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多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往往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係統的抑製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而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兒動作減少,因此,多動症患兒必須服藥治療。
2.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出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係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發生多動症的機會較多。
3.遺傳因素
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關係密切。
4.心理及精神因素
家庭內部關係緊張,家長對孩子要求過嚴,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學校內受到體罰歧視,老師不耐心,均可使孩子在精神上受到重大創傷,若長期過分的心理緊張,情感壓抑,最後發生主觀行為紊亂,再加上不良的社會環境,單親家庭父母性格粗暴,均可造成孩子心理及精神的障礙。
5.飲食因素
多動症的患兒都喜歡吃糖,糖攝入過多,可使體內釋放血清素,心腦中血清素可引起情緒不穩和注意力不集中,還有人提出小兒攝入過多的酪氨酸如酸奶和奶酪也與多動有關。
6.微量元素的影響
高鉛低鎂與多動症有關,因為血鉛>100微克/升,即能抑製腦中酶的活性,幹擾神經遞質的代謝,影響患兒的智力、記憶力、視覺運動、聽覺運動功能,自控能力下降。有人指出血鉛>60微克/升,即有腦電生理的變化,會引起患兒行為異常,缺鐵致使多巴胺受體功能障礙,出現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狀。
7.小兒額顳功能失調與本病發病有關
有人認為多動症也與小兒大腦額顳發育不健全、抑製作用缺陷有關,也可能是大腦額顳發育遲緩,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有所緩解。
8.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多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多動症患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過分溺愛者占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患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患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