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城南門一彪人馬,馬不停蹄的往魯國驛山大營而去,為首的正是剛被拜為魯國大將軍的吳起。
魯國驛山大營位於曲阜城南麵一處山穀,這裏是魯國最金銳的大軍駐紮營地,這也是迄今為止魯國最後一支金銳之師。
按照周禮,諸侯國封為五等爵位,一為公爵,二為侯爵,三位伯爵,四為子爵,五為男爵,魯國在最初受封諸侯之時,被封為“侯”爵之國,也就是二等諸侯邦國,而這個魯公之“公”並非爵位,而是諸侯在封國內的通稱。隻有“公、侯”之國被稱為百裏之國,就是“千乘之國”的諸侯,大諸侯,在那悠久的戰國歲月,所有的戰車都是以千為單位計算,按照慣例,兵車不能超過五千。春秋時期,魯國也曾強霸一方,魯國在曆經魯公伯禽、考公酋、煬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厲公擢、獻公具、真公濞,一直都是西周東部諸侯國的強邦,震懾並管理東方,充分發揮了宗室邦國的作用。此時的魯國有相關文獻記載:“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其國力在當時的強盛,使得當時國人和夷狄之民莫不自信和臣服。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春秋,當時周邊的曹國、滕國、薛國、紀國、杞國、彀國、鄧國、邾國、牟國、葛國時常朝覲魯國,可見當時魯國的實力和地位。至於在兵力上,西周時期凡製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天子王六軍,大國轄三軍,次國轄二軍,小國轄一軍,軍將戈莫我敢承”莫我敢承”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魯國當時的軍中配備就是一大邦諸侯國。
在那個時代,要打造一輛戰車,就需要上好的桑木做車體,硬度極高的鐵樺樹等木材做車輪,至於大軸,車廂,軸頭車輪保養更是要求更高;一輛戰車要兩匹或是四皮戰馬,這戰馬又要上好的良馬,良馬又要上好的特殊馬具,戰車上又要打造專用的長戈和遠程硬弓,又要時間去訓練高超的馭手和作戰殺敵的甲士......凡此等等,打造戰車便成為很難的古典兵器。而一諸侯國,沒有綜合國力,是沒有這個實力的;從先夏時期到春秋時期的兩千多年時間裏,華夏大地一直都處於農耕時代,而就是這樣的時代,要供給一輛兵車,常常會需要十幾戶農人幾年的財力。
可是數百年時間下來,到了如今的戰國,諸侯之間戰爭頻繁,內爭不斷,像魯國這樣不思上進的國家,便在戰國初期,已經開始一蹶不振,邦國內殘破兵車推擠千輛,既無力更新,又不能裁汰,魯國精兵雖然是號稱兩萬,但是缺乏訓練,人員多半又是士族階層組成,空耗國家財力;而到了戰國,中原戰車已經不符合戰車需求,開始淘汰。
吳起在魯國修學和為官這幾年,自然清楚和了解魯國朝政與軍事上的各種弊端,可眼下輪不到自己去想那麼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擊敗齊軍。
遠離了曲阜許久,一片平坦的原野上慢慢變得崎嶇起來,前麵一處山巒盡收眼底,一片青山已經遙遙對望。一彪人馬快馬一鞭,往前繼續奔馳著。此時夕陽已經下山,慢慢的進入了夜晚。
“大將軍,驛山大營就在前麵。”一行軍司馬揮手馬鞭一指,高聲提醒。
吳起抬頭,隻見山水之間高山聳立。山色在夜空的襯托下,山色翠綠,春風呼嘯,顯得特別的寂靜,不禁問道:“山後可是營地?”
“正是。”
“隱蔽的好的方啊!山水相連,綠草叢生,走!”
馬隊急風般朝山後峽穀而去。
軍營峽穀處,吳起一行馳聘而到時,一軍士高聲吼道:“來者何人,軍營重地,不得擅闖!不得駛馬!”
吳起一行下馬,一行軍司馬高聲喝道:“新任大將軍到!打開寨門!”
“爾等可有國君手書!”
“手書在此!”一司馬遞上銅管泥信。
“你等在此等候,我前去稟報營中將軍!”
片刻之後,寨門內一片甲胄聲,寨門轟隆隆的打開了,營中一位白發老將率領三軍主將迎麵而來。到了吳起麵前,深深一躬:“末將參見大將軍!”後麵的一班將領也都深深一躬身。
“老將軍不必多禮!”吳起上前扶住他的手,然後又說道:“將軍前麵帶路,幕府聚將!”
“諾!幕府聚將!”老將軍轉身向一軍士吩咐道。
片刻間山穀響起了牛角號聲,響徹著整個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