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的辦公室,氣呼呼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教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幹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人總是有受別人氣的時候,這種不滿情緒堆積在心中是有害的,反擊回去或發泄給別人都不是上策,林肯的主意最好。
人有七情六欲,憤怒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情緒。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憤怒、發火的時候,凡事都不惹你發脾氣,恐怕是不可能的。問題是脾氣太暴躁,太容易憤怒、發火,是相當不好的,因為那樣不僅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人際交往。
發怒很容易壞事。古代兵書中就有激將法,設法讓對方發怒。暴跳如雷的怒者,很容易喪失理智而幹出蠢事。《三國演義》上的張飛、關羽、周瑜幾乎都是死在一個“怒”字上。當然,現實生活中因怒而壞事的例子,也並非少見。
人之所以會脾氣暴躁,這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從生理學上講,人體內含有微量化學物質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甲腎上腺素含量相對過低的人,脾氣就較急躁,也容易發火。反之,就較溫順,隨和,不容易發脾氣。所以,人的性格,脾氣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我們常常看到父親脾氣不好,兒子也往往有這種脾氣。
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活在煩惱、不順之中,經常和易發脾氣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脾氣暴躁,容易發起火來。
脾氣暴躁不好,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消除它呢?
一、製怒。所謂製怒就是用理智克製、控製憤怒的情緒。自我暗示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和及時轉移,避過短暫、強烈的氣頭是製怒的兩個好方案。
二、泄怒。所謂“泄怒”就是及時疏導,排泄怒氣。在怒氣還未上升到極盛的時候就找個好方法把它清除掉,比如找好朋友聊聊天,聽聽音樂等等。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理智應當控製感情,盡可能大怒化小怒,小怒不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