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先要讓他成為“合格的動物”。

人類所有的民族都極為重視後代身體能力的養育,甚至人類以外的各種生物也是這樣。

非洲大草原上的草食動物,斑馬、野牛、瞪羚等,它們的孩子一出生,母親就要催促它們站立起來,以便跟上遷移的群體。那些出生過早、過晚,或者身體虛弱,不能迅速站立、奔跑的小斑馬、小野牛、小瞪羚,很快就會成為獅子、獵豹的食物。

我國西藏的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有一處藏羚羊的產羔地,這裏海拔四千多米,6月已經寒風刺骨,但是每年這時上萬隻藏羚羊母親都會來此產子。在這極為惡劣的環境中,那些新生的體質虛弱、染病的小羊羔,就會被自然淘汰掉。

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古斯巴達,曾經把每一個男人、女人都訓練成士兵。他們的孩子出生以後,都要接受身體檢查,那些體質虛弱的就會被扔掉。男孩七八歲時就會接受各種身體訓練,以形成堅韌、勇猛、強壯、機警和服從的品質。所以斯巴達後來成為了當時最強盛的城邦。

對孩子進行快樂的身體的培育,是有關人生幸福的問題。英國的思想家、教育家斯賓塞在《斯賓塞的教育》中明確提出。

什麼是人生的幸福呢?我認為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康的身體就是幸福。一個人的身體和心智都健全、健康,就應該感謝上帝了。二者有一方麵不健全,也是枉然。

有了健全的身體和心靈,孩子們在成人後,才能承受更長時間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才能聲音響亮,行動敏捷。一個人的生命要獲得更多的力量,他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動物。

我就是這樣培育小斯賓塞的。在小斯賓塞12歲的時候,我受倫敦一家雜誌社的邀請,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德比小鎮,到《經濟學家》雜誌社工作。這裏環境幽靜,正好適合我進行研究和寫作。

在倫敦,最有趣的是我被邀請加入“x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的成員隻有9個人,都是英國最有名的科學家,除我之外,他們還都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這些人中有赫胥黎、胡克、盧伯克等。我們經常在星期四下午一起討論科學、哲學、教育等問題,而我關心得更多的則是教育問題。如何對孩子進行身體的培育,是我們這段時間思考和討論得最多的話題。

現在我想幾乎每個人對孩子身體培育的重要性都不會懷疑。身體是所有智慧、道德、品質的載體,就像一條船一樣,它將和它所裝載的東西一起,去完成人生的漫長航程。

人生的痛苦或幸福,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找不到正確的途徑;身體衰弱的人即使找到正確的途徑也沒有能力去實現目標。

我承認,也有這樣的孩子,生來幾乎就有聰慧的心靈和強健的體魄。他們憑借天斌的才氣和身體,自幼便能向著最美好的境界發展。他們超人的體質,好像生來就是為偉大目標而準備的。但這樣的確是非常非常少的。就是這極少的孩子,也是要接受著父母順應自然法則的培育。他們的父母看起來沒操多少心,但實際上給他們提供了自然發展的空間。

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則需要細心的培育。

幼小的孩子,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智上,都很像江河中的水:水性柔和,稍用一點力量就能引導它,使河流發生根本的改變,最後流向遙遠的地方;有的可能會不那麼柔和,它一開始就蓄積了較大的力量,因此想改變它的力就會用得大一些。

孩子體質上的哪怕一點點影響,都會在未來顯現出來。

我深信,要使孩子勝任自己未來的工作,有幸福的人生,必須使他們有健康的身體。而要成就一番事業,更必須有能夠忍耐辛勞的強健體魄。有的孩子依靠超常的智慧在以後取得成就,有的孩子依靠美好的德行在以後取得成就,也有的孩子依靠的是過人的精力、體質取得成就。

遺憾的是,我看到太多的情形卻並非如此。人們從教堂出來,走在田野上,很自然地從評論牧師講道轉到天氣、收成、牲畜,從這又討論到各種飼養的方法。人們訓練、飼養動物的興趣,似乎遠遠超過對孩子的培養。在一個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馬剛吃飽了,應不應該去拉車,可是卻很少有人去探討一個孩子吃飽之後,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學習。許多父親把這些事都交給婦女去管,仿佛不這樣就意味著失去了男性的尊嚴。

我認為:“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先要培養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動物。”

我讓小斯賓塞每天都有一點快樂的運動。

在鎮上,我和小斯賓塞成為了別人談資,人們對我們總是指指點點:“看呀,天才的教育家又在訓練他的小動物了。”

是的,我經常在教小斯賓塞一些知識後(準確地說,是我們共同發現的一些知識),帶著小斯賓塞從鎮上跑步到德文特河邊,在那裏大喊大叫一陣,然後用石塊在河中打水漂,看誰打得多,或用泥沙堆城堡,看誰堆得快。我們盡情地呼吸夾雜著苜蓿草氣息和河水氣味的空氣,看著夕陽在對岸的小山坡落下,把金黃絳紫的餘暉灑在叢林和教堂的尖頂上。這是每天最讓人愜意的事了。神秘、壯美的、冒著熱氣的身體在嘩嘩的德文特河邊交談。小斯賓塞更像一隻小牧羊犬,又跳又鬧。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妙的呢?我認為盡管這一個時刻我們沒有在傳授知識,但這實實在在也是快樂教育的一部分。我也常常想,為什麼鎮上的其他父母不帶孩子出來呢?這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回家,如果都帶上孩子到河岸邊走走,對孩子和父母都是有益的啊。

對於兒童來說,心智的成長和身體的成長是同樣重要的。心智和身體一樣,添加的材料超過一定的量就不能夠吸收,如果不能吸收,這些材料就不能成為心智中有機的一部分,應付完考試或者滿足了家長的要求之後,很快就會從記憶中溜掉了。而且,這種強製性的辦法還會使孩子對學習知識產生厭惡感,他從本能上也會抵觸。

因此,我把和小斯賓塞到河邊的運動,看做是快樂教育的一部分。這項與知識傳授完全無關而與身體和情緒直接有關的活動,效果是神奇的。有時我因為有其他工作,不能和小斯賓塞一起跑,他自己也會在學習一段時間後,跑到河邊。他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這是我熱愛生活,熱愛德文特河,熱愛家鄉的主要原因。”

有一句名言“教育應該在厭倦之前結束”我完全讚同。我主張快樂的教育,教育應該也能讓孩子在身體上得到快樂。對孩子來說,他生長的本能也需要運動和得到能量的補充。

事實證明,每次在運動之後,小斯賓塞對學習的興趣不但不會減少,反而大大增強。在傳統教育中由於過度教育對孩子帶來的身體的傷害,幸好沒有發生在小斯賓塞身上。

我希望父母和老師不要忽視這一點。孩子從胎兒起到青年時代,身體的成長和書籍的成長同等重要,而且在嬰兒、童年、少年時期,身體的發育和成長反而應該是主要的。

還有一項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有好處,尤其是對孩子的健康大有好處的事情,就是戶外活動。大自然像一個天然的生命的運動場,它用風雨、冷熱,還有四季變化的風景、樹林、草場、河流山川等讓生命無處不在。空氣清新、濕度適宜,這恰恰是上帝對人類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