明的教師應該引導和促進學生發展智力,而不是一輩子拉著他走一樣。

如果從理論研究中自然而然地得出原則和規律,如果這些真理的原則和規律是來源於自然的結晶,那麼理論就不但不和智力活動的這種自然規律相對立,反而會像建築拱門時最後砌上拱心石一樣,把這些原則和規律突出出來。理論之所以要這樣做,也隻是為了要和人們思考的邏輯關係一致起來,明確許多線索的彙合點,而不是為了製定一套供戰場上使用的代數公式。因為這些原則和規律,主要是用於確定思考的基本線索,而不應像路標那樣指出行動的具體道路。

二十 有了上述觀點才能建立理論,才能消除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矛盾

有了上述觀點,才可能建立一種令人滿意的作戰理論,也就是說建立一種有用的、與現實不相矛盾的作戰理論。這樣的理論隻要運用得當,就會接近實際,以致完全消除理論脫離實際的反常現象。

二十一 理論應該考察目的和手段的性質(戰術上的目的和手段)

理論應該考察手段和目的的性質。

在戰術中,手段是用以進行鬥爭的受過訓練的軍隊,目的是取得勝利。至於如何進一步確定勝利的概念,以後在研究戰鬥時才能更詳細地闡述,在這裏勝利的標誌是把敵人擊退出戰場。通過這樣的勝利,就達到了戰略為戰鬥規定的目的,這種目的使戰鬥具有了真正的意義,這種意義當然對勝利的性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個以削弱敵人軍隊為目的的勝利和一個以占領某一陣地為目的的勝利是不同的。由此可見,戰鬥的意義能夠對戰鬥的組織和實施發生顯著的影響,所以也應該是戰術的一個研究對象。

二十二 在戰術上使用手段時離不開的各種條件

既然有些條件是戰鬥所離不開的,會或多或少地對戰鬥發生影響,那麼在使用軍隊時當然要予以考慮。這些條件就是地形、時間和天候。

地形最好分為地區和地貌兩個概念,嚴格地說,如果戰鬥是在完全平坦的荒原上進行的,地形對戰鬥就不會有什麼影響。這種情況在草原地帶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但在文明的歐洲地區就幾乎隻是空想了。文明民族間的戰鬥要不受地區和地貌的影響,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時間對戰鬥發生影響,是因為有晝夜之分,但這種影響的範圍當然會超越晝夜的界線,因為每次戰鬥都有一定的持續時間,規模大的戰鬥甚至要持續許多小時。對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來說,從早晨開始還是從下午開始是有重大區別的。但確實有許多戰鬥不受時間因素的影響,一般說來時間對戰鬥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天候對戰鬥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情況更為少見,通常隻有霧發生一定的影響。

二十三 戰略上的目的和手段

在戰略上,本來隻有勝利,即戰術成果是手段,能直接導致媾和的因素才是最後的目的。在戰略上運用它的手段達到這種目的時,同樣也離不開或多或少對此發生影響的那些條件。

二十四 在戰略上使用手段時離不開的各種條件

這些條件仍然是:地區和地貌(地區應該擴大理解為整個戰區的土地和居民),時間(應包括季節)以及天候(指嚴寒等特殊現象)。

二十五 構成了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