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大明寧怡17年)年3月13日,渤海天津衛附近海麵水波微幅。
按照節氣,華夏大地已經入春,但華北地區依然是寒風料峭。刺骨的海水中,飄浮著些許冰淩,在鼓浪的推動下時起時伏,時起時伏·····
一道激波劃過海麵,就像是捏起老人的皮膚一樣,顯出了冰淩密集而無規則的輪廓來,緊接著便是第二道,第三道······
這是一支艦隊,一支高速行進的艦隊。
正向西北方向急速航行的這支艦隊共有4艘戰艦,打頭的旗艦是排水量4150噸的穹甲巡洋艦“應天”號(HMS“Yintown”),尾隨的依次是:無防護撞擊巡洋艦“鎮江”號(HMS“Zenjue”2440噸),魚雷炮艦“太平”(HMS“Pacifictown”884噸)號,炮艇“海蛟”號(HMS“Dragon”450噸)。
相比世界上其他列強那些動輒幾十艘萬噸艨艟的艦隊,這樣的陣容實在有些可憐,但是對於洋務初開的大明水師來說,這些購自英國名廠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新銳艦船是海防脊梁,備倭中堅。如果不算駐防崇明島的英國遠東艦隊,這些艦船就是中國海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了。
東洋水師提督林孝悌矗立在“應天”號的艏樓上,迎著刺骨的冷風,觀察這艘新船的航行:盡管噸位不大,但是“應天”號的確是技術上引領時代潮流的優良艦艇。為了保證戰艦的高速性能,“應天”號采用了長寬比接近8:1的瘦長船型,安裝2台立式4汽缸往複式蒸汽機,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可以獲得15000匹馬力的澎湃動力,航速高達23節——這在同時期的艦船中穩執牛耳。當然,如果跑得太快,後麵的船隻就跟不上了,所以此時“應天”號是在以15節的航速帶隊前進。即使她如此屈尊紆貴,緊隨在後的“鎮江”號還是有些氣喘噓噓。
這艘戰艦年前才剛剛從英國開回來,幾乎是全新的。艦艏上的黃龍紋飾閃閃發亮。根據阿姆斯特朗一貫的造船風格,“應天”號采用平甲板首尾樓船型,按照“維多利亞式”塗裝方案,艦體漆黑,上層建築雪白,兩根煙囪則是黃色的。這是一艘漂亮體麵的船,在從英國接艦歸航的路上她就已經訪問了許多港口,宣揚大明帝國的國威與近些年維新改製的成果。有機會指揮這樣的一艘戰艦出航,林孝悌理應是誌得意滿的。
但他卻無心享受破浪前行的快意,越是前進,心裏便越是憋悶。來到渤海並不是第一次了,去天津衛也一樣——當10年前林孝悌還在“鎮江”號上擔任管帶的時候,曾經隨艦參加了慶祝寧怡皇帝登基的觀艦式。
而這次前來,用意就不那麼光彩了:他們是來追殺這位寧怡皇帝的合法繼承人的。至於皇帝本人已經在4天前被榴霰彈射死在京郊通縣了,相比於前任崇禎皇帝,當朝聖上的死法壯烈的多。據說叛軍官兵們望見寧怡皇帝殯天後屹立不倒的屍體,都敬畏的伏地遙拜起來。
當然,遙拜歸遙拜,並沒能阻止叛軍們打槍放炮,皇帝的陣亡也沒有使官軍化悲痛為力量。隔天之後順天府開城投降,叛軍一擁而入,滿城搜捕所謂“奸佞賊婦”——也就是宮廷內的女官。
但是,叛軍手裏並沒有女官的確切名單,索性放出風去:“凡剪發著夷服者皆為奸婦”,北京城內開始到處上演各種各樣的人間悲劇·····不過這些在曆史上也早不稀奇了,所以關於叛軍一切肮髒汙濁與罪惡的事跡,在此還是按下不表了罷!
大明帝國此時正麵臨著自1644年清軍入關以來最大的危機:鎮守東南的福王朱明琛勾結法國和蝦夷,打著“靖難”旗號起兵造反,明廷為了“備倭防寇”而建立起來的東洋水師也卷入其中。
朱明琛要“清君側”的對象是宮廷內的女官——自先帝30年前廢太監改用女官以來,這些內宮中的政治OL們就一直成為守舊派清流們攻擊的對象,原因無非“穢亂宮廷”,“欺君罔上”,“橫行不法”等等。
不過可笑的是:正是因為女官們的宮廷勢力較之當年的宦官大為削減,這些人才能夠肆無忌憚的對她們橫加指責,別的不說,在女官管理下的東廠辦事手段已經比公公時代溫和了許多,起碼死刑統一改為了絞首,再也沒有鐵釘穿耳之類的花樣。
相比之下,真正使這些女官們遭到守舊派顧忌的原因可能是其鮮明的維新傾向:被招進宮廷的女官大多受過西式教育,有不少還在歐洲留過學,她們在宮裏整天穿西裝說洋文擺弄西洋玩意,對於聖上的影響十分顯著。
從前年的4月份開始,皇帝上朝就不再穿龍袍,換上了一身專門定做的海軍元帥服。武人倒也罷了,連皇上也廢中華衣冠不用而從蠻夷製度,難怪這件事將一眾清流氣的須眉倒立。
如果說衣冠之製還是皮毛的話,這些女官們在立儲上的立場則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今上本來就人丁不旺,隻納了正宮皇後羅曼諾娃氏——沙俄的公主——一房,膝下子女也隻有金城公主一個而已,正在滿朝文武都為朱明皇室怎生添丁苦惱時,一個晴天霹靂傳來:聖上居然下旨立金城公主為儲君,正式坐鎮東宮了!
當然也不能完全是突然襲擊,因為金城公主“暫居”東宮已經不是一天兩天,文華殿大學士和文華殿武官也一直把她當成是太子一樣用心教導。不過“當做”和“就是”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身為大明開國以來,第一位出身皇室的神女(也是大明最強神女),金城公主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巾幗不讓須眉,而且還在四年前平定朝鮮東學黨的戰爭中讓倭寇聞風喪膽。事實上,萬歲和皇後羅曼諾娃氏也一直有點拿她當兒子養,還給她取了個男孩子的俄語名叫“格奧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