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行為標準 行為標準指服務對象完成該行為的程度,包括時間、速度、距離、質量、次數等,如步行50m、步行15分鍾等。
4.條件狀語 條件狀語指服務對象完成該行為動作所需具備的條件,如在護士指導下、借助步行器等。
5.時間狀語 時間狀語指服務對象完成該行為動作所需的時間。如病人2周後能在攙扶下行走50m。
(三)目標陳述的注意事項
1.目標的主語必須是服務對象,而非護士。
2.目標陳述要清楚、簡潔、易懂,有針對性。
3.目標應是護理活動的結果,而非護理活動本身。
4.目標應切實可行,充分考慮護理人力資源、服務對象的能力以及設備,應屬於護理工作範疇。目標應與醫療護理工作保持方向一致,得到其他工作人員的認可。
5.一個目標隻針對一個護理診斷,一個診斷可以有多個目標。
6.目標必須具體、可測量,在陳述中的行為動詞應使用可觀察、可衡量的動詞,避免使用模糊、模棱兩可的詞。
三、製定護理措施
護理措施又稱護理幹預,是指護士為幫助病人實現預期目標而采取的護理活動和具體方法,也可稱為護囑。
(一)護理措施的分類
1.依賴性護理措施 依賴性護理措施指護士遵醫囑執行的具體護理活動。如給藥等。
2.合作性護理措施 合作性護理措施指護士與其他醫務人員合作共同完成的護理活動。如與營養師一起製定飲食計劃等。
(二)護理措施的內容
護理措施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檢查及手術前後護理、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健康教育、執行醫囑以及症狀護理等。
(三)製定護理措施的注意事項
1.護理措施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2.護理措施應具有一定針對性,針對具體原因製定;針對護理目標,可以通過幾項護理措施來實現。
3.護理措施必須切實可行、因人而異。應充分考慮護士的數量、業務水平和醫院的實際情況,製定符合病人的病情及個性特征的護理措施。
4.護理措施應保證病人的安全、循序漸進,使其樂於接受。
5.護理措施應與其他醫務人員的工作方向相一致。
6.護理措施應明確、具體、全麵。
四、構成護理計劃
將護理診斷、護理目標、護理措施和護理評價等信息按一定的格式進行組合,形成護理文件,即構成護理計劃。
各個醫療機構護理計劃的書寫格式不盡相同,一般有表格式和標準式。
(一)表格式護理計劃
表格式護理計劃大致包括日期、診斷、目標、措施、評價等內容。
(二)標準式護理計劃
標準式護理計劃是指事先製定出該疾病常見的護理計劃,在護理具體病人時,以此為依據,從中挑選出適合該病人的護理計劃,計劃中未包括的內容,在相應的欄內進行補充。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表格式護理計劃是護士根據病人的具體資料製定的個體化方案,在製定計劃時,需要護士不斷運用所學知識,積極思考,但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書寫,而且對於專業知識不夠充分的護士來說不易掌握,因而更多地應用於護理教學。而標準式護理計劃克服了表格式護理計劃的缺點與不足,較適合臨床實際,但很容易使護士隻按標準實施,而忽視了病人的個體性。
因此,完整的護理計劃應是護士對病人的問題作出診斷和處理的記錄,應體現出病人病情發展情況,是護士之間以及護士與其他醫務人員之間相互交流信息的工具。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均應真實反應病人的實際情況及個體差異性,利於護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