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裝修為了誰
家就像一件衣服一樣,既要剪裁合身、領導時尚,還要穿著舒適。所以家庭裝修也存在著給誰做的問題。如果你隻為自己舒服,而無所謂別人的“觀感”的話,那麼家居的設計可能會非常個性化;但如果您很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家居的裝飾風格可能就會更傾向於流行和大眾化。這兩種想法相互矛盾,可又都要在家庭裝修中得到完美的實現。所以在裝修之前,你就要考慮清楚:裝修到底是為了誰?
沒有人能在家中永遠關起門來當自己的“帝王”。所以,在滿足了自己個性發揮的需要之外,您也要考慮到自己和家庭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一位香港的藝人希望自己的家“外麵要好看,裏麵要好用”,這恐怕也是絕大多數人對家庭裝修的希望吧。
讓自己的家展現“自我”
要裝一個比鄰居更好的家並不困難,隻要您的家是根據您的喜好和個性“量體訂做”的,就會是一個最適合您的“殼”。但要讓一個鋼筋水泥的空間像一件衣服那樣合體,卻是有許許多多的門道:
第一,要與設計師多做溝通。作為專業人員,室內設計師比您更知道如何實現您的夢想。裝飾手段和裝飾材料的種類、款式是有限的,隻有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和搭配,才能幻化出千姿百態的家居環境。在您與設計師商談設計方案時,您要充分相信設計師的能力和水平,過多幹預設計師,隻會使設計師無所適從,而不能使您房間的設計更趨於完美。
第二,杜絕“抄襲”和模仿。有些人在裝修之前,喜歡走西家、串東家。在一連串的“取經”之後,他對設計師提出的要求是:我要西家的牆,東家的地,張三的家具,李四的地毯……結果他的家容納了所有的東西,卻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更何況,把這些淩亂的手法和材料都用在自己的家裏,也並不一定能達到好的裝飾效果。而且為了調和這些手法和材料,設計師也要費許多不必要的心思,卻又不能達到完美的裝飾效果。
第三,要注意“小節”。因為裝飾材料和裝飾手法有限,所以在大的風格上,可能您的家和鄰居的差不多。但如果注意裝飾中的一些細節,就會為您的房間增色不少。
裝修之前心中有數
除去購買商品房,裝修應該算是目前家庭中最大的投入了。由於資金量大、工期長、涉及產品多,以及裝修具有不可重複性,因此在家庭裝修之前,就要對自己的新居和裝修做到心中有數。
麵對一套新居,您要了解房子是用哪種材料建造的,是預製板的、還是磚混結構的。如果您能拿到房屋詳細的圖紙,就可以了解到居室中哪道牆是非承重牆,是可以拆改的。
另外,您對新居也應有個初步的規劃。例如,每個房間將來的功用、房間中家具和電器的大致位置,以及裝飾裝修的風格等。
最後,您還要為布置新居設定一個“資金使用計劃”。裝修、購買家具要花多少錢,要用多少錢添置新的家用電器等,您心中都要有個大致的估算。
在裝修之前,您可以提前到各大裝飾材料市場去轉轉,了解一下現在市場上的材料和行情,以便在日後和裝飾公司洽談時有所依據。
對於家具,您最好在裝修前就有一個大致的選擇,如風格、件數和大小等。這樣做便於統一裝修的風格,以免今後家具和裝修不配套。
另外,像燈具及其他室內裝飾品,您可以等裝修完畢、家具搬進去後再慢慢配置。有人在裝修前購買了不少自己喜歡的小飾物,但在裝修後發現大部分都和新居的裝飾風格不相符,隻好送人了事。
裝修也要重視“軟環境”
在慶祝“喬遷之喜”的同時,人們都想把自己的新居布置得更漂亮、更舒適。這幾年,在國外的室內設計界,流行著一種新的設計思潮,這就是“軟環境”學說。它借鑒了環境學中的某些理論,把居室看作是由若幹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係的小環境組成的一個大壞境。
在環境學中,人們發現,人周圍的環境是有層次的。如果說大自然是人類的第一環境,城鄉和建築是人類的第二環境的話,那麼室內空間則構成了人類生活的第三環境。
第三環境的設計包括室內裝修、陳設以及人在室內的行為。室內裝修是對構成室內空間的圍護體(屋頂、牆麵、地麵、門窗、照明)的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進行藝術處理,它和第二環境中的建築關係密切,是建築藝術的延伸和繼續。近年來,人們在創造第三環境時,已注意到這三個環境之間的相互呼應和補充。倘若說建築是“硬環境”的話,那麼在室內營造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獨立的室內分區空間,就是“軟環境”了。說起軟“環境”,它不僅能增加室內的層次感,使人回味無窮,而且可以滿足人對環境的各種需要在居室之中創造各種“軟環境”,使室內某些空間更具有私密性,使某些功能區成為室內的“焦點”;另外,利用鏡子、燈光等手段,還可在室內營造出“虛擬空間”
“軟環境”在組合上的似隔非隔、似斷非斷,給人們帶來一種朦朧的心理感受,從而增添了居室的藝術魅力,也提高了居室的使用效率,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與藝術享受。
怎樣巧妙分割空間
縱觀近年的家居、設計,以往那種門牆重疊的家庭格局已被打破,風格也日趨明朗簡潔。現在,除了注重私密性的空間需要采用“實體”間隔外,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公共空間都采用開放式的設計。在這些開放式的空間中,界定和分割空間的手段也變得豐富起來。空間的分割手法,目前大體有明示性分割和暗示性分割兩種: