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人在30多歲前是掙錢的年代,30歲後是理財的年代,這是李嘉誠說的。還有一個說法,一個人,如果30歲時有50萬元,不做別的隻是穩健打理,到這個人退休時將有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這話你相信嗎?反正我相信。

也許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價值,但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要對財富持有正見,在正確的理念指導下,讓正確的方法成為習慣,財富離我們不遠了。

有一位年輕朋友,手上有20多萬元,平常都存活期,他自己也不管。去年春天,他和一個同事聊天時,同事告訴他,你拿出來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呀。他抱著不當回事兒的態度去買了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一年3.45%的收益,竟賺了7000多元,這讓他很意外,好像自己得了一個大便宜,實際上,這就是理財意識。

記住財神爺索羅斯的名言:“理財永遠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技巧。”我們首先需要掌握的,僅僅是一種態度而已。

很多人錢掙的不少,隻是花的沒數。給大家一個很有效的工式,一般人都是“收入—花銷=結餘”,這樣很難留下錢,很多人都會說沒到下個月開工資的日子,這個月的工資已經花得差不多了,而個別收入高的人,也倚仗不同尋常的掙錢能力,對攢錢不屑一顧,認為攢錢還不是馬上要考慮的事。但事實上,輕鬆攢下一點,就會對未來做出規劃。

未雨綢繆的道理都懂,但大家還是敵不住花錢的痛快。

當你肆意揮霍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自己30年後的生活?是牽著老伴的手在希臘愛琴海細數往日情懷?還是蝸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鹹菜?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還要少;每個人都希望長壽,但是沒有人願意到老了還晚景淒涼。30歲的你,現在隻需每個月投資1000元,30年後,也就是當你60歲時,就可以換來600萬!或許,你會說:30歲,正值而立之年,你需要買房買車,籌備結婚等等,沒有辦法每個月攢下1000元。那麼,從現在開始,隻要每個月用700元進行投資,並將這700元投資於一種或數種年回報率在15%以上的投資工具,30年後就能備妥400萬的退休金。

理財其實是一種個人或家庭的人生規劃,它的技術目的是通過善用錢財,盡量使個人及家庭的財務狀況處於最佳狀態,它的現實目的是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短、中、長期的生活目標和規劃,它的最高訴求是內心的平和滿足、人生的幸福。

時間,可以創造奇跡,從現在開始,跟隨頂級理財師規劃你的財富人生,我相信,不用30年,10年後,你就可以從容麵對人生,笑傲於晚年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